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33890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平安校园建设情况的汇报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整个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局的一个工作重点。一直以来,我们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把平安学校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责任制,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各项防范措施,形成了校地联手、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全面落实责任制 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召

2、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实行了“红线”管理。市教育局实施了领导成员包线与包片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包线,就是根据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特长进行职责分工,安排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学校安全工作,设立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的落实。包片,就是每个领导成员分工包靠学校和镇街,把抓学校安全稳定作为包靠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学校安全出现问题,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外,包靠领导成员也承担连带责任。通过实施领导班子成员包线与包片相结合,使学校安全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体系,确保学校安全稳定。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主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

3、主任、局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委会成员分工明确,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工作调度会议,研究解决教育系统内安全重大问题。安委会下设安全办公室,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市学校的安全工作。安全办公室每月一次组织教育系统各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配合安监部门开展安全执法监察、业务培训、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安全工作机构,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2、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校舍安全预警制度,学校负责人轮流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和抽查制度,以及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大型活动申报、危险品管理、防火防灾等规章

4、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事故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制订完善了防范事故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学校的应变能力。以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为重点,编制了学校安全工作手册,为今后开展好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3、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一把手”抓安全,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教育局与校长、校长与分管校长、分管校长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安全工作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编织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安全网”。真正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学校安全工作

5、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到了每所学校都有具体科室承包,每间校舍都有专人负责,每件安全设施都有专人检查。二、强化措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把安全工作作为我市教育工作的一条警戒线,采取学校自查与教育局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检查不到位,整改不及时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按照有关法规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1、深入开展“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年”活动。在去年开展“隐患治理年”的基础上,今年组织开展了“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年”活动,各学校根据四大战役的总体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6、,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隐患。进入四月份以来,还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帐,各学校每天组织专人进行安全检查,每月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送教育局,教育局建立了隐患整改监控档案,组织专人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2、规范接送学生车辆管理。目前我市共有*辆校车接送学生,其中专用校车*辆,非专用校车*辆。教育局定期联合市交警大队,对所有校车进行了审查,认真核查了车辆安全状况、行车证、驾驶员资质、车辆保险等情况,对合格车辆发放接送学生车辆标识准予运营;不合格的车辆取消接送学生资格。各学校定期对校车运营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时刻处在最佳运营状态。今年四月底,我们对存在的违规校车进行排查

7、和通报,明确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违规校车的取缔工作。3、加强学校治安保卫。全市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建立了警校共育办公室,聘请当地派出所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同时,出台学校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还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4、抓好校舍安全管理。每年都组织专家对所有学校的校舍进行鉴定,做到房屋间间看,檩条根根数,院墙米米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造。一是实事求是,搞好普查摸底,制定

8、科学规划。对全市中小学校舍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校舍数据库,详细记录了每间房屋的情况。组织各学校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的房屋进行鉴定,并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二是保证资金投入,确保改造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对上级下达的改造资金,设立改造专户,坚持资金统一管理,项目完成后直接拨付到建设单位。其次是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资金安排,坚决杜绝高标准建设和装饰。再次是降低成本,节约支出,把握工程造价,用心管好、用好资金。三是狠抓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五统一”、“五把关”,在确定项目上,我们本着“救急救险不救贫”的原则,兼顾布局调整需要,

9、在经过实地考察后确定立项项目。5、搞好饮食卫生和住宿生管理。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安全教育和健康查体。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搞好食堂卫生清理,确保餐具、炊具、食堂环境清洁卫生,严把进货渠道关,所有购进食品都施行索证制度,并落实责任制。禁止出售“三无”小食品、凉拌菜、雪糕和霉烂变质食品等,切实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各寄宿制学校建立或完善了学生宿舍管理办法,严格夜间值班巡查制度,杜绝夜间值班空岗现象。严格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对楼道较窄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配齐、配好照明设施,并安排政治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和规范上下楼管理,确保寄宿制学校学生的

10、安全。三、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根据*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常规(试行),制定了安全教育计划,建立起内容符合学生年龄段,采用课堂授课、专家讲座、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融知识传授、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逐步实现了“课时、教材、教师”三结合。通过采取“致家长一封信”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动员家长共同参与,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工作网络。组织各学校根据各自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扎实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使广大师生掌握了必要的逃生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校

11、舍问题。我市农村中小学的平房校舍,多数为上世纪八十年建设的房屋,标准低,质量差,到现在大部分已超期服役,一些校舍出现了地基下沉、墙体裂缝、檩条变形等问题,有些校舍使用的杨木大梁、檩条已出现虫蛀或腐烂现象。由于改造资金缺口太大,这些问题得不到全面的解决。二是校车问题。部分个体幼儿园存在未经审批擅自接送学生的车辆,个别车辆还没有牌照。虽经多次查处,但仍得不到彻底的解决,给学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三是周边环境。部分学校周围存在加油站、水塘、小卖部和流动摊点等隐患,个别学校院内还有变压器和高压线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深入开展隐患

12、排查治理工作。结合“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年”的总体部署,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定期进行全面排查,狠抓隐患整改落实,进一步完善隐患整改台帐。同时,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改造。2、加强校车管理。进一步完善车辆管理制度,定期对校车进行维修和检测。教育学生和家长不坐“三无车”、“黑车”、农用车上下学,教育司机不得酒后、疲劳驾驶,严禁超员、超速,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对未经审批私自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查处。3、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对所有安全预案进行重新修订,查漏补缺,使预案可操作性更强、实用性更高。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让每个学生知道疏散路线,熟悉各种逃生方法。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