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33782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中等生”现状分析及对策滨海县滨淮中心小学 吴克刚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关注的是“优等生”及“后进生”,而对“中等生”往往关注得较少,其教育教学理念是所谓的“抓两头,带中间”,这些“中等生”是一个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弱势群体”。诚然,在当前还没有淡化分数概念的教育环境中,部分老师认为抓“优等生”可以提高班级优秀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唯有中等生,总是一碗温水,不烫不冷,保持恒温,因此,抓着没劲,还是把力用在“刀刃”上。使“中等生”只能享受两边的辐射,得不到积极的诱导和开发。而这群“中等生”在长期的班级群体中,他们在课堂学习中

2、的学习热情如何,情感体验、心理状态怎样,却被大多数教师所疏忽,或者说无暇顾及。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完整的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激发学习热情、砺炼学习品质、锻炼意志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功能。对照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科功能,本文试图对“中等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干预策略提出建议。二、“中等生”的界定“中等生” 的概念,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像很少有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中等生” 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十分明

3、确,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中等生”、“优等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为主要尺度,人为划定的,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不外乎又是考试分数。这种人为的评价标准被我们长期使用,据笔者观察,已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由于教师行为的不当已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三、“中等生”心理分析为深入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我对学校六年级2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传统的划分标准,对其中的172名“中等生”(约占总数的70%)的答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并与“优等生”的有关数据作比较,发现“中等生”有以下较为明显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 调查得出,有近1/3的“中等生”有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往往注意到了后进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但对中等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则认识不足,关注不够。常以为,我没在批评他们,其何来自卑心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等生的自卑心理同样比较严重。当然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必须指出: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地位”,容易被老师忽视,缺乏老师应有的关心、爱护、鼓励。而现在的孩子何等敏感?长期关注的缺失,必定导致自信的不足;外界鼓励的缺少,必定导致自卑心理的增强。有53%左右的中等生在一学期被提问到的次数在5次以下(包括0次),

5、其中26、7%的学生竟一次也没有得到提问。此种现状怎能使他们产生自信?2、封闭心理 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可看到:他们常常沉默寡言,轻松活跃的时间很少,和老师亲密接触、与同学兴奋交流的极少,对班级发生的事也较少关心,鲜见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见解或主动与邻桌讨论问题。有不懂的题目不会与老师沟通。这种封闭心理影响教学中应有的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往往使他们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被动地等待着老师的辅导与讲解。根据我的观察,在所有学生中,封闭心理表现特别明显的是中等生。中等的位置、自卑压抑的心理,有时又是内向的性格,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更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有80%的学生对

6、上课回答提问持消极态度。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是向背的。3、学习的被动性超过半数的学生在第二天要上学之前的周末晚上匆匆做作业。对机动作业,有近80%的学生采取消极态度。 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学不得法。学生不能从“理解意义”入手,内容模糊,似是而非。一部分学生课堂上没有专心致志地听课,对要点没有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解题没有章法,无效劳动,无效思维。 一部分中等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感觉自己天生不是

7、那当优生的料,因此对自己没有多大信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在: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致使成绩老是上不了一个新台阶。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地听;课后的表现是:基本不看书,即使看,在看不懂时也不会深究。更是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等生。询问一下他们,回答的原因有:我做得好,老师也不会表扬我,我还有什么兴趣?还有学生竟说,我表现不好的时候,老师也不会把我指出来。问他们追赶的目标时,总是妞妞捏捏不肯说。 “中等生”受激励的机会实在过少。确实,教师行为的缺失也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之一。4、矛盾心理 中等生受消极心理的影响,会使他们在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有时遇问题

8、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紧张、胆怯。但是一部分人有追求,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这种优点和缺点,往往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过高,但因其身心发展、性格特点,会使他们的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流畅地把问题答好,但又畏畏缩缩、底气不足,盼望马上坐下。希望自己象别的同学那样豁达乐观,却时常要为学习过程中的小事而闷闷不乐。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

9、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面对占大多数的中等生,须认真思考对策,以改变其现状。四、对策探讨(一)教师素质的完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访谈能力。教师应加强对中等生的家访。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1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3、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 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中等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

11、,要像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4、赏识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中等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

12、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当他们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总之,在疏导中等生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二)干预策略建议1、进行调查研究,做好摸底工作。掌握班上中等生学生名单及具体情况,对他们建立相关档案,并将相关资料时时带入课堂。比如:以前的成绩,上课的表

13、现,作业情况,平时检测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与班主任配合,弄清楚平时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对症下药。只有在对中等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后,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行有效的帮助,达到预期的效果。 2、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平等待人;课内外都要善于了解中等生,研究中等生,热爱中等生,尊重和信任中等生。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态度,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这位教师,乐意接受教师,这样,他们会对教师充满信任,表现在课堂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动一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中等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3、有意识地增强中等

14、生的成功体验。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系列能够让中等生不但会做,而且能够使他们通过做这些题目,认为自己也具备成为一名优生的条件的习题。比如,在讲一些例题时,对差生提出一些非常低的要求,使他们人人都能达到;而对中等成绩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相互讨论能够完成例题,对完成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要求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变式题目,若完成得好,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4、课堂上对他们予以平等的关注我们的老师平时对优生与后进生有着比较鲜明的喜恶,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有的教师教学几年甚至对班上某些学生姓名都叫不出来,形成了“中等生是被遗忘的一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在班上是不起眼的,

15、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更得不到教师的关爱,有时甚至认为自己在班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他们常常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有时候,他们其实是在钻教师忽略他们的空子,对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点定得非常低。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作老师的事先知道这些情况,及时地对那部分学生加以关注,课堂是哪怕是用一个眼神,使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时时有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与重视,他们会想办法学好这一科的。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动手动脑习惯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要求变口若悬河的说教者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枯燥的讲解会让学生厌恶而不接受,何况有时教师过多的讲解让学生更加茫然,倒不如多留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一些,独立思考一些,并鼓励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提问才足以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走入教材、走进课堂中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失败与成功,承担失败的责任,享受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艰辛过程和最后的美妙心境。 6、提倡合作,引入竞争,最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