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40783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学2004 年版焦叔斌 陈运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第一节 当代管理环境的特征 第二节 质量的含义第三节 与管理和质量管理有关的基本 概念第四节 质量经济性管理与质量成本 第五节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 第一节 现代质量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 及理念第二节 三大质量与卓越绩效模式 第三节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四节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第三章 以顾客为中心 第一节 顾客识别与细分第二节 顾客需要、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第三节 顾客关系管理第四章 领导与战略计划 第一节 组织的基本方向 第二节 组织的社会责任 第三节 战略计划活

2、动 第四节 标高分析第五章 基于TQM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职位设计与员工招聘 第三节 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第四节 员工的绩效考核 第五节 员工的激励 第六节 团队合作第六章 过程管理与系统管理第一节 过程管理的含义第二节 系统管理费的含义及应用 第三节 产品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 第四节 质量机能展开第五节 过程改进的步骤与方法 第七章 质量改进第一节 质量改进的组织实施第二节 质量改进的工作流程 第四节 六西格玛管理第五节 其他的质量改进方法 第八章 绩效测量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 绩效测量与信息管理概论 第二节 绩效测量的内容 第三节 绩效测量过程与改进 第九章 供应

3、商关系管理 第一节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含义 第二节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与控制 第四节 供应商关系的改进 第十章 统计思想及其应用 第一节 统计基础第二节 统计思想与变异理论 第三节 常用统计技术和方法 第四节 抽样技术与抽样检验 第五节 过程能力 第六节 控制图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第一节 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 第二节 计划与管理工具和方法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模式第十二章 可靠性管理 第一节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第三节 可靠性工程 第四节 可靠性管理第十三章 标准化、认证制度、质量监督 第一节 标准化 第二节 认证制度 第三节 质量监

4、督 1.1驱动和影响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最主要力量是A.变化B.顾客C.竞争 D3C【D】1.2. 当今管理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A.变 化B.顾客复杂化C.竞争D.产品多样 化【A】1.3.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A.产品 的生命周期B.技术的水平C.市场的 成长D.顾客需要的满足【D】1.4. 某种事物的“特性”满足某个群体 “要求”的程度越高,则说明A.该事物的质量越低B.事物的质量稳定C.该 事物的质量越高D. 二者没有联系【C】1.5. 质量定义中的“要求”,可以是明 确规定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下列 哪个“要求”是明确规定的A.产品购 销合同中对于产品性能的规定B.食品 的卫生规定C

5、.电器的安全规定D.银 行对客户存款的保密性【A】1.6. 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 意之间的关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分类 的质量管理专家是A.朱兰B.狩野纪 昭C.休哈特D.费根堡姆【B】13.12.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品种的 重要手段是A.顾客的可信度B.标准 化工作C.顾客的需要D.顾客的满意 度【 B】13.13. 我国正式加入IEC的认证管理委 员会是在A. 1984年B. 1983年C. 1982 年 D. 1981 年【 B】13.14. 我国的认证制度起步于A. 1980 年 B. 1981 年 C. 1982 年 D. 1983 年【B】13.15. 我国实行统一的认证

6、认可监督管 理制度,其直接负责部门是A.法院B.工 商局C.监督委员会D.国务院主管部 门【 D】13.16. 我国认证制度总体架构的第二层 次是A.授权机构或管理机构B.认可 机构C.从事认证实践的机构和人员D.企业【B】13.17. 按照ISO或IEC发布的标准来进 行的认证属于A.企业认证B.区域认 证C.国家认证D.国际认证【D】13.18. 把认证划分为自愿性认证和强制 性认证的依据是A.认证的对象B.认 证的范围C.认证的性质D.认证的标 志【 C】13.19. 允许企业自愿性认证的产品一般 属于A.关键产品B.重要产品C. 一般 产品D.不合格品【C】13.20. 以本国批准颁布

7、的技术标准为基 础的是A.国家认证B.区域认证C.国 际认证D.行业认证【A】13.21. 在国际现行的各种类型的认证制 度中,最简单、最有限的产品认证形式 是A.型式试验B.工厂质量管理体系 评定C.百分之百检验D.批检【A】13.22. 各国最常采用的一种产品质量认 证制度是A.百分之百检验B.工厂质 量管理体系评定C.型式试验加认证后 监督D.型式试验加工厂质量管理体系 评定加认证后监督【D】13.23. “3C”标志认证指的是A.合格标 志认证B.安全标志认证C.中国强制 认证D.自愿性认证【C】13.24 .统一是一种古老的标准化形式, 其基本要求是A.合理、适度B.适时、 适度C.

