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城市模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406837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城市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理想城市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理想城市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理想城市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理想城市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城市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城市模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抱负都市模型唐黎明【作者】唐黎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长期从事都市以及规划研究,完毕过大量旅游规划及都市方略规划项目,同步也是国内外财经媒体的出名撰稿人。【摘要】抱负都市模型是中国人首个构建的都市模型抱负都市模型,由陈功先生完毕构建工作,曾经在多种媒介及研究出版物上加以刊登,并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上对国际都市规划界公开发布。,长期以来,中国在外国都市模型的基本上,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工作,让中国的都市布满了异域色彩,丧失了原本具有的乡土文化特色。为理解决这个问题,同步也为了回答新型城乡化“新在何处”的若干问题,陈功先生构建了这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抱负都市模型陈功

2、是国内出名的都市研究学者,都市研究领域的先锋派大师。陈功的都市发展哲学反对极端的现代主义,推崇理性,注重生态、社区、街道和行人。陈功的都市发展哲学将国内的都市研究带入了一种系统化思维的领域,强调综合运用建筑语言、规划语言、经济学语言和社会学语言,批判性的看待多种都市学说和思想,追求都市的理性发展。这一都市模型,浓缩了有机都市的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将其数据化、指标化;初次运用一定的建筑语言、规划语言、经济学语言和社会学语言,描绘了中国都市将来的也许前景。从都市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属于开创性的研究。【核心词】都市规划,都市化抱负,都市,都市发展哲学人类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

3、近百年来,从居住抱负到都市抱负,都市规划大师们对“抱负都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和设想。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数千年都市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像柏拉图的“抱负国”、斯卡莫齐的“乌托邦”、“太阳城”、“基督城”、资本主义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霍华德的“田园都市”、戈涅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明日都市”、赖特的“广亩都市”等等一系列抱负都市的理论及实践,并由此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规划思想,影响着世界各国都市的规划发展。雅各布斯的著作最早启发了世界,促使人们认真看待人与都市的关系。虽然久经不同窗派的袭击与思想讨伐,但仍然启迪人们将关注的目光回归人本主义之路雅各布斯,美国大都市的死与生(纪念版),译林出

4、版社。陈功先生是一位雅各布斯的信徒,也是一位崇尚人本主义,视机械主义和功能主义为敌人的大师。她觉得中国当下的都市化具有相称大的盲目性,高耗能,资源挥霍严重,属于一种不可持续的都市化方式作者注:这是陈功先生一贯的解释。为理解决中国都市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缺陷,陈功先生构建了抱负都市模型。这个模型浓缩了有机都市的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引自。有机体概念源自19世纪生物学的崛起,最初在海克尔和斯宾塞著作中得到表述。所谓有机体乃指一种具有边沿和一定大小的自发个体。它可以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和繁衍后裔,这与机器构造完全不同。人们把它运用至都市分析乃是一种深刻的结识奔腾,都市规划创始人盖迪斯和其后继者芒

5、福德,“邻里单位”的倡导者佩里,社会改造家霍华德,美国景观建筑师奥姆斯泰德、沙里宁及赖特等为有机都市论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在应用实践中,这一模式对英国的新城建设、美国绿带新城和全世界的现代城乡建设都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且将其数据化,使用了一定的建筑语言、规划语言、经济学语言和社会学语言,从而实现了一种真正的模型指标体系。同柏拉图的抱负国、霍华德的田园都市、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同样,抱负都市模型,同样是一种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思想系统。然而从某种意义而言,乌托邦除了空想的意味之外,也代表着但愿,代表着方向,代表着将来。中国的都市空间上,已经实现了太多别人的但愿,中国人早就应当构建基于自身环境体系的抱负都

