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7328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可行性项目简介项 目 名 称: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项 目 联系人:曹小刚 13679156558日 期:二00九年七月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体验式农业都市观光园艺基地建设开发(2)建设单位:(3)项目负责人:曹小刚(4)项目技术顾问:1、康永祥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徐伟忠 研究员 浙江省丽水农业科学研究所3、 陈余朝 高级工程师 陕西省安康市林业局林技中心4、袁海龙 副教授 陕西省安康学院农学分院(5)建设地点:陕西省(6)建设年限:0.55年(7)总投资额:573.7万元2、建设目标注重现代农业生产的氛围营造,突出游览观光的

2、功能, 体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表现主题,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要求,形成具有田园之乐的郊野旅游观光胜地。从自然生态、农业生产、旅游观光、艺术环境、旅游观光五个方面进行创意,力求达到生态环境优美、功能作用完备,文化气氛浓郁、地方特色明显、服务质量优良。3、建设内容与规模:(1)主要建设项目把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化、生态化、园林化、科普化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区。根据200亩土地、地形道路建设划分为园艺观赏休闲区、体验式农业种植区、生态绿色餐厅、温室园艺植物观光区四个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的主要建设项目分别为:根据地形道路划分为园艺观赏休闲区、体验式农业种植区、生态绿色餐厅、温室园艺植物观光区四个功

3、能分区。园艺观赏休闲区:建设面积20-50亩,主要结合道路、游园、广场设置,种植形式灵活,植物种类结合观赏,实行园艺化管理。建设园艺种植园、植物认知园等。种植茂盛花卉,收四时之烂漫于其中。主要植物以玫瑰等为主,配种应季花卉,做到四季有花,色彩纷呈。体验式农业种植区:主要以体验式农业种植形式为主。建设面积100-150亩。建设项目有将土地划分若干小块地,每块面积50,然后通过招商等形式进行小块地租赁认养,人们可以进行农事体验,来感受种植的乐趣和丰收后喜悦的心情。园区提供技术指导、代种、代收、工具、种子等。生态绿色餐厅区:生态绿色餐厅规划面积1000。“生态餐厅”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休闲理念,通过现代

4、化智能温室和生态自然景观的有机融保,营造一种舒适、绿色、健康的就餐环境;并通过配套设施,对室内温度、湿度的有效控制,最终达到室内四季如春。餐厅的整个建筑就是一个大型连栋温室,温室内部利用人造景观营造出一个室内花园的环境,有山,有水,室外大雪飘飘、寒风刺骨,室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更多的是各式各样的植被,传统的餐桌就点缀在其中。从结构上看,就是温室,从配套设施看,餐厅内不仅要能为植物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气候,更重要的是要为人在此就餐制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餐厅的面积一般都在几千平方米左右,无论是就餐环境还是食物都体现一个“绿色”的概念。首先,环境是绿色的。超大的就餐空间被有序的植株隔开,这样就很好的

5、解决了传统餐厅人多嘈杂的感觉。人们在鲜花绿树的簇拥下,可以使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如果你再细细观察,会发现在你周围的植物身上被明确的标注了该物种的名称、特性和实用价值,也许这正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最好体现。再者,食物是“绿色”的,蔬菜的栽培就在餐厅周围的生产用温室里,如果你愿意可以直接现摘现吃。 就餐于此,抬头蓝天白云,俯首小桥流水,倾听自然之韵,品尝无公害美食,仿佛一下子从喧嚣的都市,飞到了世外桃源。“生态餐厅”是在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温室设计的理念,并把农业生产与饮食文化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温室园艺植物观光区:观光园区建设温室园艺植物观光区1000,其中温室

6、采摘区7000。露天采摘园10亩,主要种植园有 亩 园、 种植园。观光客可在园区通过采摘,体验采摘带来的乐趣及快乐。设计方案遵循国际先进植物园景观温室的设计及布展理念,注重新、奇、险原则,充分展示千奇百态的植物多样性及和谐的景观布局一致性,同时还注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观及植物配置创作理念,体现“虽自人工,宛若天开”的效果。此外,新方案还充分考虑温室内外连续完整的布局,注重建筑、植物及周边环境的协调以及三维空间的完整、园区有机蔬菜加工中心:利用结合园区示范田地和体验者租赁的土地建设有机蔬菜净菜加工中心,主要进行有机蔬菜净菜加工,通过科学的管理生产,主体建筑除满建筑风格要简单明快,体现时代特征