8、尺寸的互换性D.功能的一致 性【 B】13.25.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质量监督 主体的主导者是A.生产者B.顾客C.政 府D.第三方【C】13.26. 认证的对象除了产品外,还包括A. 生产方法B.组织机构C.机器设备 D.管理体系【D】13.27. 标准化的本质是A.过程B.统 一 C.简化D.体系【B】13.28. 标准的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 用化、组合化及系列化,其中通用化的 前提是A.产品结构的先进性B。产品 使用的重复性C.产品功能的一致性D. 零件尺寸的互换性【D】13.29. 1903年,英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 个认证标志是A.风筝标志B. 3C标志 C. PRC标志D.方圆标

9、志【A】1.1. 被人们称为“3C”的是A.变化 (Change)B .顾客(Cus tomer)C .竞争 (Competition)D.能力(Capacity)E.资 本(Capita1)【ABC】1.2. 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区域型经济集团 有A.欧盟自由贸易区B.亚洲自由贸 易区C.南美自由贸易区D.北美自由 贸易区E.中日自由贸易区【AD】13.1. 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有A.制定标准B. 解释标准C.发布标准D.实施标准E. 控制标准【ACD】13.2. 在达到标准化的过程中通常采用 的方式方法有A.统一化B.简化C.系 列化D.通用化E.组合化【ABCDE】13.3. 对产品的通用化而言

10、,要求有A.尺 寸的互换性B.功能的一致性C.使用 的重复性D.结构的先进性E.功能的 先进性【 ABCD】13.4. 我国的认可机构包括A.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B.中国认证人员 和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中国教 育委员会D.中国办工委员会E.中国 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ABE】13.5. 按认证的对象分,认证可分为A.产 品认证B管理体系认证C.国家认证D.区域认证E. 目的认证【AB】13.6. 按认证范围分,认证可分为A.安 全标志认证B.强制性认证C.国家认 证D.区域认证E.国际认证【CDE】13.7. 我国已颁布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有A.方圆标志B. PRC标志C. 3C标

11、志D. 机构标志E.管理标志【ABC】13.8. 生产者质量义务的内容主要有A.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内在要求B.保证 产品质量符合外在要求C.保证产品包 装符合法律规定D.不得生产假冒伪劣 产品E.保证产品标识、标注完全符合 法律要求【 ACDE】13.9. 销售者质量义务的主要内容包括A.保证产品包装符合法律规定B.保持 产品原有质量C.保证所售产品标识符 合法律规定D.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E. 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BCDE】13.10. 广义上的质量监督包括A.行业 监督B.用户和消费者监督C.社会团 体的社会监督D.新闻媒体舆论的社会 监督E.法律监督【ABCD】1.1. 质量1.2 ,过

12、程1.3.服务1.4 .产品1.5. 软件1.6. 硬件1.7. 流程性材料1.8. 顾客1.9. 供方1.10. 不良1.11. 顾客满意1.12. 顾客不满1.13. 魅力特性1.14. 必须特性1.15. 线性特性1.16. 企业管理1.17. 管理1.18. 质量管理1.19. 全面质量管理2.1. 卓越绩效模式2.2. 日本的戴明奖2.3. 卓越绩效标准2.4. 全员参与3.1. 外部顾客3.2. 内部顾客3.3. 顾客细分3.4. 顾客的需要3.5. 顾客忠诚3.6. 现代的顾客满意度测量3.7. 顾客关系管理3.8. 顾客互动中心3.9.顾客满意10.24.计量数据4.1.核心价

13、值观11.1.调查表4.2.战略计划活动11.2 .矩阵调查表4.3.组织的社会责任11.3.分层法4.4.标高分析11.4.因果图5.1.人力资源管理11.5.排列图5.2.职位分析11.6.直方图5.3.员工招聘11.7.关系图5.4.培训需求分析11.8. KJ 法5.5.职业管理11.9.矩阵图5.6 .职业生涯11.10.矩阵图法5.7.需要层次理论11.11.矩阵数据分析法5.8.双因素理论11.12.过程决策程序图5.9.物质激励11.13.流程图5.10 精神激励12.1 .预防性维修5.11 .团队12.2 .可用性5.12 激励12.3 .可靠性工程6.1.过程管理12.4

14、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6.2 .系统12.5 .故障树分析6.3.系统管理12.6 .可靠性管理6.4.设计评审12.7 .维修性6.5.设计确认12.8 .可靠性6.6.设计验证13.1. “采用”国际标准6.7.质量机能展开13.2 .区域性标准6.8.过程13.3 .等同采用7.1.诊断13.4.修改采用7.2.治疗过程13.5 .简化7.3六西格玛管理13.6.统一化7.4.戴明环13.7 .通用化&1.测量13.8 .系列化& 2.绩效测量过程13.9.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3.信息管理13.10.标准化9.1.供应链13.11.标准9.2.供应链优化13.12 .认证制度9.3

15、.供应商关系的计划1.1.简述顾客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9.4.供应商关系管理1.2 .朱兰关于质量概念的两种理解。10.1 .统计1.3.简述“大质量”与“小质量”的差10.2 .总体另U。10.3 .样本1.4.简述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治理的关10.4 .概率系。10.5 .随机变量1.5.间述质里计划、质里控制和质里改10.6 .概率分布进这三个管理过程之间的关系。10.7 .变异1.6. JUSE将TQM的特征概括为哪几个方10.8 .描述性统计面?10.9 .统计推断1.7.间述质里成本的概念及研究质里成10.10.参数估计本的目的。10.11.区间估计1.8.简述质量成本分类应注意的事项。10.12 .实验设计1.9.研究质量成本对质量改进的促进作10.13.预测性统计用有哪些?10.14.抽样1.9.简述质量成本的分类。10.15 .随机抽样1.10 .实施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