《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55464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组 制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巧用比喻说理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理解本文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孟子“仁政”(“王道”观)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 1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教学难点】 1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1、孟子和孟子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2、时邹人。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 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生于“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的战国年代,其主张不被诸侯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表述他的见解和主张。 (2)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散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

3、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2、 时代背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崩乐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和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

4、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到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学习过程】一、 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A级)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 数罟( )不入洿( )池 谨庠( )序

5、之教养生丧( )死无憾(丧:为动用法。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 鸡豚( )狗彘( )之畜( ) 申之以孝悌( )之义然而不王( )者 涂( )有饿莩( )(点拨:请两三个小组分别朗诵课文落实字词)二、 边读边讲,疏通字词句。1、第一自然段寡人之于国也_ 尽心焉耳矣 _ 河内凶_ 河东凶亦然_察邻国之政 _邻国之民不加少 _2、概括本段大意:3、第二三自然段请以战喻 _ 填然鼓之 _弃甲曳兵而走_或百步而后止_ 直不百步耳_ 4、翻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概括本部分大意:三、 分析讨论“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

6、理?(B级)四、 重读课文,加深理解,并试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五、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前三小节。 2、归纳文中的多义词的含义。【拓展阅读】关于孟子的故事和孟子中的成语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

7、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

8、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

9、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4、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

10、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5、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6、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7、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 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二、 1、大声朗诵第四自然段,并讲解。无

11、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谷不可胜食也_(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数罟不入洿池_ _ _斧斤以时入山林_ _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_丧_ 树之以桑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鸡豚狗彘之畜_谨庠序之教_ _申之以孝悌之义_ _然而不王者_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 _ _ 斯天下之民至焉_2、翻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概括本段大意:三、 试背诵。四、 问题探讨:1、文中孟子和梁惠王观点的分歧在哪里

12、?孟子描述了什么样的理想社会?(C级)2、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出高超的论述技巧。他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请举例分析。(B级)【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进而背诵全篇 2、试归纳文言知识理解并掌握以下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1) 一词多义时 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 ( ) 无失其时 ( )王 王如知此、王无罪岁 ( ) 然而不王者 ( )食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数罟不入洿池 ( )则 则移其民于河东 (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以 请以战喻 ( ) 树之以桑 (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2)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