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45455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报酬。资给: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2)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

2、是_。第二件是_。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2.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何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_。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请将原文中缺失的句子填写到下方的横线上。2给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盖:(_)窥:(_)士人:(_)下流:(_)4下列选项中,与“河伯之观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结合选文,请你谈一谈为何读书“第一

3、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3. 课内阅读。浙江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起_的作用。解释_。2用“”标出文中具体描写浙江潮的句子,这是按由到的顺序,从、四个方面来写的。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n)竽(y)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n)食(s)以数百人。宣王死,愍(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滥竽:不会吹竽。竽,一种

4、古代乐器。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说:通“悦”,喜欢。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的人。5. 文言文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

5、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6.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_7.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心眼既不专一,决不能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1将短文内容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谓:_急:_3用自己的话总结上文的读书方法。_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上述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示。_8. 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

7、,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 。叶公见之,_ ,失其魂魄,_ 。是叶公非好龙也,_ 。9. 课外阅读。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使人:叫人。必:总是。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请:要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以:跟别人相同。好:喜欢。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2)廪食以数百人: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_10.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8、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如井蛙之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此三者”指:_、_、_。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_、_、_。(引用原文回答)3由“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_11.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木:柘树。

9、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2. 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_13.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14. 文言文阅读。手不释卷(材料一)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材料二)人物: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材料三)典故原文:凡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