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522076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京口区读书笔记评比中获二等奖春 风 化 雨 ,滋 润 新 苗-读“有效德育”解读本有感丹徒中心小学 许美萍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人为本、德为先、质为上、重人格、育英才、创名校”。育人以德为先,先成人为至上。因此,我校十分注重德育教育工作,更重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当“有效德育”解读本出版以后,我作为一名教师认真地研读和学习,与撰写此书的作者产生了一些共鸣,现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表达出来,以期共勉。一、 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不是一个新概念,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智慧,使受教育者高尚。因为高尚使智慧避免了误入歧途,而正是由于高尚才使智慧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历史也告诉我们

2、: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人的德性与人的智能一样重要,道德教育是成功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所以,任何一个社会都将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对德性的追求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专业也都开设了与道德教育有关的思想政治课,而且任何好学生的评比也都把“德”放在首位。我们加强道德教育的宗旨是让有智慧的人才能将他们的智慧用于惠泽全社会、全人类,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二、 德育的方式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待人接物、待人处事的态度;能正确地做一个社会公民。这些道德行为规范是不是用耳提面命式来强调就有

3、用了呢?是不是天天挂在嘴边进行说教就有实效呢?我以为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生硬而没有人文性的。首先,我们应该想到:德育是教育者(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代言人,他们与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在一起生活、互动,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润物无声的影响。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甚者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激,但从中可以使我们教师感悟到,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种道德符号,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教师应以不辞辛苦的工作、良好的教态、严谨的作风做学生的榜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每位

4、教师应紧记心头的准则。其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无论哪一种课堂都是学生接受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场所。课堂里的许多因素,如课堂纪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这些都是一种道德规范,都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品质的重要场所。课堂学习时学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认真地倾听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活动都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以这些活动都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机地完成,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地培养。最后,德育工作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因为传统的德育工作,虽然口号喊得又高又响,但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影响了教育对象参与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这样的德育教育学生是不乐意接受的,教育的实效较差。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要求,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当朋友来看待,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使学生喜欢德育,乐于参加德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德育收到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