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40117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13市州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北13市州(14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 选择题1. (2012湖北武汉3分)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m,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s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m)与乙出发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a8;b92;c123其中正确的是【 】A B仅有 C仅有 D仅有【答案】A。【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乙出发时甲行了2秒,相距8m,甲的速度为8/24m/ s。100秒时乙开始休息乙的速度是500/1005m/ s。a秒后甲乙相遇,a8/(54)8秒。因此正确。100秒时乙到达终点,甲走了4

2、(1002)408 m,b50040892 m。因此正确。甲走到终点一共需耗时500/4125 s,c1252123 s。因此正确。终上所述,结论皆正确。故选A。2. (2012湖北黄石3分)有一根长的金属棒,欲将其截成根长的小段和根长的小段,剩余部分作废料处理,若使废料最少,则正整数,应分别为【 】A. , B. , C. , D. ,【答案】B。【考点】网格问题,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根据金属棒的长度是40mm,则可以得到7x9y40,即。 如图,在网格中作。 则当线段AB上有整数点时,是废料为0,该点即为所求。但从图中可见,线段AB上没有整数点,故在ABC区域内离线段AB最近的整数点即

3、为所求,图中可见,点(3,2)离线段AB最近。使废料最少的正整数x,y分别为x=3,y=2。 故选B。别解:且x为正整数,x的值可以是: 1或2或3或4。当y的值最大时,废料最少,当x=1时, ,则y最大4,此时,所剩的废料是:401739=6mm ;当x=2时, ,则y最大2,此时,所剩的废料是:402729=8mm;当x=3时, ,则y最大2,此时,所剩的废料是:403729=1mm;当x=4时,则y最大1,此时,所剩的废料是:404719=3mm。使废料最少的正整数x,y分别为x=3,y=2。3. (2012湖北黄石3分)如图所示,已知A,B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两点,动点P在x正半轴上运

4、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 】A. B. C. D. 【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把A,B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 得:y1=2,y2= ,A( ,2),B(2, )。在ABP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PBP|AB,延长AB交x轴于P,当P在P点时,PAPB=AB,即此时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把A、B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是。当y=0时,x= ,即P( ,0)。故选D。4. (2012湖北荆门3分)已知:多项式x2kx+1是一个

5、完全平方式,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A B C 或 D或【答案】C。【考点】完全平方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分析】多项式x2kx+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2。把k=2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或。故选C。5. (2012湖北宜昌3分)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答案】A。【考点】网格问题,平移的性质。【分

6、析】根据网格结构,观察点对应点A、D,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到达点D的位置,所以,平移步骤是: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故选A。6. (2012湖北咸宁3分)如图,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点A的坐标为(1,0),则E点的坐标为【 】A(,0)B(,)C(,) D(2,2) 【答案】C。【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OA:OD=1:。点A的坐标为(1,0),即OA=1,OD=。四边形ODEF是正方形,DE=OD=。

7、E点的坐标为:(, )。故选C。7. (2012湖北荆州3分)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的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由题意得,点M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m,1m),又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解得:,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A。8. (2012湖北随州4分)定义:平面内的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a、b,则称有序非实数对(a,

8、b)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3)的点的个数是【 】 A.2 B.1 C. 4 D.3【答案】C。【考点】新定义,点的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分析】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到l1的距离为2的直线有2条,到l2的距离为3的直线有2条,看所画的这些直线的交点有几个即为所求的点的个数:如图所示,所求的点有4个。故选C。9. (2012湖北十堰3分)点P(2,3)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A(3,2)B(2,3)C(2,3)D(2,3)【答案】C。【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

9、点的坐标是(2,3)。故选C。10. (2012湖北十堰3分)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离乙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的路程是400千米 B慢车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 C相遇时快车行驶了150千米 D快车出发后4小时到达乙地 【答案】C。【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函数的图象中的相关信息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观察图象知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故A选项正确;慢车的速度为1502.5=60千米/小时,故B选项正确;相遇时快车行驶了400-150=250千米,故C选项错误;快车的速

10、度为2502. 5=100千米/小时,用时400100=4小时,故D选项正确。故选C。11. (2012湖北孝感3分)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内,顶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2B2C2,则顶点A2的坐标是【 】A(3,2) B(2,3) C(1,2) D(3,1)【答案】B。【考点】坐标与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变化。【分析】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A1B1C1,A1的横坐标为-2+4=2;纵坐标不变为3;把A1B1C1以x轴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A2B2C2,A2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点A2的坐标是

11、(2,3)。故选B。二、 12. (2012湖北鄂州3分)把抛物线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则b的值为【 】A.2B.4C.6D.8【答案】B。【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分析】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又,解得b=4。故选B。13. (2012湖北鄂州3分)在平面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2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A.B. C.D.【

12、答案】D。【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正方形ABCD,AD=AB,DAB=ABC=ABA1=90=DOA。 ADO+DAO=90,DAO+BAA1=90。ADO=BAA1。DOA=ABA1,DOAABA1。AB=AD=,BA1=。第2个正方形A1B1C1C的边长A1C=A1B+BC=,面积是。同理第3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面积是: 。第4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面积是第2012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面积是。故选D。二、填空题1. (2012湖北黄石3分)如图所示,已知A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

13、经过t秒后,以O、A为顶点作菱形OABC,使B、C点都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0,又以P(,)为圆心,PC为半径的圆恰好与OA所在直线相切,则t= .【答案】。【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已知A点从(1,0)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经过t秒后,OA=1+t。,四边形OABC是菱形,OC=1+t。,当P与OA,即与x轴相切时,如图所示,则切点为O,此时PC=OP。过点P作PEOC,垂足为点E。OE=CE=OC,即OE=(1+t)。在RtOPE中,OP=4,OPE=900AOC=30,OE=OPcos30=,即。当PC为半径的圆恰好与OA所在直线相切时,。2. (2012湖北荆门3分)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AD=BE=5;cosABE=;当0t5时,;当秒时,ABEQBP;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答案】。【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