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5552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写在前面的话 1月17日,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在谈到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水平”。国家安监总局将“继续推进科技强安,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作为2013年的七项重点工作之一。 安全产业是实现“科技强安”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支撑。2012年8月7日,工信部和国家安监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安全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 当前,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国家安监总局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全国15个省份的安全产业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发展战

2、略。我们分两期,摘要刊发相关调研报告,以期全社会进一步充分认识发展安全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全面掌握我国各地区安全产业发展概况,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下发关于开展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安全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安全产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5份问卷。该调查问卷对我国2009年安全产业产值、技术装备及安全服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009年,天津、上海、浙江、安徽、广西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安全产业产值总计为1614亿元,从事安全产业的相关企业8091家,从业人员约75万人。 安全产业的发展程度

3、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安全产业产值高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山东、广东、浙江等省的安全产业产值均超过200亿元;产值较低的省份大部分在内陆及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四川、安徽、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安全产业产值不到50亿元,宁夏、青海上报的产值不到2亿元。全国安全产业产值最高的为山东省,共586亿元;产值最小的为青海省,共0.8亿元(不排除统计不全面的因素)。 中西部地区安全产业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和西部,经济总量小、企业少且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低,除服务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安全服务企业外,安全技术装备企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从

4、企业数量看,山东、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安全产业从业企业数量较多,均超过1000个。云南、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数量较少,均不超过100个。 从企业的业务分类来看,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091家企业中,从事安全技术装备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有4693个,占总数的58%;从事安全服务相关研究、咨询、销售的企业数量为3398个,占总数的42%。 安全产业从业人员最多的地区为山东、广东、浙江、重庆,从业人员数量均超过6万人,而宁夏、云南、青海、福建的安全产业从业人员均不超过7000人。 六大行业发展不均衡 研发能力不足是通病 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安全产业领域

5、的一些重要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满足了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地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情况 1. 安全教育培训 目前,我国安全培训机构分为四级,即国家安监总局授予资质的为一级、二级安全培训机构,经省级安监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授予资质的为三级、四级安全培训机构。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安全培训机构3661家,专职教师2万余人。 截至2010年,全国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27所,其中有博士授予权的为20所、有硕士授予权的为46所,在校生3万余人;每年招收博士生约280名、硕士生(含工程硕士)约1000名。 我国安全培训机构虽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问题,如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和

6、教师队伍素质不是很高,培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对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检查不到位,缺少安全救援的技能培训等。 2. 安全咨询与评价 国家安监总局对从事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实行资质准入许可制度。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甲级安全评价机构159家、乙级安全评价机构282家,评价人员约1.9万人。全国共有14.9万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其中9.8万人注册登记执业。全国各类安全主任或助理注册安全工程师约40万人。 由于安全评价市场正处于逐步成熟和规范阶段,安全评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安全评价机构管理水平不高,少数评价机构低于成本价承接业务,有的以不正当竞争方式获取业务,严重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7、 3. 应急救援装备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应急救援装备需求量大。按照国际发达国家救援装备水平测算,我国每年将会产生数百亿元的购买力,数十万个岗位需要从事紧急救援及相关专业的人员。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施应急工业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应急工业产品推广。加快应急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形成一批应急产业发展聚集园区”。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委预测,目前,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亿元至1000亿元。 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备忘录,确定在重庆建设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2011年,该基地

8、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在东莞松山湖建立了中国紧急救援产业支持中心。 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大力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步伐,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我国应急产业起步较晚,关键应急装备如航空应急救援、应急通信、特种救援装备与专业工具等发展滞后,应急产业基地建设还停留在地方产业发展规划阶段。 4. 检测监控设备 近年来,我国安全监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生产安全监控设备的企业达750家,从业人数超过11万人,产值约650亿元。安全监控设备生产企业利润前景十分可观,几乎90%以上的企业都处于盈利状态。 我国安全检测监控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10年

9、至15年,只有少数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主要问题包括: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成果少、转化率低,应用技术落后,缺少中高档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较为普遍。 5. 消防安全设备 消防安全设备是安全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国消防安全设备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水枪、防火材料、消防闸门、消防箱等在内的消防器材生产制造体系。我国消防设备生产企业已从单一所有制模式转变为个体、集体、国有、股份、合资、独资等所有制形式,军工、机械、航空、化工、核工业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也加入到消防安全设备产业中。现代化管理模式在不少企业也已建立,促使消防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 我国目前有近4000家消

10、防安全设备生产企业和近万家施工企业,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年均产值超过200亿元,整个行业的市场年增长率为15%至20%,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日趋活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消防安全设备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缺少龙头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行业宏观调控力度不够,重复建设现象普遍,资源浪费严重;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资金投入较少,缺少自主研发的产品及科技成果等。 6. 劳动防护用品 目前,全国从事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的企业有数千家,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人,有约360亿元的市场份额。其中,直接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特种防护用品市场份额约为250亿元。 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11、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共有786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工业发达地区。其中,生产防静电工作服的企业最多,为277家。 虽然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众多,但大多数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品种单一,且多数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劳动防护用品行业遭遇了严峻挑战,先后出现出口下滑、用工困难、成本提高等问题。今后,传统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高端防护装备市场预计会有较快增长。 记者观察 起步晚、规模小、无序竞争严重 我国安全产业发展仍然滞后 近年

12、来,我国安全产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发展仍较为滞后,还不能在更高水平上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装备保障。 其一,社会认知程度不高,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指导。安全产业所占国民经济比例较小,尚属弱势产业,社会对大力发展安全产业的认知程度和社会需求有待提高。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十分有限,市场培育不足,市场机制尚未建立。 其二,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我国安全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未形成与国家经济规模相适应的格局。根据调研,整个产业产值仅占GDP的1.2%,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都不大,市场竞争

13、力弱,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其三,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低。受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相关企业技术装备的研发能力和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产品质量较差。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安全产品。 其四,管理体制不顺,未形成独立的行业。安全产业的范畴十分广泛,尚未形成一个独立行业。许多企业和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混合在一起,给政府有关部门把握产业现状、指导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虽然其在专业上属安全生产领域,但在体制上归工业与信息化部门管理,安全监管部门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有限。 其五,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竞争严重。我国从事安全产业的企业多为

14、中小型民营企业,没有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产品,存在较多无证生产、无证经营等问题,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较为激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凤毛麟角。 其六,国外厂商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世界安全产业知名厂商进入中国,并以一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占据了高端市场。国内安全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巨大压力。我国安全产业迎来全新发展时期日新月异的应急救援装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安全产业发展,使安全技术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安全产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是,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引导,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15、市场发育不完善,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从事安全产业的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安全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因此,工信部和国家安监总局在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安全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把安全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 市场展望 安全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理论,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是我国安全产业的形成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对安全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安全产业的热潮,特别是矿山安全及应急避险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安全产业进入了黄金成长期。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任务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业生产规模和就业队伍不断扩大,重工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装置的复杂性、危险性不断增加,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安全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