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401885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DOC 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xx镇xx煤矿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xx县xx镇xx煤矿目录前 言2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3第二章2017-2019年总体工程计划9第三章 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11第四章 瓦斯治理资金计划14第五章 保障措施14 为加强我矿瓦斯防治工作,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特编制矿井20172019年瓦斯治理中长期规划。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1、矿井地理位置xx县xx镇xx煤矿xx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地处xx县xx镇糯木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县xx镇糯木村委会。煤矿地理坐标:东经10413081041349,北纬252154252311,矿区面积1.5717 km2。2、煤层地质赋存情况矿区含煤

2、地层为上二叠系龙潭组(P2l),含煤地层厚度220269m,一般为240m,共含煤4771层,煤层总厚3243m,含煤系数1217%,平均为15%。编号煤层29层,含可采煤层15层。现将参与储量核定煤层的特征分述如下:(1)C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距离C1煤层底板垂距一般厚6081m,平均厚74m。煤层厚度0.401.12m,平均厚度0.78m。结构简单,含夹矸01层。属大部可采较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薄层状页岩及泥质粉砂岩。(2)C8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上部,距离C7煤层底板垂距13.20m,煤层厚度0.362.10m,平均厚度1.27m。结构简单,含夹矸

3、02层。属大部可采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薄层状页岩及泥质粉砂岩。(煤层顶底板均有一层厚5公分含粉砂质页岩)。(3)C9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P2l2)中上部,距C8煤层底板垂距17.40m,煤层厚度1.744.83m,平均厚3.06m。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01层。属全区可采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5公分厚的薄层页岩及泥质粉砂岩。(4)C11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P2l2)中下部,距C9煤层底板约20.60m。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0.101.93m,平均厚1.08m。结构简单,含夹矸03层。属大部可采较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含粉砂质泥岩。(5)C-213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中下

4、部,距C11煤层底板约5.70m,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0.050.99m,平均厚度0.64m。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1层。为局部可采属不稳定型煤层。(6)C14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中下部,距C-213煤层底板约8.15m,厚度0.181.00m,平均厚度1.06m。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属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含泥质粉砂岩。(7)C1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下部,距C-213煤层底板约12.12m(距C14煤底3.97m,C14煤距C13-2底板约8.15m),层位较稳定。厚度0.1.063.14m,平均厚度1.88m。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属全区可采较

5、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含泥质粉砂岩。(8)C16煤层:位于龙潭组(P2l2)第二段底部。距C15煤层底板6.83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1.181.65m,平均厚度1.33m。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01层。属全区可采稳定型煤层,煤层顶底板为含泥质粉砂岩。(9)C18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P2l1)上部,距C16煤底板18.60m,煤层层位不稳定。厚度0.051.97m,平均厚度0.77m。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属局部可采不稳定型煤层,矿区内属局部可采煤层。顶板为含粉砂质泥岩,底板为含泥粉砂岩。(10)C-119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P2l1)上部,C-119距C18煤层底板约4.47m,煤

6、层层位不稳定。煤层厚度0.221.98m,平均厚度1.09m;煤层结构简单复杂,一般含夹矸05层。为大部可采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的顶底板为含泥质粉砂岩。以上核定煤层主要特征值见xx煤矿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值表。xx煤矿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值表煤层号矿区煤厚(m)夹矸层数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稳定性可采性两极值平均值两极值一般值两极值平均值C70.401.120.78(10)5.4030.0013.20简单较稳定大部分可采C80.362.101.27(9)简单稳定大部分可采8.5024.5017.40C91.744.833.06(10)简单稳定全区可采9.7048.5020.60C110.101.931.

7、08(11)简单较稳定大部分可采1.8010.605.70C-2130.050.990.64(9)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1.7015.408.15C140.181.000.56(12)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1.0012.803.97C151.063.141.88(12)简单较稳定全区可采2.3011.006.83C161.181.651.33(9)简单稳定全区可采11.5030.20C. SELECT 职员号 FROM 订单18.60endforC187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的列称为_,二维表的行称为_。0.051.970.77(9)input input the first number: to

8、a3. 对Visual FoxPro进行环境设置除了用SET命令外,还可以在_对话框中进行设置。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115.504.47C-1190.221.981.09(12)较简单较稳定大部分可采区内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少数为光亮型煤及半暗煤。区内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及煤类见xx煤矿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平均值)表。xx煤矿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平均值)表煤层编号Mad(%)Ad(%)Vdaf(%)St,d(%)Qgr,d(MJ/kg)Y(mm)煤类C70.5927.1323.500.1526.6520.5JMC80.6720.7721.000.2029.6020JMC90.6813.902

