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412531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惠州市大亚湾区第三中学 朱春花内容摘要: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情绪 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他们经常感到焦虑、抑郁,理智不能很好 地驾驭自己的情绪,轻则造成情绪困扰,重则导致人格障碍。许多科 学家研究和生活经验都表明,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往往与个体的消极 情绪有关。关键词:中学生 情绪 健康 学习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 重要意义。但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内心充满冲突和不协调,容易出 现各种情绪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情绪辅导,让他们学会各种情绪 调节策略非常有必要。一、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理论探索1、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

2、力的必要性 情绪对中学生健康的影响。美国的一位医生辛德在他所著天天都有好日子一书中提到: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利于身 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适度的情绪力量。若能保持愉快的心 境,为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则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可以减少患 病的机会,相反,消极情绪则是健康的大敌,突然的紧张情绪会抑制 大脑皮层的心智活动并破坏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从而使人的 意识范围狭窄、判断能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调查发现,中学 生常见的躯体问题与消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情绪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中学生的潜能开发、学习效率与情 绪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够提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 果。具体表

3、现为:责任心强,认知活跃,善于思考,学习能力强,有 较好的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能力,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取得优 良的学习成绩。而不健康的情绪,则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 效率。在痛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下学习,对学习有不利影响。具体表 现为:易于人发生矛盾冲突,注意力不能有效地集中到学习上来,思 考能力弱,缺乏学习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情绪易激动,心神不安等, 相对的自我控制力弱,不利于完成课程的学习,更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情绪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乐观、热情、自尊、自信是人 际关系间产生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具有这些良好情绪特征的人,能 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情感融洽。而自卑、情绪压抑、爱发怒

4、的人, 往往不能于他人正常相处,难沟通、易疏远。2、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可行性 现今中学开展的各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促进学生情绪调节 能力的提高,比如语文,其课文选材都来源于生活,有些人物画廊、 历史经典故事等都蕴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色彩斑斓的空间,为他们进行情绪调节能力渗透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 的平台。而数学严谨的逻辑和生物学科对大自然的神奇认知等等,所 有的学科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可以利用的情绪调节方面的资源。因 此,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是合理且可行的。3、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心理基础情绪调节能力形成的心理序列变化的历程与规律是遵循感知、觉 察、理解、缺失感、对比

5、、判断、探索、洞悉情境、领悟过程、熟练 掌握策略、习得相关方法、内化吸收。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 时,一定要依据心理变化的历程和规律合理安排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 相关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二、建立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之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内在规定 性。所谓内在规定性是指在各学科设定情绪调节能力的内容时,要充 分考虑本学科可资利用的相关资源,应该是本教材中所蕴含的,而非 脱离教材本身可以强加上情绪调节的有关内容。我们要兼顾教材本身 的内容体系,依托教材所存在的渗透契机,寻找其中的最佳结合点进 行渗透。二是客观针对性。教师在设定情绪调节能力发展

6、的目标时, 要考虑本地区本校本班级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资利用的资源,并结合班 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合理设定情绪调节的具体目标,并要 考虑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切不可盲目套用同 一个模式。为增强客观针对性,必须做到:针对相关学校的具体情 况。针对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的特征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情绪 理解、冲动行为控制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等相关方面进行渗透式培养。针对学生典型情绪事件。教师要学会积极关注学生情绪波动和变 化,全面了解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情绪事件,与有关部门和学科 教学结合起来,疏解学生所面临的情绪困扰,促进学生的情绪能力的 提高。三是渗透的潜入性。渗透的嵌入性是指

7、学科教学中培养情绪调 节能力时应注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在自然的渗透与滋润中达到优 化心理素质。学科渗透应该避免过于“线性化”,而是要有机地将学 生情绪调节融合于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培 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目的。三、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内容 根据培养学生调节能力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的 现状,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目标定向能力; 冲动行为控制能力;移情能力;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调节策 略应对能力;情绪理解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过 程中,我们也应该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组织相应的教育内容,设定相 应的具体渗透目标,尤其我们要关注学生情

8、绪理解能力、冲动行为控 制能力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利用相关资源对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渗透式 培养。四、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实施方法1、认知转换法在我国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 儿家开雨伞点,小女儿家开洗衣店,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愁,为什么 呢?下雨天,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干不了,晴天又担心大女儿的雨伞 卖不出去。后来,邻居对她说:“您好福气啊!下雨天,您大女儿家 生意兴隆;大晴天,您小女儿家生意好做。对您来说,每天都是好日 子!”老太太转念一想,有道理,不禁眉开眼笑。事情没有任何变化, 为什么老太太的心情有了变化?主要是改变了认知,即改变了看问题 的角度。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

