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17096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还记得这句话吗?它成了很多慢性病康 复的领航灯,消化道、心血管、生殖器、泌尿系统.无论您患有什麽病,我都 建议您从推腹法开始,只要在腹部这一亩地三分田的地方,耐心耕耘,总会有所 回报。您会问,这不成了包治百了病吗,太玄了吧?一点也不玄,首先要看我们为何得病?俗话说“百病从气生,百病从郁起”, 回想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少事情事与愿违,您就象上了弦的发条,整天被 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赶着、追着,推着,太多场合要口是心非的面对种种矛 盾情绪都被您控制着、压抑着,难以及时宣泄,整天在各种的压力下度过,如此 怎能不肝气郁结,心肾暗耗,脾胃皆损呢,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时髦体质,

2、再加上 饮食不节,起居无度,从而“三浊两害泛滥”,经络阻塞,百病从生。就拿肝气郁结来说,你可保证不了自己从来没有怒气、怨气、闷气,抑郁之 气,这些浊气使肝受伤,工作能力下降,时间一久肝的很多浊气毒素会聚集在胸 肋,这就是所谓“肝胆有邪,其积在胁”,你自己检查一下自己那个部位有无赘 肉或压痛的地方,就能知道自己的肝胆毒素聚集的情况。这些东西导致两侧胸肋 闷胀,呼吸不畅;肝胆工作不好,直接响脾胃气血的供应。脾胃缺乏气血,不但 后天能源的吸收乏力,而且同时也会导致脾胃自身防御能力下降,无法对抗外界 细菌和不良成分的刺激,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各种消化道疾病就出 来了。而平日治疗,只会针对胃肠

3、的外敌,抗酸啊,杀菌啊,增加胃动力啊 却缺乏对肝气郁结对这个病源的治理。脾胃疾病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由 此引发的后天气血危机才是颗重型炸dan,在先天脏腑功能就不很平衡 的身体内,它们专门轰炸虚弱的脏腑,把它们渐渐拉垮,于是各种病就 出现了。从此您也可以看出,肝气舒畅、脾胃健康才是养生第一要诀。推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 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这简直就是不用钱的十全大补丸嘛。这样好啊,那我们赶紧开始推吧!别急,有些准备功课需要您做。让我们先 了解下腹部这几条重要的经络。请仔细观察下腹部的经络图:etNMIl理气区腹部经络图从过脐的中线往外两侧对称,分别有任

4、脉-主全身之阴,肾经-主先天之本的,胃、脾-主后天之本,还有主生杀决断的肝、胆经,五脏之经络无不汇集 于此。其上调节脏腑机能的孔穴、募穴、交会穴,各种枢纽星罗棋布。例如任脉 上的关元穴,您大可理解成关于元气阳气的穴位,与肾经相通。中极穴,是脾经 营气的中转站,曲骨穴是肝血运输枢纽。这三个穴位是管理生殖系统的要穴。提 到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腹部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您去背那些穴位名称及功能, 推腹前先对这些经络走行及其管辖区域有所了解,对今后的治疗康复会有很大帮 助。做完功课,我们可以开始推了。最好是躺在床上,先用双手握拳(用掌跟也可以),从心窝下腹部正中的任 脉开始往下推,然后是沿着胃经、脾经、

5、胆经等等经络区域,依次推,在推的过 程中力度要适中,并同时感觉腹部有无异样,如此循环往复推上10-20个轮回, 期间可能会感觉到腹部表皮某个区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声,这些表浅的 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并随着推渐渐的发散,移动,前进,最后消失。首轮推腹完成后,我们再用拇指沿着几条经络一路点压下去,力度稍微比推 时候大,手指一路边压边揉,这样可以发现更多细微的硬块,结节,气团,痛 点,由于力度大,往往可以发现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并通过点揉,把深部的毒素表到浅表来,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去进攻,把阻滞点揉开,散掉。比如用手 指,掌根甚至按摩棒,刺激阻滞点,不过别太大,以免伤到内脏。也可用类似捏 脊的手

6、法一样,捏起皮肤向下推,也可以提拉皮肤和肌肉向外拽,拨动.许多 您想的到的方法,刺激敏感地区,以帮助粘连和异常的组织分离,从而恢复经络 的通畅。在点揉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钱眼般的淤血点或青紫,不用怕,那些都是 陈旧的淤血被您翻了出来,从此不再阻塞经络了。就这样简单,好学吧,推的时候,不必仅拘泥于腹部,整个前半身都可以成 为您推的目标,大家这就在自己身上开始实践吧。还是弄不明白?那就拿我自己的体会来具体讲讲吧。我以前脾气不好,经常抑郁,生闷气。从而总是两肋区闷胀,吃点东西就堵, 老觉得呼吸费劲,喜欢大喘气。胃经常串气,眼疼,属于慢性胃炎范围。吃过彳艮 多胃药都没好,有次体检做B超检查,那个检查探头

