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1056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及答案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yo)弗食(f)自强(qing)教学相长(zh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鱼、肉之类的熟食)(2)不知其旨也(味美)(3)虽有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4)教然后知困(困惑,疑难)(5)然后能自反也(反省)(6)然后能自强也(勉力)(7)教学相长(互相促进)3更好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虽/有嘉肴B不知其/旨也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解析:不知/其旨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不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2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5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6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3、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东西,但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7我去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教学相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下面几幅图中,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投影仪的底图的是哪一幅?为什么?示例:最适合的是第幅,该图虽无“教学相长”字样,但其内容却是师生1/4互动,真实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主题,并且图中的人物面容亲切,气氛融洽,极具亲和力。8(鄂州中考)综合性学习。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

4、动形式。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活动形式二:_活动形式三:_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等(活动形式设计合理即可)(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所占比例调查2013年2014年2015年年份调查内容不喜欢阅读42%32%20%喜欢阅读纸质书籍20%23%24%阅读用手机、电脑阅38%45%56%读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3)现

5、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有称呼、表述得体,意思对即可)02课内精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6、。”其此之谓乎?9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味美。(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4知道了不足,这样以后才能从自身找原因;知道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己努力向上。11请用四字句概括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关系,并谈谈你对这四字原则的理解。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老师经过教学能够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12本文的重点是论述“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要从“嘉肴”讲起?文章从大家熟悉的“嘉肴”谈起,运用类比,使深奥的道理

7、浅显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13本文观点鲜明,理由充足,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其结构思路。作者先采用比喻从反面证明“学”的重要性,再理论阐述教学相长,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最后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14从这篇文章里,你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非常重视实践。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03拓展阅读古之教者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11时术之。”其此

8、之谓乎!(选自礼记学礼)【注释】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xing):设在党中的学校。术(su):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小成:小有成就。记:记言记得事的书。11蛾子:小蚂蚁。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比年入学(每年)(2)其此之谓乎(大概)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2)记曰:“蛾子时术之。”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17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学习

9、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18从本文可以看出儒家教育的缺点是什么?交学问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凡是与政治无关的都算不得学问。【参考译文】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3/4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