9、要的调节策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实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 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而有的人在看 问题时容易“想不开”,情绪陷入低落。其实,变换一种看问题的角 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2、自我宣泄法宣泄是调节情绪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情绪表达出 来,发泄出来,千万不要压抑,不要“默默忍受”。但要注意在宣泄 时不要影响和危害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宣泄而使他人感到痛苦。宣 泄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哭、笑、说、写、听、动。 哭。当我们情绪不良时,我们的身体内会产生某些毒素,而眼 泪能带走这些毒素;哭也是一种释放,能让我们的心

10、情变得轻松。为 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学会哭。 笑。笑也是一种释放,笑本身就是心情轻松的表现。心情不好 时,要尽量让自己笑起来。笑不起来怎么办?我们可以看看喜剧、笑 话,或者找朋友聊聊天等。 说。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情绪不好时,找一个朋友倒倒苦 水,倾诉一番,心情会变得好起来,所谓“一吐为快”。性格外向的 人,往往能及时倾诉,因而能及时排遣烦恼,而那些“闷葫芦”,一 言不发的人,经常会陷入情绪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写。有一次,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非常气愤地向林肯述 说另一位朋友的无礼,林肯听完后对朋友说:“这确实令人非常生气, 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一顿,以后再也不要和他来往了

11、!”这位朋友依 计行事,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并准备把信寄出,但是林肯却微笑 着把信撕,告诉朋友:“我写过很多这样的信,但从来没有,也永远 不会寄出去,我们可以尽情地倾吐心中的烦恼和气愤,但没有理由去 伤害他人。”事实上,这位朋友写完信后,愤怒已经消除一大半了。 有些话不好对别人说,或者说了也不管用,那就写下来,写信、写日 记等等,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都可以,写说来的东西,可以给别人 看,也可以只给自己看,或者根本不看,关键不在于写的结果,而在 于写的过程,因为写也是一种释放的过程。 听。这里的听,指的是听音乐。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明显 的调节情绪的功能。节奏明快的使人振奋,旋律悠扬的使人宁

12、静。当 情绪紧张时,选择优美、柔和的乐曲;当感到忧郁时,选择雄壮有力 的乐曲。 动。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或劳动,确实能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 跑步、踢球、健身等,都是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果能在活动中大 汗淋漓,效果更好,“发汗”不仅有助于治疗生理上的感冒,而且有 助于治疗心理上的“感冒”。3、自我安慰法人在失意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安慰自己。 有两种安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酸葡萄式”是指人 们想要但又得不到的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甚至公开表明自己不想 要它,就是我们常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甜柠檬式”是指人们 对自己的东西,心里并不是很喜欢,但表面上还是说它是

13、好的。看上 去似乎是消极的做法,其实对情绪的调节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当的自 我安慰是非常必要的。4、自我暗示法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学会从积极方面暗示自己。要针对自己不 足,设计一些积极的语言来告诫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情绪。例如, 情绪容易低落的人,经常对自己说“今天心情不错”、“我今天感觉很 好”;容易愤怒的人,可以暗示自己“我要冷静,发怒是解决不了问 题的”。另外,还要常常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并保持微笑。5、自我放松法当情绪紧张、身心疲惫、焦虑不安时,可以采用放松的方法进行 自我调节。常用的自我放松法有:深呼吸放松法: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然站立,双肩自然下垂,两 眼微闭,然后做缓慢的深呼吸,深

14、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一般持续 几分钟即可达到放松的目的。想象放松法:选择安静的环境,舒服地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 全身放松,想象一些美好的景象、幸福的经历。肌肉放松法:这是通过循序交替和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 会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 我训练方式。放松时,选择安静的环境,松开个人所有紧身衣物,轻 松地坐在一张单人沙发上,双臂和手平放在沙发扶手上,双腿自然前 伸,头和上身轻轻后靠。放松时伴随想象,例如想象一股暖流从头顶 慢慢流向全身。每次放松的时间约 20 分钟,持之以恒,一般有效缓 解焦虑、紧张等情绪。6、转移注意法这是指在情绪高度紧张或被负面情绪所困

15、扰时,通过从事一些较 为轻松、简单和有趣的活动,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事物 中转移开来,从而缓解不良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是权宜 之计,它只是暂时回避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转移 注意法要和上述的其他做法结合使用才能真正起作用。五、总结每个中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例如烦恼、痛苦、忧 伤、愤怒等,这是正常的、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交给学生 调节这些不良情绪的方法。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痛苦,而 是因为他善于化解痛苦;一个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烦恼,而是 他善于消除烦恼。通过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应 对挫折、提高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更能有效防止中学生因 情绪失控而犯罪,以及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内在学习条件和外部环 境。参考文献1. 徐世贵,庞江,吕振清.教师应用心理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 许思安,严标宾,曾保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 刘学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