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4069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相关课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对课标的理解:1、结合实例从内部共性、空间尺度、区域特征及区间差异认识区域并且理解内部的相关联性和差异性;2、通过实例和资料,掌握区域比较区域的差异的一般方法;3、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关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学合作、探究中找快乐,学习地理知识、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解决地理问题。三、教学内容的深度

2、分析1、知识逻辑框架什么是区域?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 因地制宜开发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差异,找出区域优势,制定发展方向即:区域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 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处的环境不同,故其发展方向、 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 特点等也会有所差异。怎样去研究区域的差异呢?思考以下案例的科学性 实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2、知识层级从教材的设计思想来看,教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分析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出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针对课程

3、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建构起关于区域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方法体系,培养综合的、辩证的、动态的地理思维品质。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区域的含义。2.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说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

4、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六、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示沿途的所见所闻。教学方法:1、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2、在教学过程

5、中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景创设,培养兴趣,探究案例,应用原理解决问题。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在上课之前我们来作一次有趣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由景观差异引出区域的概念,进入新课学习。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成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获得

6、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并激发出探究区域差异原因的欲望。承接从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着种地域差异主要是由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的。本节我们就开始学习必修3的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自主学习,探究竞争我们请同学们先回忆必修1和必修2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思考回答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小结必修1和必修2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2的最后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对必修1和必修2的总结,概括了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将必修1和必修2中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

7、原理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在必修3的学习中,要注意已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能使学生事半功倍。新授内容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第一、二段,思考:(1)什么是区域?(2)区域的特征有哪些?看书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归纳能力。知识归纳(在提问学生的同时,教师归纳)讲述:(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区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具有整体性、可变性特征。 回答问题,认真听讲,记录笔记。 使学生明确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为下一步学习奠定

8、基础。问题解答下面我们来比较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松嫩平原有何异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差异。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按照课前所选课题: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差异的顺序讲解,本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由评判组的同学打分,评选优胜组。竞争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竞争能够培养集体荣誉感,竞争能够提高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展示要点影响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的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东部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3度北纬48度,地处东北地区中部,交通相对不便。气候条件的差异长江三

9、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稍差。土地条件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是水稻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较低;松嫩平原是黑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较高。矿产资源的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让学生对照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问题问: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自学课文,并回忆以前所学的我国各地的工农业情况完成下表:区域生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承接 由此可见,组成环境的各

10、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该地的工农业生产等经济建设外,也会影响当地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等。不仅传统民居如此,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是如此。探究问题(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l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l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l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l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l

11、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针对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同学们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把各自的观点写在题板上,再进行全班交流。另外,还可以写出你知道的南北方居民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区别,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看哪个小组答案最全面。 各小组先亮题板,再派代表总结)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区域概念和特征的理解;强调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新授内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板书)图片: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设问:战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现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有何不同?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一区域的发展

12、有何不同影响?展示表格: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空白表(见附件三),让学生填写,完成空白表格。 看图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真思考,填写表格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地理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通过填表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使学生掌握这个观点。课堂小结 本节可我们一起学习了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要注意学会运用比较法找出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差异,从而确定出区域发展的正确方向。注意听讲,整理笔记。 落实教学目标,梳理本节内容。课后作业课后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双休日调查万宁市地理环境对人类

13、活动的影响。各小组先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的问题,安排调查的时间。地理调查和地理专家研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学习的内容,结合家乡的具体变化,展开相应的社会调查,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2.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4)具有整体性、可变性的特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对

14、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本节课通过一些图表、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层层深入,从当堂反馈的信息看,效果良好。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包办”。听课评议周老师: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问题的深刻性值得挖掘,不要让学生一看课本就能答上来,要引发学生的思维,可以结合身边实例分析。殷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但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李老师:本节课最大特点就是以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注意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讨论氛围,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课堂模式,基本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但应留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引发讨论、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