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头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3821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宫廷头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清代宫廷头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清代宫廷头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清代宫廷头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清代宫廷头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宫廷头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宫廷头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簪钗簪子可以说是陪伴中国女性最久的头饰之一了。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都要行及笄之 礼,即把头发盘起来,用一根簪子(古称笄”)固定,插簪是女孩成为女人的标志。到了清代, 簪子的样式繁多,兼顾实用与审美。有玉、翠、玛瑙、金、银的,各种材质取决于佩戴者的身份和等级。一种名为东珠、 产于东北的珍珠,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同时材质也跟时节有关系,一般冬春两季戴 金簪,到立夏换戴玉簪。装饰主题丰富至极,寓意也很讲究,即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如蝙蝠之上有铜钱的福在眼前、喜鹊登梅的喜上眉梢、桃子佛手石榴组成的福寿三多簪子的簪头覆盖面积增大,就演变成了头花。簪子的簪尾由一根分叉为两根或多根,就 成了钗。簪

2、、钗、头花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佩戴,佩戴时可以居中、可以斜插、可以在前、 可以藏后。戴在满族妇女两把头正中的头花称为头正,分插两把头的两端的则称称压鬓花。 清代流行繁缛的装饰风格,讲究以多为美,头上遍布簪钗的现象很是常见。流苏流苏本指用五彩丝线做成的穗子,在清代宫廷头饰中则是一种近似簪子,下垂珠穗的饰 物。而古代首饰中的步摇”一词更形象地定义了此种饰物一一随着佩戴者行动,走一步摇一f4铜乘虽胃丝巨諜战底戸風翔下,充满了动感。钿子钿读音dia n,义为用金嵌成花状的美饰。唐代风靡一时的花钿就是将各种材质修剪成花朵的造型贴在额头上。传统的镶螺钿工艺也是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 镂器物的

3、表面。清代贵族所用的钿子也是镶嵌复杂、繁花似锦。这种头饰实际上是皇后、妃、 嫔们在穿吉服时所戴的便帽,一般用藤丝或细铁丝编成帽架,上面缠绕黑色丝线,再用各种宝石、珠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凤钿从前看,很像凤冠,而后面覆加一箕状平面,造型 很有特色。钿子前口沿还装饰钿口、上配钿花、后垂钿尾。后妃多用凤纹钿口,有九凤、七凤、五凤等。九凤钿口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扁方满族妇女颇具特色的发式为两把头和大拉翅,梳这两种发式的时候要用一种横簪来贯连 固定,即为扁方。与其说是簪子,扁方更像一把尺子,造型扁而长,一端卷起另一端呈半圆 形。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

4、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金约金约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佩戴的头饰之一,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用以束发,看起来 很像紧箍咒。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金箍的节数和串珠的行数多少, 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咼低。皇太后、皇后的金约后垂珍珠5串,以青金石等玉石作为分节点,将珍珠分为上下两段, 谓之五行二就。此外,皇贵妃、贵妃为三行三就,妃为三行三就,嫔为三行三就,依次递减。/if i/邑狐扁翠头饰占翠八、-与以上的关键词不同的是,点翠不是一种头饰形制,而是一种装饰技艺。所谓的翠即是 翠鸟的羽毛。点翠工艺十分复杂,先以金属制成底托,将银子拉成银丝,用银丝捻成绳纹花 丝,勾勒出图案纹样,经过鎏金

5、处理后,将翠鸟的羽毛修剪成相吻合的外形,粘贴在线条间 的凹陷处。点翠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特殊的光泽,这种光泽是大自然神奇造物的最直接体现。翠羽 的蓝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梦幻的光泽,而且经久不退色。据科学分析,这是一种结构色, 是翠羽的微观结构反射光线形成的,不含色素,所以不怕风吹日晒。但是怕挤压,如果外力 改变其结构的话,那这种结构色也随着消失,蓝色立即黯然无光。翠鸟非常稀有,体型又娇小,再加上皇家所用的点翠仅用翠鸟头上最亮最闪的那个部分, 所以制一朵小小的头花需要许多只翠鸟。据史料记载,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 保证颜色的鲜艳华美,这种美丽多少带着凄惨与残暴。翠色打底,金丝勾线,非常华丽,鎏 金的处理往往是防止氧化引起的翠羽脱落。翠首饰发展到清代,可谓运用广泛。皇宫后妃们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作为装饰, 从钿子、簪钗、头花、耳环,甚至到团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 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