9、2.600.1029.4919JMC110.6624.4421.500.1027.0219JMC-2130.6028.8021.200.1024.5518.6JMC140.5936.3321.330.1026.8919JMC150.5820.7520.080.2027.8518JMC160.5922.3320.000.7027.3018JMC180.5425.2520.080.6127.8118JMC-1190.6225.0018.112.8027.0414JM注:挥发分为精煤挥发分。据原地质报告,用1.4比重液9煤层属易选煤,C8、C11、C16、C18属很难选煤。C7、C8、C9、C15、

10、C16等5层煤为炼焦用煤;C11、C-213、C14、C18、C-119等煤层为动力用煤。3、水文地质构造情况根据矿区出露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将矿区内地层划分为5个含、隔水带。1)峨嵋山玄武岩极弱裂隙含水带(P2):厚250m,单位涌水量q值一般均小于0.0031l/sm,顶部有一层铝土质粘土岩隔水层阻隔,该层一般作为隔水层或极弱含水层处理,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2)龙潭组含、隔水带(P2l):龙潭组底部厚86m,裂隙不发育,隔水性良好。龙潭组下段为C24煤层顶板至C16煤层底板,厚74m,由数个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组成,是极弱裂隙含水带和主要含水带之一。含水虽较微弱,对矿井充水有直接影响。中段底部

11、C14C16厚11.218.2m,地表无泉水出露,层位稳定,隔水性良好。中、上段弱隙含水带为C14煤层顶板至C3煤层底板,含水层厚45.9190.51m,一般50m以上裂隙发育,含水性较好,50m以下裂隙逐渐趋于闭合,富水性显著变弱,此带富水性较弱,但处于煤层开采主要地带,对矿井充水有直接影响。顶部厚223m,裂隙不发育,为一良好的隔水层。3)卡以头组裂隙含水带(T1k):厚90m,裂隙率0.2132.77%,泉水干季流量0.0010.0803l/s,雨季流量0.013.058l/s,单位涌水量为0.00310.018l/sm,该带将在煤系顶板产生塌陷裂隙时渗入矿井,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4

12、)飞仙关组(含)隔水带(T1f):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4075m,裂隙不发育,能起隔水作用。飞仙关组第二、三段(T1f2-3),厚210m,含裂隙水,距煤系顶部垂深188m,又有隔水层隔离,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矿区内断层不发育,主要发育有几条边界断层,如F1、F1-1、F26、F27等,主要由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正断层组成,其总体特征,在相同的补、排泄条件下,断层破碎带富水性的强弱与岩性、胶结物质、胶结程度是密切相关的:1)断层带中断层泥、角砾岩挤压紧密不垮塌,一般呈干燥至浸水状态,属不含水或微弱含水。2)断层上、下盘是干燥至滴水状态,因岩性不同而富水性也有所不同,属粉砂岩粘土岩者为干

13、燥至潮湿状态,为不含水或微弱含水;属细砂岩者含水性略强,其强弱程度与它接触的含水层富水性相似。3)钻孔中取出的断层带岩性较破碎,冲洗液(泥浆)消耗量和起下钻水位无异常变化。4)地表断层泉也不大,和正常地层泉水流量相似,平均干、雨季流量分别为0.02380.351l/s。第四系分布广泛,分别在煤系、飞仙关组第一段及第三段等地层台阶缓坡地段,多为残积和坡积物,一般厚13m,有泉水出露,泉水干、雨季平均流量,分别为0.01820.0538l/s、0.05960.657l/s、0.05530.372l/s,但因厚度小,对矿床充水意义不大。矿井充水因矿区范围内,西高东低,没有大的地表水体及河流,且汇水面

14、积有限,只是季节性的山涧沟溪发育,沟溪由西向东自然排汇于矿区之外的糯木小河,所以矿区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矿区各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动态受降雨量控制,总流向与构造和地形变化方向一致,北西至南东向。水质单一,属重碳酸钙鎂水。大气降水补给形成的第四系(包括滑坡体)含水层、断层含水带、含煤岩系上下(包括含煤岩系)地层中的含水层和裂隙弱含水带。矿坑充水的主要含水带为龙潭组(P2l)上中段裂隙承压含水带,其次为卡以头组(T1k)风化裂隙透水潜水带。其余地层无影响。综上所述,xx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以砂岩裂隙弱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4、矿井瓦斯鉴定情况,煤层自燃发火情况1)瓦斯煤矿2013年瓦斯等级鉴定证书,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5.14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9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3.69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72m3/min。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