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考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440393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层物理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油层物理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油层物理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油层物理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油层物理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层物理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层物理考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岩石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2、溶解油气比: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地面原油在底层条件下所 溶有的天然气。3、地层水总矿化度:水中正负离子含量之总和4、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度Va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5、贾敏效应:当液珠流动到孔道窄口时遇阻变形,前后端弯液 面曲率不相等。6、相:体系中某一均质的部分7、阀压:非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时的最小压力,它对应于岩样最 大孔隙的毛管压力&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石油行业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 与干空气的密度之比9、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产生单位压降时,单位 岩石视体积中孔隙及液体的总体积变化量10、硬度:地层水中钙、镁等二价阳离子含量的大

2、小。11、膨润度:粘土膨胀程度与大小,它是粘土膨胀的体积占原始 体积的百分数12、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 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13、露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从汽相中凝结出第 一批液滴时的压力14、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得到有效渗透率与一个基准渗透率的比值15、两相体积系数: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地层中原油和 析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16、不均匀系数:枳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重量百分数所代表颗粒 直径比17、孔喉比:它是孔隙直径和喉道直径的比值18、气体滑脱效应:相邻层的气体分子由于动量交换,连同管壁 处的气体分子一起沿

3、管壁方向做定向流动,管壁处流速不为零19、水敏: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黏土膨胀、 分散、运移而导致渗透率下降20、速敏:地层微粒在高速流体作用下在孔隙中的运移并在喉道 处堆积,形成“桥堵”造成孔隙堵塞和地层渗透率降低的现象21、润湿滞后: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 动迟缓而使润湿接触角改变的一种现象22、驱替过程:非润湿相驱出湿相的过程1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1、颗粒的分选性:岩石颗粒越均匀孔隙度越大。岩石颗粒分选 程度差时,孔隙度变小2):岩石的矿物成分与胶结物质:矿物成分影响颗粒形态,如 石英为粒状;而云母则为片状;粘土矿物遇水会发生膨胀而使孔隙度 降低

4、。胶结物增加,孔隙度降低3)埋藏深度的影响与压实作用:随着储层埋深的增加和上覆岩 层的加厚,孔隙度下降2天然气压缩因子Z (或压缩系数、偏差因子、偏差系数)所反 映的物理含义是什么: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 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3什么是驱替过程?亲水岩石中的水驱油过程是否为驱替过程: 非润湿相驱出湿相的过程,s是驱替过程4岩石比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粒径、颗粒排列方式、颗粒形状、胶结物含量5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主要测定条件有哪些? 岩石中全部孔隙为单相液体所饱和,液体不可压缩,岩心中的流动是稳态单相流 通过岩心的渗流为一维直线渗流液体性质稳定,不与岩

5、石发 生物理、化学作用。6简述天然气压缩因子Z的求解过程。Z=V实际气体/V理想气体,求某一 P,T下的压缩因子乙须知Ppr, Ttr, Ppr=p/Ppc,同理求 Ttr,已知相对密度Yg2)经验图版法:3)经验公式法:已知相对密度Y7、不同测定条件下毛管力曲线转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1、压汞法所测得的PH与半渗透隔板法下的气水毛管压力PHgwg的换算2、压汞法测得的PH与油层条件下的油-水毛管压力P的换算Hgow3、半渗透隔板法(水-空气体系)测得的P与地下油水毛管压wg力的换算4、根据毛管力换算喉道半径rh 土q5、根据毛管力换算液柱高度八&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分析两种形式的非达西流

6、动:达西定律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当渗流速度增大到一定值之后,除产生粘滞阻力外,还会产生惯性阻力,此时流量与压差不再是线性关 系,这个渗流速度值就是达西定律的临界渗流速度。若超过此临界渗 流速度,流动由线性渗流转变为非线性渗流,达西定律也不再适用。对于低渗致密岩石,在低速渗流时,由于流体与岩石之间存在吸 附作用,或在粘土矿物表面形成水化膜,当压力梯度很低时,流体不 流动,因而存在一个启动压力梯度。气体在岩石中渗流,由于气体滑 脱现象,也不适用。9、什么是差异分离?什么是接触分离?差异分离即在脱气过程中将每一级脱出的气体排走后,液相再进 入下一级。接触分离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气体与油始终保持接触

7、,体 系的组成不变10、简述储层敏感性评价的常规内容以及各项评价的主要目的。应包括岩石学分析、常规岩心分析、专项岩心分析以及为评价储 层敏感性而进行的岩心流动实验等。1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在于了解储层渗透率的变化与渗流速度 的关系,速敏综合考虑了临界流速和渗透率伤害率两个参数。2水敏指数评价岩样的水敏性3盐敏;进一步了解地层岩石在地层水矿化速度不断下降或外来 低矿化度流体侵入时,确定其地层的临界矿化度4酸敏了解酸液对地层是否会产生伤害以及伤害的程度,以便优选酸液,使方法更有效11、简述分析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因素。1、岩石的矿物组成:油藏岩石主要是砂岩和碳酸岩两类,因为 构成砂岩矿物组成的多样性,

8、使得砂岩的表面性质、润湿性要比碳酸 岩复杂得多2、油藏流体组成的影响,沥青质很容易吸附在岩石表面上使其 表现出亲油性,且沥青质的吸附性很强,常规的清洗无法洗掉。3、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到岩石表面,可以 使岩石的润湿性发生变化4、岩石孔隙表面的非均质性及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不平, 导致了各处的表面能的不均匀。此外还与孔隙结构、温度、压力有一 定压力12、简述注水开发亲油地层中油水的分布特点和流动规律。进入岩石中的非润湿相的水首先沿着较大的,流通性好的孔道形 成曲折迂回、连续水流渠道。当继续注水是,水主见侵入较小的孔道 并使这些水侵小孔道串联起来,形成另外一些水流渠道。当形成的水

9、 流数目多的几乎使水能畅通地渗流时,油流几乎消失。残余油除了一 些停留于小的油流渠道内,其余的则是在大的水流渠道固相表面形成 油膜。薄膜形态的原油具有较高流动阻力,水也就很难把油膜从岩石 表面驱走。而当岩石表面为中等润湿性,水驱替后的残余油除了占据在孔隙中,还有雨多小油滴会粘附在孔隙的岩石表面上。13、简要分析孔道中毛细管效应附加阻力中的第二种阻力效应(即,压差作用下,油柱欲运动时)由于润湿滞后,油柱弯液面要产 生变形,导致弯液面两端的曲率半径不相等。由液面弯曲变形所产生 的第二种附加阻力P2为P2=P-P=,P2的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反, 是一种附加阻力,故要是液滴移动,则所加压力差应大于P1P2液 膜摩擦阻力Ps之和。14、简要分析影响原有采收率的因素。油藏原油采收率定义为采 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量的比值,它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 数。油藏原油采收率也可表示为体积波及效率(又称波及系数)与 驱油效率(又称洗油效率)的乘积,即:波及系数越大,洗油效率越高,则油藏原油采收率越大。15、简述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1、物质的组成:两相间分子的极性差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2、相态。3、温度和压力对于任何液、气两相来说,都会有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表面张力的减小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