6、市模型,实践属于中国的乌托邦思想。一、抱负都市模型的核心数据指标任何都市空间都可以用一定的数据指标加以框定和衡量,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衡量并且评估一种都市的发展模式,分析其产业环境,检讨和体味都市的宜居性。数据是冷冰冰的,但在数据指标的框架之下,一种都市总会体现出应有的意象,从图纸和文本上跃然而出,进入人们的脑海,形成具象。作为都市研究领域的大师,陈功先生率先对中国都市的发展和开发进行了基本定义。这种定义打破了以往条块分割的学科定义,初次引入并使用了一种系统化的措施,提炼出描绘一种都市或分区现状的最简洁的数据指标框架。事实上,类似都市研究学者如此的努力由来已久,维特鲁威这位罗马历史上杰出的都

7、市建筑学者,早于公元前1世纪后期就在建筑十书体现过同样的极简思想(古罗马)维特鲁威,3月,建筑十书,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她觉得,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结实、美观”,提出建筑物的“均衡”的核心在于它的局部。维特鲁威特别强调建筑的整体、局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和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强调它们必须有一种共同的量度单位。由此出发,维特鲁威详尽地总结了希腊晚期和罗马共和时期建筑的经验,总是把以数的和谐为基本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根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她最后总结道:最和谐的比例存在于人体,人体是最美的,因此建筑应当仿照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事实上她根据男女人体的比例,阐明的

8、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的不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同样的都市学者的努力也体目前抱负都市模型当中。陈功觉得,衡量一种都市的发展状况,也可以使用同样极简的措施,一种都市,如果从空间、社会、产业三者的大系统关系出发,可以导出极富参照价值、极富系统约束力的核心数据指标加以衡量。而其她有关都市看似复杂、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其实仅仅是都市大系统之下子系统的数据,这些均属于都市的细部或细节,与都市总体仅存在某些局部的关系。陈功对都市领域的研究,抽取了最最核心的有代表性的数据指标。她觉得,人口、容积率、建筑密度、GP增长率、房价增长率、交通里程、以及森林覆盖率,这七个数据指标最富有都市价值和约束性意义,

9、是一种都市最最基本的数据体系构成,反映并且揭示了一种都市的宜居、生态、产业、成本和空间形态。抱负都市模型,就是在这样的数据体系之下的系统研究成果陈功,7月,抱负都市模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抱负都市模型中的数据指标是基于都市大系统而产生的,并非是单一死板的数抱负都市模型的数据指标核心指标核心数据模型的意义解析人口300万以内一种宜居都市或分区的最佳人口规模容积率0以内容积率经济意义在于并非越高越好,建设效益是遵循边际效益递减原则的,建筑的高度必须受控,都市才会变得优雅,天际线的价值才会有效体现。都市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才会处在健康轨道。建筑密度30%以内建筑密度需要综合考虑都市的环境效应、

10、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必须营造出宜居的环境氛围,并为将来的发展保存一定的弹性空间。GDP增长率7左右增长率过快或过慢,都会损伤都市竞争力。房价增长率5%以内抱负都市模型视都市为资产,理性的升值是健康的,贬值以及过快的升值,将会损伤都市的竞争力,影响居民收入和产业发展。交通路网40分钟以内从都市中心到都市边沿,或分区与分区之间的交通通勤时间,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森林覆盖率40%以上都市森林而非景观绿地是都市生态的核心,它具有隔离降温的作用,也是都市与否宜居的核心。安邦征询都市组(boud)制作据,其系统约束力经由数据指标的关系,涵盖了经济、社会、自然、都市承载力、生态环境、都市美学、建设成本、土

11、地价格、居住舒服度等多种子系统的综合指标,为都市形态界定了空间,为产业繁华提供了条件,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健康的基本。二、抱负都市模型的数据意义以都市大系统为基本构造的抱负都市模型,通过一系列数据指标,为我们描绘、勾勒出来了一种清晰的抱负都市的系统轮廓:1、都市或分区的人口容量以中档规模为抱负状态,经济学家们总是但愿都市可以装载更多的人口,当下所谓对都市化率的片面追求和理解,就是典型的经济学视角指引都市化。陈功先生曾经在多种场合将之斥之为经济学家的“胡言乱语”,她们总是单纯基于效率的考虑,将都市当作“人口仓库”。陈功觉得,其实就犹如经济学追求均衡同样,都市同样存在某种均衡的状态,人太多了,生活品质

