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48216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科技厅二00五年四月六日目 录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3(一)国际竞争的新焦点3(二)广东发展的新起点3(三)广东现代化征途的新课题4(四)广东科技发挥作用的新方式4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重要原则5(三)战略取向6(四)战略目标7(五)战略布局8第三部分 战略任务11(一)构建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新11(二)突破关键技术,支撑经济建设。14(三)突破核心技术,引领未来发展22(四)突破公益技术,保障社会和谐27第四部份 重大部署33(一)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行动33(二)关键技术与战略产品专项行动34(三)重大科技示范专项行动41

2、(四)原始创新专项行动44(五)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技术升级专项行动46(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专项行动47(七)数字广东专项行动48(八)知识共享专项行动50第五部分 政策措施51(一)科技政策与法规51(二)加快科技队伍建设步伐52(三)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54(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政策保障措施55(五)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57(六)创新文化和科技普及59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一)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进入新世纪,世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努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化,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国家,又逐步迈进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更高层

3、次现代化。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社会的竞争表现在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的竞争,根本的,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二)广东发展的新起点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绩明显。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广东的科技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三位,企业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7%,为广东在1980-2004年的20多年GDP年均增长13.4%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的提

4、升和经济大省的确立,标志着广东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始进入了由工业化后期向知识经济过渡、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新阶段。 (三)广东现代化征途的新课题广东在现代化进程中,既面临着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和科技全球化不断加快,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市场需求和科技需求巨大,为广东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机遇;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广东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强,技术创新总体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模仿消化创新还是主要方式,发明专利很少,核心技术缺乏,科技供给不足、技术对外依存度较大;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呈现“投入

5、高、消耗高、污染高、综合产出低”的特征。这些机遇和问题成为广东现代化征途中需要把握和逐步解决的问题。(四)广东科技发挥作用的新方式面对新起点、新课题,广东的科技发展具有了发挥作用的新空间、新方式。科技进步将成为促进创造财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竞争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方式将从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为主向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转变;科技作用范围将从促进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向促进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现代化和富裕安康的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

6、战略,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加快科技强省、区域性国际化科技中心建设,构建创新型广东。(二)重要原则1、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广东科技发展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针对我省现代化进程中科技、经济、社会的关键问题,精心筛选,突出紧迫性、带动性强的热点、难点关键科技项目,组织进行重点突破;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兼顾城市与农村科技发展、区域科技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与科技普及、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等问题。2、市场导向,政府推进广东的科技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未来

7、社会发展中,结合对科技的需求,加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加快科技资源流通与成果转化的速度、加大培育市场创新主体的强度;政府要在制度建设、环境优化中加大推进力度,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社会和公共科技需求、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加大力度。3、立足发展,超前部署广东的科技发展,要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从以满足短期市场需求为主向满足短期市场需求与引领中长期市场需求转变。立足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及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科技工作要超前部署,要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强高等教育等科技人才培养,科技要创造新的市场,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兴高新技术发展,引领未来我省迈向知识

8、经济时代。(三)战略取向未来15年,广东科技的发展思路是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广东为目标,包括: 1、以人为本,把满足需求作为出发点与归宿点。把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科技资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科技能力建设,把科技工作从重项目突破向重项目突破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技创新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科技创新的成就与知识要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2、以增强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能力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基点,充分利用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也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要把增强自主科技创

9、新能力作为所有科技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构建与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体制改革以科研院所为重点向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与公共平台转变,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3、以促进结构调整为动力,支撑与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产生科技需求,吸引科技力量的投入,拉动科技的发展;反过来,科技发展创造条件,形成了创新的成果,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科技创新要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知识经济转型为动力。科技工作还应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应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在电子通信、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智能交通、新能源、海洋、环保

10、等领域不断探索,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以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要重点抓好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要抓好战略技术、关键技术,具有基础性与公共性的技术,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自主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转化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促进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5、以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为主要路径,提高创新层次。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是创新层次逐步提升的过程,其相互结合是一种综合型的技术创新模式。要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减少对外技术依赖

11、程度。合作创新是广东提高创新层次的必由之路,要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加强开展粤港澳和泛珠江三角洲的合作,要积极主动利用国外科技资源,从单纯的技术引进走向技术合作、向合作创新层次发展。对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要强调学习和在别人基础上的创新,强调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 (四)战略目标广东中长期科技发展的目标是:第一阶段,到2010年,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地位要从目前国内第二层次上升到第一层次,保持在前三位置;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基本实现科技强省,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做好人才、条件、能力的准备。主要科技指标从总量大发展到总体能力强,在2010年实现R&D/GDP达2%、每万名就业人

12、员中从事R&D活动人员达35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超过35%、发明专利授权达80件/百万人口、科技综合指数从2003年的45分上升到2010年的65分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到2020年,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地位要保持在国内第一层次,远高于其他省市,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成为区域性国际科技中心;实现科技强省,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为2050年走向知识经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科技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标准。R&D/GDP达2.8%、每万名就业人员中从事R&D活动人员达60

13、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超过45%、发明专利授权达270件/百万人口、科技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65分发展到2020年的90分。(五)战略布局1、区域空间布局广东科技力量按“两个重点、四个层次”进行区域的布局,两个重点是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集群创新为重点,四个层次是按照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山区布局。加强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和佛山、珠海、汕头、湛江等区域中心城市科技能力的建设,辐射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产业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促进其成为创新性产业集群。广州、深圳要逐步向知识型社会转型,应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主要目

14、标,以知识竞争力的参考基准来测度现代化的进展,成为中国南方高新技术研究基地的主导力量。珠江三角洲主要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提升和先进制造基地的形成。东西两翼要充分发挥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特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重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健康农业和海洋产业技术,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技术的支撑。山区要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引进和应用适用技术,发展特色农业技术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通过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2、时间进度部署一是在2006-2010年的发展阶段,要做好提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条件、能力的准备。要调整科技

15、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化科技和大学、研究所为主的制度化科技组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在2011-2020年发展阶段,大力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过渡,要促进大学、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水平,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在我省有优势的领域拥有一大批知识产权技术;形成在国内特色明显的产业技术竞争优势、在若干科技领域形成具有特色与影响力的学科优势、突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广泛的经济社会促进能力。3、学科领域科技力量布局学科领域的科技力量布局要根据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遵从科技发展规律,结合广东的实际,在最有能力取得成效的领域加大科技的人力、财力投入。按照世界的发展趋势,未来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学和技术、环境科学和技术、材料科学和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我省要结合省情,在有优势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投入、资金投入,特别要集聚一批拔尖人才,促进在以上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