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47146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作者:武万明单位:鲁山县第三十一初级中学时间:2012年4月26日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逐步发展的今天,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而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创新教育是全程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加以发扬光大的过程。这种“发掘”是外部因素(教师的引导)和内部因素(学生的主观努力)的完美结合。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的创新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

2、诸多方面尚不成熟。特别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还相对淡薄,许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仍在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实现教育创新已迫在眉睫。面对挑战,教师应怎样给自己定位,以实现自我飞跃呢?我认为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素。一、创新意识必须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竞争意识、冒险精神、敢于否定与怀疑的意识、承受力、决断力、群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等,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奋斗目标,确立阶段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进步的需要,

3、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到创新意识到位,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给学生思维的自由。这样,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创造意识,锻炼了创造才干。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不要过早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如若过早评价,会打击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往往会迸发出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二、创新方法掌握到位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没有

4、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因此,教学中还应创造条件,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内在驱动力,有信心去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点之一。新世纪、新时代的教育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能将学生引到水源边,让他们学会自己汲水和取水,即“引论”。这种教学思

5、维上的创新必定引起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三、创新能力要求到位从教育创新角度看,创新是引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全过程。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和教科研活动中作出努力。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活感与直觉。创新实践能力包括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组

6、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成果开发与转化的能力,捕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创新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还表现为对新思路、新技术的发明,更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

7、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 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 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

8、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二、 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

9、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10、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

11、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司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能力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力。在全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的本质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