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51868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会计平衡公式 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说课稿)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1、 学生对象财会专业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对根底会计已经系统地学过一遍。多数同学对会计的学习有相当的爱好和踊跃性。但是对会计学问的连贯性、整合性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探究问题的实力,合作沟通的意识等方面有待于提高。2、课务选择我选择的是一堂复习课,本节是其次个课时,着重复习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假设干个小组,以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根底,结合社会调查,将供、产、销、利润形成和支配等过程中的业务搜集起来,并经过小组探讨,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二、教材分析和处

2、理1、地位和作用“会计平衡公式”这一节选自中等职业教化国家规划教材根底会计其次章其次节。本节内容不仅是其次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根底。会计根本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方法的理论依据。学好本节内容,为会计学问的重新构建打下根底,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2、教学目标体验性目标: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构造和生活经验,在任务情境下搜集、筛选会计信息资料,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和团结协作的力气。结果性目标:学生从资料的搜集、判定过程中,相识到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老师帮助学生成为开展与变更的主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情感性目标:老师和学生处于一

3、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同等地位。活泼课堂气氛,开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快乐教学。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复习课的要求,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检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完整性和处理问题的实力。难点:涉及到增值税和损益类账户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和分析4、教材处理依据教学须要,为了稳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更关系的四种类型以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归纳出来。2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时,借助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规那么。3将所探究的问题进展归纳、总结、提升。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整体

4、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梯度设问(“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来诱发学生踊跃思索,大胆创新。以“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为中心,将相关学问归纳在一起,重视学生的信息反应。学生在情境模式下轻松、快乐地学习学问,通过问题的探究和实力的造就,重建一个比拟完整的学问体系。犹如这棵小树,在老师的帮助下,吸取养分,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树具体方法:启发诱导、小组竞赛、分组探讨,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设计意图: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那么,平衡各组的整体水平,形成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组的竞争力,营造一个踊跃、活泼的课堂气氛。2、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教

5、学。用动画和图表直观展示,使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更丰富。四、学法造就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始终不是一个须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须要被点燃的火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法的指导。”针对本节课,我着重造就学生“发觉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实力。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情境去搜集资料,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组内合作,提炼观点,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到达认知和行为上的教化目的。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高爱好,活泼思维3分钟1、实地情境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2、模拟情境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图情境动态图学生看到流程图,对收集资料的过程有了进一步体

6、验,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思维进一步提升。心情快乐满意,使会计课的趣味倍增。二问题探究,稳固重点,突破难点。30分钟1、回忆导入 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经济业务发生时是否会破坏平衡公式呢?学生作出第一次反应。引入本节课。导入图2、探究分析1 利用学问迁移,借助图表,稳固重点。在第一次反应成功的根底上,利用多媒体演示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的四种类型。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四种变更的类型已经驾驭,本节复习课干脆将这四种类型在表格中列出。为了探究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特将数学模型引入本课。即资产Z=负债F+全部者权益S的根底上引入一个变量a,在

7、等式两边变换和扩张。引导学生进展问题探究,用搜集到的经济业务来证明平衡关系。 图表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接受分组抢答竞赛法。学生将收集到的业务按表格设计的四种类型对号抢答。老师作为主导者,设法调动各组的踊跃性,在黑板上用划“正”号的方法记录各组的表现。你认为这项业务涉及到资产和权益双方变更的哪一种类型?用会计分录该怎样表示?为什么是这样表示?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相等?有没有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为了稳固重点,接受梯度设问发。 接着,转引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进展判定、分析。 最终,依据学生的答复老师作点评。得出结论:这些业务没有破坏平衡关系。这一反应措施,老师驾驭了学生获得学问的完整性,实现了

8、信息反应的重要性、系统性。2比拟分析,提炼观点,解决难点。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时,学生的心理进一步调整,初次感到成功的喜悦,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打下根底。学生对根本业务的变更已经驾驭的状况,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发挥,帮助学生实现学问的扩展和深化。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张平凡发票和一张物资选购的增值税发票。通过视察比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造就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发票从这三张发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会计分录怎么写?归纳到哪种类型?有没有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让同学们分组探讨,得出结论:增值税发票与平凡发票不同,不仅记录了应税货物或劳务的名称、金额,还记录了税率、税额。做会计分录时一般表达“

9、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或销项税额”。不能简洁地将其归到某一种变更类型。要说明为什么不能简洁归纳?理由是什么?这是关键,也是难点。用多媒体接着演示会计分录。分录学生通过视察、分析、探讨,发觉归纳这种业务虽然从记账规那么上看借贷双方金额相等,但登账的依据只有一张完税发票,假如将税金单独登记是没有意义,平常做账时不能拆成两笔分录。从而突破第一个难点,实现其次次信息反应。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涉及收入、费用的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会取得收入,因制造产品会发生费用,对这类经济业务该怎样理解和归类呢?这是本节课其次个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该难点,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力气,造就

10、学生的团队意识,我照旧接受小组探讨,提炼观点的方法。对于解决关键问题,不能一味依靠老师的讲解,否那么教学效果不明显。小组探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因为学生最简洁将收入的增加,简洁地归纳为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简洁地归纳为资产的削减。假如这种问题出现的话,我就会进一步设问收入与资产类的记账方向一样吗?其实这是学生在旧学问层面的一个理解错误,也是新旧学问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是本节课的焦点所在。我在组织教学中设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细胞,大胆思索,大胆竞争,到达本节课的高潮,从而解决难点。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结论:收入最终导致的是净资产的增加,即全部者权益的增加,记账方向与权益类一样。

11、费用最终导致的是净资产的削减,记账方向与权益类相反。图三课堂练习8分钟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新学问的重构已初步形成,为了稳固学问,课堂上设置了10笔业务题,各小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展答复。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正确答案在表格中填出。通过这一组细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造就探究问题的实力,提升思维的层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沟通、合作、竞争的乐趣。实现第四次信息反应。题目、图表四归纳总结3分钟学生总结:1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2任何经济业务的变更均不会破坏“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老师总结:1点评各组的表现,赐予表扬和鼓舞。2将学生的总结进一步深化:有的业务会引起资产和权益

12、的总额变更,有的业务不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更。用多媒体演示出四种类型的关系图。 通过以上问题探究和归纳,最终得出结论: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更不会破坏资产、负债及全部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而且这个平衡关系是科目设置、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树五布置作业1分钟1、课后配套练习。2、实践练习。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补充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验供产销各阶段的经济业务类型,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是快乐教化为目的复习课,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创设情境,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学问,造就实力。学生的踊跃性高,归纳的问题典型,根本完成教学任务。较满意的是学生收集的资料丰富,小组竞争猛烈,课堂气氛活泼,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但由于根底不同,个别学生对会计分录不娴熟,不敢主动答复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