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53386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本次作业,我选取了 3个典型的有关心理学实验案例,借以分析实验法在具体事件中的 应用。下面是我选取的三个案例:1. 脑割裂实验从1952年至1961年的10年里,斯佩里先用猫、猴子、猩猩做了大量的割裂脑实 验,取得了一些成 绩,为以后做“裂 脑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把“裂脑人”作为研究大脑两半球各种机能的研究对 象,对“裂脑人”长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2. 视觉悬崖实验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 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实验证明,出生六个 月

2、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 绝。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凡是一出生就会行走的动物, 生后不久就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而生后尚需经过一定时间才会行走的动物,则和人类 的婴儿一样,要到会爬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 Walk,1961)对36名6.514个月会爬的婴儿进行了视崖测试,结果表明:有足够大的视 崖深度时(大约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 27名婴儿从中间爬向浅滩。当深侧的方格图案距离玻璃板越来越近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婴 儿爬过深

3、滩;当视崖深度是26cm时,有38%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m时只有8% (主要是年 龄较大的婴儿)。3. 华生的小阿尔伯塔实验一一又名白鼠实验(该实验的传播很广,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的感悟是:实验法以其严谨性、科学性、重现性和富有逻辑性在众多研究方法中脱颖而出。我的专 业是化学,是自然学科。因而实验法的应用几乎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本次作业之所以不选 择化学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因为我觉得心理学的案例更有趣一些。实验法相比较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而言,它有一个特点,即有一个严格的流程:首先 确定研究方向,然后查阅资料,确定具体课题,接着设计实验方案、假设结论,再控制单一 变量进行实验、分析和整理数据,

4、最后得出结论,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可继续探索之 处。实验法的重头戏在于研究的过程中。这次所选择的三个实验(脑裂实验、视觉悬崖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均严格的执行 了这几点要求。这三个实验的假设均从具体的社会情境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得到较为科学性 的能用于实证研究的实验假设。而后,借助实验室和相关实验仪器测量有关数据,如脑裂实 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测量被试的左右脑对视觉、空间知觉等大脑相关技能的反复测量, 得到数据后,经过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并验证假设,从而完成整个实验,这对于其他 自然学科来说,实验已经完成;但对心理学实验而言,还差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对被 试进行解说,尤其是对被试

5、的心理可能造成危害的实验。这一点在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中有所 体现。因而心理学实验的伦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谈谈心理学的伦理问题。我们华师的心理学系很强,我也有幸参加过几次心理学的实验,主要是作为实验被试。 虽说被试只是负责完成实验,提供实验数据的部分,但是在我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依然体会 到实验法魅力。举个例子,在大二的时候,我去参加一个心理学实验,我是通过电脑操作完 成实验内容的,我的任务是向其他的两个被试进行自我介绍,尽量详细的描述我自己,同时 查看其他两个同学的自我介绍,并决定是否要和他们交朋友。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直接说 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之后主试向我提供了其他两个被

6、试对我的看法:他们都不愿意和我做朋 友。同时,被试问我还愿意简他们两个吗?我依然说愿意,因为我想知道为什么他们对我的 印象这么差。这时主试揭开了谜底,他说,整个实验只有我一个被试,其他两个同学是计算 机模拟的,他骗了我,希望我能谅解他!我当然原谅了,尽管当时有点受伤,但是为了科学嘛。通过这件事情,我开始重新重视实验法,以前在我的学科里,实验法就只是在实验室里 同过若干机器和化学药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得到自己需要的物质。过程中也强调实 验假设、实验方案、实验分析等,但是对实验法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甚至已经 把实验当做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而现在,我觉得实验法充满了人文 关怀(即使是在化学实验中),在体现自然科学的严谨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实验 也不像我之前觉得只是成群的研究员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机器进行种种枯燥而乏味的研究。这 可能与心理学这一学科的性质有关。本次对实验法的典型案例的搜集和阅读(这里仅指对关于心理学的案例),我在重新认 识实验法,了解实验法在具体问题的应用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自己对实验法的固有偏见,从 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实验法,不再只关注实验法作为自然学科的刻板的一面,还看到实验法对 人类的关怀,毕竟科学家在提出一个新的假设是建立在使人类生活的更加便捷的基础上。而 我们化学也是致力于: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