7、轻压腹部,我感觉到处刺痛, 医生说我痛觉过敏,因为体检一切正常,没病。这种刺痛的现象,我在第一次推 腹治疗时又出现了,用十个手指轻轻一压,顿时始觉得刺痛感到处都是,十分混 乱,平日不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时才明白那是我的经络在跟我拉警报,轻压表 皮刺痛说明问题比较表浅,局部有淤血。当我冷静下来,对着经络图仔细分辨疼 痛的路径,原来这些看来纷乱的痛点,几乎都规律的排列在胃经沿线,从锁骨到 下腹,整个胃经都在疼。同时另外一条疼的路线是两边腋下的肝胆经走行。看来 我的问题是主要肝气郁结加脾胃虚弱,于是我针对这两条经开始了进一步治疗。 重点按揉那些疼的区域,简直可以用自虐来形容。我治疗时,范围不仅仅限于

8、腹部,而是整个前面的身体,多数会从脖子下正 中线开始,沿经络走行挨着压揉所有的线路。我习惯捏起皮肤向前赶着推任脉, 特别是当胸闷时,从脖子下到心窝上的一段会很敏感,若再重点点压全身之气会 膻中穴几分钟,加上心包经乳房边的痛点,没多久就可会听到胃里叽里咕噜叫, 胸闷多数会随之而解。顺经络推按过程中,在心窝和肋骨交界区,特别是脾胃经 沿线会有几个非常疼的点,那里是慢性胃病的反射区。肚脐上下左右的几个区域, 按压时多数会引起胃肠鸣叫,蠕动加快。肚脐上的水分穴是体内慢性炎症警报器, 天枢穴是治疗消化不良和便秘的常用穴。遇到淤滞点时,通过重点点揉,掌跟按 揉,使气结散开,结节软化,经常会听胃肠鸣叫,接着

9、浊气随串气放屁而消。对付胸肋闷胀的肝气郁结,我经常采用舒肝理气的手法。这是跟一 位很有经验的按摩师学的。先看清楚肝胆区的范围,然后从腋下开始到 胯部,用手捏住整个侧面身体的肌肉和皮肤,提起来,同时用手指捻, 感觉里面有无条索样的东西或是疼痛的敏感点,发现敏感位置后,用拇 指重点拨揉哪个地方,然后将整块皮肉拽起来向身体侧面揪拉,强刺激 那些部位。重点刺激日月,期门,章门和京门、带脉几个要穴,治疗时 候非常疼。头几次治疗后,表皮会过敏而痛不可触。我以前因各种原因 生过太多闷气,那些毒素都存在了腋下这些胆经走行的地方,我那里的 肉摸起来好象有许多网里面,还有结节筋一样的东西,可能就是所谓的 橘皮组织

10、,用手捏起来轻轻一抓,肉会很疼。每次用舒肝理气的手法, 在肝胆经所过之处都很疼,然后胃肠串气,并伴随浊气释放。特别是在 胃因眼气而串痛的时候,疗效最为立竿见影。若同时配合敲胆经和拨动 胆经的阳陵泉,点肝经的太冲、曲池穴,舒肝理气的效果更佳。还有要重点治疗的就是下腹,特别是腹股沟会阴部那个区(大腿跟 部与腹部交界的地方),这里是肝,脾、胃、肾,冲脉等几条重要经络 汇集的地方,这里若有条索样的变性,点揉拨动很疼,多表明相关经络 功能不良,有泌尿及生殖器疾病的应特别重视这个区域的治疗。第一次治疗后,我的腹部皮肤疼痛过敏起来,不碰皮肤都疼,胃堵的情况减 轻,等皮肤过敏减轻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治疗

11、,疼痛的经络从开始 痛觉敏感,渐渐的慢慢减轻,直到治疗2周后,脾胃和任脉的区域怎麽推按都没 感觉了。仅仅留下肝胆经区域还有些隐隐刺痛。就这样我的老胃病在不知不觉中 成了稀客,长期的腰部酸痛也好了,慢性腹泻好了,晚上睡眠也改善了.,最 重要的是心情舒畅的日子随着肝胆浊气的减少越来越多,月经前后很少抑郁烦躁 了。在操作过程中,很多朋友都担心对经络不熟悉,找不准穴位,其实,您只 要大概按着经络走行操作,根本不要去管痛的地方是哪,因为出问题的地方可 能是经络上的某一段,也可能根本不在经络上,并不一定是特定穴位,每个人 都有各自的问题区域,因此也没有专门针对的处方可开。等治疗完再去看图查 对,目的是知道

12、是哪条经的问题。然后配合治疗该经大腿或小腿甚至脚上的敏 感穴位,能更快的消灭阻滞经络的顽固病灶。在以后的保健推腹中,梳理肝气的方法是我的保留项目,特别是春天,肝胆 气旺,经常做做可开胸顺气。推腹法的好处,许多朋友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有 的便秘好了,有的妇科炎症好了 很多多,我就不再罗嗦了。许多朋友问,推腹法有药可以替代吗?当然有,不过再好的药物和营养补充 品,若你经络不畅,都不能很好发挥效用!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就是逍遥丸,就 是舒肝止痛丸,人参归脾丸、加味保和丸,六味地黄丸、阿胶补血冲剂,就是. 多少副名贵药物就在你这一推一揉之间! !在补气养血的的基础上,若可灵活变 通运作,其中的奥妙绝非言语可以尽述。还等什麽,赶紧去做吧,健康正在向您 招手呢,记得把您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