7、,并和园区环境协调。野营地:在园区开拓一定面积的露宿野营地。要对游客提供必要的后勤、安全保障,并且对野营地的环境保护要提出合理化的措施。提出“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的生态要求。一、项目背景都市里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拥挤的车流和水泥森林,让人们既享受到了现代化生活的便利,又时常处在紧张压抑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人们开始重燃回归自然的渴望,对“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无限遐想,正因为如此,被称做都市农业的体验式农业项目应运而生,被在逐渐被社会广泛认知和喜爱。观光农业是20世纪90 年代新兴的一种旅游产业,它是一种将现代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旅游项目。这种旅游活动的特点是以自然

8、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集农业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参与为一体,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活动,享受具有自然景致和田园乐趣的休闲旅游。这种旅游活动能够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发挥农业生产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效果, 将科普教育融于旅游中,使游客充分体会到在自然环境中参与劳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用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来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发展观光农业能够优化农业、林业的产业经济组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丰富生活情趣,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具有“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在70年代

9、开始进行了观光农业的开发,例如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为满足城市市民“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需求,大力开发“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让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兴建了一批农业科技公园或农业观光园,吸引人们游览观赏丰富多彩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如马来西亚国家农业部1986年投资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国家级农业旅游公园,该园每年接待的游客达140多万人次。西班牙从六十年代开始就兴起农场旅游,开展徒步旅行、骑马、漂流、务农等项目,农场设有“帕莱多国营客栈”,目前全国已有84家。法国在七十年代就流行“工人菜园”。目前法国全国已有1 6万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

10、他们推出的农庄旅游,每年可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美国从七十年代开始不少小农场就开始开发旅游功能,如推出植物迷宫、乡村音乐会、农时比赛会、垂钓比赛等,目前仅东部地区就有1500多家观光农场,2000年全年接待游客达1800万人次,收入超过50亿美元。二、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姆阿尔伯卫奇(William Alberwhich)于70年代提出的,它的特征是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基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原则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生态学经济原理、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建立和发展农业体系,把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业与牧、副、渔业相结合,

11、发展农业与发展第二、三产业相结合,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生态农业的发展更是方兴未艾,展现了充满活力的前景。与此同时,生态农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在旅游产业方面的长足进步,形成了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观光农业。观光农业被认为是21世纪出现的具有“生态型”特色的绿色旅游产业,它符合当代人们注重生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维理念和生活要求,也给传统的农业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也同时也开辟了旅游产业的新天地,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实现经

12、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区位分析生态农业观光园依托的城市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我国机械、电子、纺织、国防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金融、贸易、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之一。被誉为“十三朝古都”,名列我国七大古都之首,拥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秦兵马俑、始皇陵、华清池、半坡博物馆、碑林、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钟楼、唐兴庆宫遗址、黄帝陵、茂陵、昭陵、乾陵、法门寺,以及太白山、华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1、城市概况礼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北部, 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11镇4乡448个行政村,耕地85万亩,人口45万。有回、蒙、佬、满、锡佰、壮

13、、土家等少数民族,三百多人。距西安市57公里,咸阳市28公里,东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靠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关中环线,312国道穿境而过。2、自然环境礼泉县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摄氏度,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北部

14、山区又有30万亩天然草场,待开发的荒山、荒坡、荒沟面积8万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最佳适生区。中部是黄土丘陵区,海拔在580-850米之间,占全县总面积16%,南部属黄土台原区,海拔在450-560米之间,为川原平地,占全县总面积50%。四、总体规划原则1、本规划应加强生态环境的整治,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并重考虑,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2、尊重和体现袁家村生态旅游观光园的文化属性和形态特点,充分利用袁家村的自然地形与地貌, 展示西安、咸阳作为我国著名旅游城市的丰富内涵,营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文化园。3、坚持高

15、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原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惬意的游览组织,充分体现文化生态旅游的特点。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浓厚的地方文化的特点和新颖的农业观光的特色。4、服从总体规划的要求,使观光园的总体规划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以及适度的超前性,同时安排好项目建设前期与后期的过渡与衔接。5、满足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充分照顾当地的经济构成特点,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五、指导思想本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贯彻“治理生态、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提高效益、促进经济”的工作方针,树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促进旅游、繁荣经济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前期工程与后期工程各方面的关系,坚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力求建成一座集纳观赏性、科普性、休闲性、参与性与生产性为一体、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特色、以体验式现代农业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城郊型旅游观光园。六、基本任务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现代农业生产的氛围营造,突出游览观光的功能, 体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表现主题,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要求,形成具有田园之乐的郊野旅游观光胜地。2、从自然生态、农业生产、旅游观光、艺术环境、旅游观光五个方面进行创意,力求达到生态环境优美、功能作用完备,文化气氛浓郁、地方特色明显、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