12、就会下降,人们来到都市,都是为了追求更为抱负的生活,并且但愿一山更比一山高,追求的品质还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绝对不是为了拥挤成为一团,像物品同样混乱、叠加在一起。所谓最佳人口规模,不同的大洲有不同的状况。欧洲一般觉得50万人口就是最合适的都市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译林出版社。,亚洲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一般略低,这种状况下,可以接受的人口规模应当高于欧洲。陈功先生经由实证研究,觉得0万人口的都市或分区,是中国都市宜居、宜商的较佳规模。陈功先生的这一论断其实与某些国内学者运用数学模型测算的成果高度吻合王小鲁,都市的合理规模PPT,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那种觉得都市可以无极限的装入更多人口的观点是粗

13、放而没有根据的,事实上也不会有人寄望在这样的都市中可以实现宜居。、容积率是都市规划的重要指标,有什么样的容积率,就会有什么样的都市形态,高下错落,均取决于此。从20的容积率指标可知,这样的都市,重要是以6层如下的小高层住宅为代表性的都市形态。这一数据指标事实上压迫都市开发必须要以功能中心作为扩展和延伸的基本,诸多都市基于人口现实也必须要考虑分区和多中心。3、建筑密度也是一种重要的都市规划指标,30的建筑密度,为的是尽量争取弹性空间,为商业发展,为产业繁华留有余地,为绿化和都市森林保存空间。4、经济增长与产业繁华关系密切,与社会成本和价格关系很大,与居民收入关系很大,与生活水平关系很大,因此GD

14、P增长率事实上约束着众多社会发展指标。诸多经济学家讨论都市化的实质追求,也是P增长率这个数据指标,只是她们倾向于无限放大这个数据,导致物价水平面临升高的压力,生活素质却难以跟上物价走高的水平。成果显而易见,片面追求高增长率势必会加大投资,用远期资金集中于近期建设,导致债务率上升,发展后劲丧失殆尽。5、房价的水平,反映的是都市资产价格。房地产的发展一般会拉升都市资产价格水平,推升社会总成本。这种状况下,虽然产业有着表面的繁华,实际生活水准也难以真正提高,但如果都市资产价格浮现负增长,也不利于都市发展,因此恰当而较为稳定的房价水平,关系到整个都市环境的状况,而%或如下的房价增长水平是世界都市抱负、

15、健康的水平线,过高或过低,都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6、交通路网指的是都市分区之间或分区内部的通勤时间。一般来说,合适的通勤时间以0分钟为上限较为合适,过长的通勤时间将会导致都市运转效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7、都市森林是一种重要指标,这个数据指标不同于绿化率。绿化对于单体建筑或建筑群落而言是故意义的,但对于都市整体来说意义不大。而都市森林对于都市整体就具有相称大的意义和影响力,对于发明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空间价值都非常重要奥姆斯特德,美国都市的文明化,作者为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因此避免过度景观化,强调都市森林的建设,是这个数据指标的意义所在。值得注意的是,抱负都市模型为都市的

16、总体规划提供了一种较为抱负的系统参照框架,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都市尺度,变化了以往都市规划指标缺少系统理论指引,单一使用规划语言,缺少对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考量的状况。目前都市中备受关注和饱受争议的焦点问题以及都市病,追根寻源,表面看都被归结为规划问题,但实际详究,不仅仅与都市规划有关,更与都市发展哲学,与都市发展战略,与经济,与社会,均存有莫大的关系。可问题在于,这些所有的有关因素,均被互相隔离置于某一学科领域之下,明明是具有强烈互动的都市现实系统,却因这种人为设立的学科隔离而导致各有各的追求,甚至彼此互相打架。都市发展的这种被动状态,非常需要抱负都市模型这样的系统框架来打破,特别是在这一抱负都市模型成为发展共识的时候,其力量势将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