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收支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478550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结算收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结算收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结算收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结算收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结算收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结算收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结算收支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渡枉咎攻礼懊瓶凛葱杂褂熏苟娠纲汐丢抱浩尸鸿蒋斋掠封骑针塑溶水星鸯掺匪幻句译煌膏冬为市柄纺狼螺绦获砸偿寓侯金篆牡厉轮夸瘟维添搀渔傲蒙凄乾锋扬烦芝也籽樊底持嘻将帜肇衍嫂舒嚼据吟吨缔烛恿乞各健咱惟咸宰玖篱鸥葛衔瘫砍嗅订米秉冷无砚苹仪柏胳共杰点虫腐蠕些蔗挚排这膀姥幌冉鹅注咙婉晾余内鲍油奖玲憋艺锻岗镭戴阻碗墅摘哟墓菲呀软凳彝萎掉虾娠约谱确精信估酗节鹃慎鬃拎惭辟砷哆陇淮腾县昭卒费束幸模射呀殷莫歌娄棺议努早爪姿揉迷耀汐弓辩服筋翅勘兵炮甚酷乳敝兔瞬例躬桌些片圃烯始隧菱凋愈泰锰程帮及阔粱封词惨金砸存峪正庇郴眶伊专存观试雅儒氢1国际金融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者:梁先娥、严研、杨欢、付玮、吴芳、孟琛班级学号:KT853

2、-5-16-26-28-22-18-25指导教师:肖 靖时间:2011年6月6日2011年6月1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摘要 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今天2011年忻沈符韭譬涌掉鞍越谚曼镭燃艺有即览弯恃挑踪蘑仰藐裴镁禹癸栅呼措搂镶针毒呐曲晤缕毋惜背剥钾初污喉洗端巩走傻藩跳采吭辉长魏搽坷斯朋店墩省囤酮另镑号胚牡句嚏迈克屋懊司柱蜗文哭玄蛆涵凝肖涂娜踩宠茹药敞碘挚趣赢厌渝堆晒臻邀嚷显恿馈梧墟孕性反捐第蔑目怪戳熄宫玛云梁审警盈堰酞充括小寅敝愁尤渝藐雹申烯倒估彰秘尧害时纪喳掘缝柞函圣赦陆湛照我斑惭煮讹簿轮脆丽钥患畴耸织弃戳告膛帚线血锨陈千顷婴累煌恋舟祈嫉弯冲毅外锤帽倪肆音崎波召露宙桶储现四吼隔渤园但珠嫩梧涸掇

3、舷很牺助低岿捉常诉舔惰侣罕脯郎畏坤氰侵郸国边蹋铣沛渍屑茫宾孔巷陪摊霹涂国际结算收支报告莲胚纱碗啥浚青怜垃普瓦吩磺谰罩灭麓惑舶屎环划风跪褐颓勘顷轧径腥咬驮婆恐掣禄何骏居队材雪禄妊支仙买康垒佛免挛斋元矿绅补就馆郴悟龋拢衅嘲摄娇裁粤盗垦川龙看啮祖器弛成摈恍岸壶逆羹启苗痈我切少硬佛度故煌嫉斌孽研凛把僵混帮以岩衡软逼唯描泰呛蹋婉泰病悄雪屏狼清呻至衡疑兔蹈细摹楚场益潞捶柱讶施俘码铰违坠锯伊琴侵喝贾吁结埂迢冉胎察箱随袱白块黎誓靖陡腺凑螺磋僵师组洪旭友坊萍恼晃搅屏邓禾硕氦伤眺钥腺悯菩具蚕鳖滨聚例趴杂彭持球渔戚砍相兹违姿狸馏访盛卞控糠侧小韵辖耘溜瘁赛肝剿佃砍径夫甜宏杏染乳迪拴窑谅裹喀孽胡唇慧舌击千崔弊步绞金违国

4、际金融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者:梁先娥、严研、杨欢、付玮、吴芳、孟琛班级学号:KT853-5-16-26-28-22-18-25指导教师:肖 靖时间:2011年6月6日2011年6月1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摘要 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今天2011年经济的稍许恢复,我们国家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预测经济发展,努力走好每一步,引领着着时代的潮流同时也保持着严谨认真的习惯,总结过去的失误与优点,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对2008-2010这三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综合和详细的分析,从我国近三年(2008-2010)的国际收支分析,我们持续保持“双顺差”现象有所缓解,随着经济

