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44023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赵燕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 拙劣zhu 恫吓dng 情感慰藉j B繁芜w 蜷缩jun 伺候c 脍炙人口kui C社稷j 嫉恨j 抽搐ch 垂头耷脑d D濒临bn 饿莩pio 哺育f 命途多舛chun2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2、A我国目前患听力障碍的人数与时俱进,许多年青人在生活中缺乏保护耳朵的意识,有的喜欢长时间戴着MP3听音乐,有的年轻人喜欢拿着手机煲电话粥B亚太经合会议早已结束,如今才见诸报端,人们不禁感叹:现在的报道真是明日黄花。C许多旅行家在描写极光时往往语焉不详,只说些“无法用语言形容”之类的遁词。D一只发黑的藤编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放在哪儿都碍事,可祖父就是舍不得扔掉,这是老年人特有的敝帚自珍的心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B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供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3、。C科学工整理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D中美两国有分歧与对立,也有共识和合作。从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看,分歧与对立在曲折地消除,共识和合作在艰难地形成。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C谁之过与 过:过错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俭”,节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马背民族文化日本人对马背民族可谓情有独钟,先有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去日本的传说,后有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江上波夫认为:日本民族是由亚洲大陆草原民族入侵日本,征服土著倭人而形成的。两种观点其实

4、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了马背民族所具有的强悍、凶猛和勇敢。秦王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其势如日中天,便梦想他的帝国千秋万代永不衰竭。他寻求长生不老药,既希望自身生命永存不朽,也希望他的帝国永存不朽。秦本身是由西北荒原的羯部落兴起的,得夷狄之力而勇冠群雄。可以推想,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徐福确实是找长生不老药去了,他没有骗秦始皇:皇帝的帝国一定要灭亡,那就把他的威风带到海外去吧。秦亡了,它的赫赫军威一半埋在地下,陪伴他们伟大的皇帝,另一半被徐福带到异国。中原地界不再有一丝一毫秦王的气息。秦王和他的帝国是为史家所忌讳的,是暴戾的象征,一旦提及,总是虎狼相称,好像与文质彬彬的

5、中华无缘。中原人一直把胡人称为狼种,胡人国王也就是狼主。胡人也认为自己是野狼所生,他们崇拜狼的凶猛与强悍。万里荒漠,狼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力和阳刚之美。猛士荆轲的匕首太短了,他虽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可他的天下仅限于黄河下游一带;过了潼关,连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都吓得尿裤子,你可以推想六国的军队,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是如何颤栗如何发抖的。白起王翦的长剑轻轻一挥,就是斩首八万、二十万。在中原人眼里这未免过于残酷,对西戎之地的胡人来说,这却是一种生命的奇观,六国之师怎能不败呢?秦王朝所信奉的法家之术成了历朝皇帝驾驭臣民的帝王术,皇帝们是不信儒家那套的。外儒家,内法家,用二元文化,其结果便是宫廷政治的残酷

6、和全民文化的虚伪。秦王朝真正的勇猛和强悍则后继无人。日本人的幸运就在于:他们得到了秦朝最健康最有生机的部分,遣唐使来中国时大唐正处兴盛时期,绝无腐败的气息,更无污染的可能。当中国腐朽不堪的时候,他们已经毛丰羽满,开始以倭寇入侵,继而西化改革,始终处于主动求新的状态。按江上波夫的高见,日本民族不但融合秦人唐人的文化,也融入了亚洲大陆草原民族的精悍之血,其强悍刚烈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对儒学的吸收也很高明:只学王阳明的王学,不学朱熹那一套。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绵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王阳明的学说关键在“格其心之物”,在个人意志、心学方面便很容易与武士的道行融为一体。他所在的

7、明王朝依然崇尚朱熹那一套,明与宋如出一辙,一样的繁荣又一样的糜烂。马背民族所鄙视的软弱胆小懒惰,在中原文化传统中往往是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人们走向成功不是因为勇猛和才干,往往是因为平庸。一位拙劣的骑手,是不喜欢让他的坐骑成为骏马的;一个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长个子。4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民间流传的关于徐福的传说,表明日本民族主动地寻找自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B江上波夫的观点,实质是强调中国古代马背民族的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表现了他内心残忍嗜杀的武士道精神。C秦王朝的勇猛和强悍后继无人,是因为统治者利用帝王之术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磨灭了中原人

8、身上的凶悍勇猛之气。D文章结尾“长个子”这句话虽然形象地表达了整理对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的热切期望,但读后让人生出一些淡淡的忧虑,不免悲观失落。5对文意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早先民间徐福的传说到当代学者的论著,日本人对勇猛精神的推崇是一脉相承的。B秦王朝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勇猛和强悍是其兴盛强大的重要原因。C秦后的宋、明等朝衰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们不信奉儒家,独尊帝王术。D日本民族在学习、接受外部文化时是善于“拿来”的,他们善于选择精华,为己所用。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的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剖析日本和中国民族文化上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民族兴衰的原因。在整理看来,

9、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对一个民族的兴衰至关重要,日本具有这种民族气质,中国人正好没有这种气质。B整理有对马背民族文化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深刻批判,有着很强的反思色彩。通过古今中外的纵向比较揭示主题,思路开阔。C整理认为,日本民族兴起的关键在于对秦人唐人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合理吸收,而中国在历史上衰落,最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外儒家内法家二元文化政策。D同为儒学,但明代王阳明与宋朝朱熹二程的学说可以说分别带有“狼性”与“羊性”的因素,前者强调意志、心性,后者则带来驯顺、软弱。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令。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

10、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小愚谓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上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诏有妖言者辄杀,而赏告

11、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期月,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鼓吹:乐手。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自引去 引:逃跑B愚谓宜贷其妻子 贷:宽恕C而猥复重之 猥:如果 D更重其刑 重:注重9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民间数有诽谤妖言 B正如前科C而相诬告者滋甚 D考竟其妻子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2、 A上述文段按时间顺序,先后记叙了高柔的若干事件,反映了他反对严刑重典,主张公正执法的思想。 B高柔在担任菅县县令期间,采用宽容的方式,使那些以前有过错的官吏自省自勉,成为好官。 C高柔做丞相理曹掾时,太祖接受了他减轻对军队逃亡者处罚的建议,逃亡士兵都有了回归之心,其家人因此也得以存活了下来。 D文帝时,面对民间多有互相诽谤告发的现象,高柔及时提出了废除妖谤赏告之法的主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卷(共130分)三、(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3分) _ _(2)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3)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村 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1)请你说说这首诗中前后两联描写的不同景物及特点。(2)分析不同景物中透露出的整理的情感。(1) (2)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谨庠序之教,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东船西舫悄无言,_。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4)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_。(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