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3162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从流飘荡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

2、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 期: 劳: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商业目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4、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食之不

5、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商业目的。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6、得失,以此自终。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大司马:官名。祖:祖父。 适:满足。 融然:和悦的样子。 畜:通“蓄”。徽:系琴弦的绳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造饮辄尽 C潜亦无所辞焉 D亦雅咏不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

7、期 B、博学善属文 忠之属也 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 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 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 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 们对陶渊明的厌恶

8、之情。 4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商业目的。 5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9、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 (2) 走送之 走:_ (3)援疑质理 质:_ (4) 俟其欣悦 俟: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 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 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10、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朝代)著名文学家_所商业目的。 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B. 而不知日之入 其如土石 辍耕之垄上 C. 杂然而前陈 D.以其境过清 苍然暮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1、3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七、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 B.临溪而渔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 D.泉香而酒洌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 译文:_ 商业目的。 八、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