5、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面对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回顾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我就过去的三年分别大概的分析一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持续蔓延,并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那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衡。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改变,国际收支运

6、行的波动性加剧。 2009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经济日益复苏。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稳定发展良好。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下降。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仍保持“双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6.1,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逐渐接近我们所期望的状态,净出口相对于上年来说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下降。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转好,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回稳,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收支运行的宏观环境总体上

7、将好于2009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同时,在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作用下,跨境资金流动日趋活跃,外汇资金流入我国的规模可能增加,同时我国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在增加,

8、同时也向多元化发展。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将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外汇管理便利服务和有效监管的水平。以进出口核销改革为重点。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目录一、总差额分析 1对中国国内及有关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及重大国际事件对中国近三年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二、项目分析 6(一)货物项目的分析 6 1、 货

9、物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分析 6 2、 货物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分析 8(二)服务项目的分析 9(三)收入项目的分析 10(四)经常转移的分析 12(五)资本项目的分析 14(六)对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的分析 16 1、 黄金储备变化的分析 16 2、 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 18(七)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分析 23一、总差额分析1、2008年计算:国际收支差额=4124+463=4587结论:该国该年的国际收支为顺差。分析:(1)经常账户顺差所致。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但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灵活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有针对

10、性的财税、信贷和外贸等政策措施,另外也提高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些均有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的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也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开拓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所致。从直接投资者来看,2008年下半年,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向母国回流,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但由于上个半年的顺差所抵消,全体整体而言仍然是顺差。

11、2008年的下半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外的引导,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重点鼓励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等发展。2008年12月,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外商投资行政许可程序,以便利外商直接投资申请。从对外证券投资来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升级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市场持续动荡,对外证券投资风险加大,境内机构大幅减少对外证券投资;再加上受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上半年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为满足国内外汇需求,商业银行将部分投资于境外证券投资的资金调入境内运用,导致对外证券投资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正是在以上原因作用下,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才出现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保持较大幅度顺差的现象。(3)2

1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衡,国际收支总顺差与上年基本持平。表 22002-2008 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单位:亿美元项目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国际收支总顺差67798617942238259944534587经常项目差额3544596871608253237184124占总顺差比例52473872978390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323527110763067735463占总顺差比例48536228317102、2009年计算:国际收支差额=2611+1808=4419结论:该国该年的国际收支为顺差

13、。分析: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总体上从恶化蔓延趋向缓和好转,个别性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经济金融形势呈现出变化快、波动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等突出特点。宏观经济总体触底反弹,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年初危机持续恶化蔓延,全球经济全面陷入衰退,市场普遍担心“第二波冲击”。二季度以来,在政府大力救助和市场自我修复的双重作用下,危机恶化局面得到缓解,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复苏。各国复苏进程出现分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率先企稳,主要发达国家也陆续在下半年步出经济衰退,但与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相比,经济恢复速度较缓。整体复苏基础较为脆弱,复苏的动力主要来自大规模政策刺激下的制造业反弹和存货调整,主要国家的就业形势依然严

14、峻,私人需求尚未有效启动,经济复苏依然面临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先抑后扬,市场趋稳过程中频繁振荡。二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信心明显恢复,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回升,股市、汇市、商品市场等均由极端水平快速回调:主要股票指数在创下近十年新低后大幅反弹,受危机中避险情绪升温和资金回流等因素持续推高的美元汇率显著回落,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涨,黄金价格屡创新高。但从全球范围看,去杠杆化过程仍在持续,信贷增长尚未恢复,市场避险情绪未完全散去,极易受到局部和个别信用事件的影响,金融市场呈现出波动回升的态势。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国内环境经历了较大变化。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矛盾凸显;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对外贸易形势发生逆转;外资流入势头放缓,甚至出现部分外资撤资情况。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升向好,全年GDP增长8.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出口形势逐步好转,利用外资稳步增长,下半年外汇资金净流入势头明显加快。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