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45485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课堂提问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课堂提问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一、 提问是最

2、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问可以让

3、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

5、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一、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就是指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比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容时,质量为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斜向右上方拉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地面移动了 s米,问拉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初学时,很多学生会认为拉力做了功,原因是学生对力做功的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没有充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教师先设问:一个同学提着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 s米,问这个同学向上提的力有没有做功?显然学生能够判断出向上提的力没有做功,那么错误的原因就

6、会迎刃而解。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一个好的切入点,就会轻易地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可以用玻璃杯、水、纸片做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纸片将杯口倒过来时,纸片会掉下来,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纸片并没有下落。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片不会落下来,是受什么的作用呢?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积极地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又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细绳的一端系住一把铁锁头,制成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铁锁头拉

7、个较大的角度使之接贴近鼻子,然后放手,使铁锁头摆动起来,这时很多学生都会替老师担心,生怕铁锁头会碰到老师的鼻子,但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铁锁头并没有打到老师的鼻子。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问铁锁头为什么不会打到老师的鼻子呢?这为学习机械能守恒做好了准备,通过实验演示后提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提问方式1、激励式这类提问方式可用于新课教学中,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

8、其思维冲动。也可以用讲授新知识,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惊异中急于探个究竟,也可以设置悬念,逼人期待,催人进击。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为什么在胸前放一块石板后,再用铁锤敲打?或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及进带入活跃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2、启发式 这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发,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要启而不露,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例如:我们在实验教学“物质的密度测量”这一节课中,教师可

9、以给学生这样的启发。提问:若用纸将体积不同的铝和铁包起来,有谁可以把它们辨别出来?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争论,有的认为用轻重来判断,认为大的那一个就重等等,意见不一。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不能单凭质量或体积来判别究竟是哪种物体,而要讨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它们的关系来区分物体。接着让学生测量不同形状,大小的铁块质量和体积,最后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即为铁的密度。3、引岐式 这是在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认识趋于一致,但不够全面,甚至错误时,教师故意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分歧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平面镜成像

10、时,提出如下问题,如图所示,求在平面镜MN上能看到光源S的范围。有的同学开始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镜子有多宽,就应是多宽的范围内看到。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系用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根除这一错误认识。三、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

11、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

12、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四、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联系学生的

13、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14、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

15、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

16、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提问题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反复推敲语言的准确,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要注意采用协商性的语气,还要不停地观察学生的反应,不断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多设几个阶梯,层层深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