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478046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引导策略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激发评价意识、指导评价方法、调控评价过程、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等方面阐述课堂教学中自主评价的引导策略。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

2、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头评价与书面评价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

3、”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二、自主评价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以教材为载体,结合相关信息,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然后开展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判断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他人或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有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反思意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课堂教

4、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评价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评价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是建立在教师有目的培养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辟评价机会,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通过自主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在这方面,我主要运用三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 1、激发内部动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会自主评价的好处,才会促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同学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们在课堂

5、上乐于发言、勇于表现;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学会探究事物规律的正确方法,扩展创造未来的力量。” 初学自主评价,我先以一些学生为试点,鼓励他们模仿老师评价学生的口吻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让他们对自己的发言补充理由根据;再以点带面,组织学习小组开展互评或自评,教师以伙伴身分加入学生的学习中,以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评价。 2、创设和谐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活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6、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如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时,我故意说:“老师对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知识不甚了解,谁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告诉老师呢?”经此一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争着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抢着评价别人的说法,这种角色置换的做法往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民主的学习情境。在课前或课后,设计“探究学习成果展示”的活动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汇报自己所

7、收集的信息或学习的收获,互相评价学习的方法,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内化。 3、鼓励自主评价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应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在指导朗读桂林山水时,一位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后,我让他说说自己读得怎样?他说:“我读得很流利,很响亮,但是开头两个自然段还读不出感情。”班里有几位学生在发言中也表示赞同,于是,我肯定他总体上

8、读得不错,而且能对自己的朗读做出如实的评价,让全班学生鼓掌表扬了他,他高兴得不得了。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朗读或评价的机会,他都争先举手。 (二)、指导评价方法 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1、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口服心服。从而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2、一分为二,客观评价事物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指导评价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

9、“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客观地评判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缺点,对他人、对自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三)、调控评价过程 自主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依据理性要求,客观地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自主评价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要适时适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1、及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同学们做出评价,教师则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

10、,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把握课堂自主评价的一般策略。 2、延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我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通过调控,暂时延缓评价,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比如在教学花园里的花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事物之间互有关系的例子,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一二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如种植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这时我不忙于下结论,而是留下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再思考、再讨论。经过一番深入探究,学生们说出了更多独特的、鲜为人知的例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延时评价为不

11、同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符合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敢于表达。 1、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才能增长鉴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课堂上,当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教师应认真倾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当同学讲得好时,给予肯定,鼓掌表示赞扬;当同学讲得不好时,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分析原因,从中得到启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扬

12、清激浊,防微杜渐,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与习惯。 2、善思疑。疑在思后,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学生通过思或疑,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相应能力,又能产生有价值的判断,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和探究,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对自己、对伙伴的表现、观点、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提出质疑,学会反思、评价,主动发展自己。 3、敢表达。自主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但要使其真正有效地运行,还必须以学生的大胆表达为前提。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其依据,老师和同学才能了解他的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进而对他的理解和表达做出客观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肯定自己,勇于说出自己探究事物的方法或理由,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当他们在发言中出现一些误解或偏离时,我都注意教导他们坦然面对自己不足之处,鞭策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是教学中一个新的课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掘的“富矿”。在步入课改的时间里,本人就这一课题作了一些探索,得到些许浅见,但毕竟个人水平有限,其中自然存在着不少纰漏,以上所述,旨在抛砖引玉,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