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专列评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335861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子专列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燕子专列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燕子专列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燕子专列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燕子专列评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燕子专列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子专列评课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燕子一、揭题导读多韵味。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把握,主要是强调学习过程中“情、趣、韵“的追求。课始,力求在读读背背,吟吟诵诵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春天。方法一:导读揭题。1、读句导入。读读下面这段话,并补充完整。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2、齐读这段话。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3、阳春三月,春天的使者燕子翩然而至,拉开了春天美丽的画卷。(出示课题,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4、自由读课文,捕捉几幅春天的镜头。(设计点评:把课文第一段话作为特殊的谜面,以近似猜谜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更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增添了童趣,又快速接触了文本

2、,营造出浓浓的语文学习氛围。) 方法二:古诗营韵。 1、春天到了,站在春天的肩头,感受着春天的温馨和甜蜜,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人对春天的赞美。请同学们来背诵几首有关春天的诗。(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板书与课文有关诗句)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明媚的春光里燕子翩然而至。(出示课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发现这些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设计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古诗积累,导入新课学习,架构起学生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吟吟诵诵中享受诗韵,迈入春天。) 二、品读积累守本位。 学语文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

3、的语言能力,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这必须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来完成。以学生读通课文感知内容为基础,力求通过想像品读、配图解说、积累诵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地读,完成全程阅读。 方法一:概括品读,摘词解说。 1、概括画面。读着课文,你发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预计学生能概括出“可爱的燕子”、“光彩夺目的春天”、“机灵的飞燕”、“春天的曲谱”等有关燕子外形、飞行、停歇及春光四方面内容的画面题目。) 2、圈点品读。哪些词语描绘出燕子的机灵可爱与春光的明媚,自由选择四个画面中的其中之一,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圈圈点点做上记号。 3、交流品味,感情朗读。 4、

4、摘词解说。请同学们自选其中的一个画面,在小卡片上写上图的名称,在卡片上摘录关键词语,看着卡片介绍自己喜欢的这幅画面。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 剪刀似的 可爱的小燕子 斜着身子“唧”的一声 掠沾荡漾 机灵的飞燕2、咏柳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

5、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2、春日评课稿一、多方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

6、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封闭状态,促进各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本课设计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1、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2、新旧知识的整合,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3、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定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

7、言、积累语言。4、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语文老师主张学习数学老师的精讲多练,学习音、美老师的形象、生动,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整合,必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高效,从而得到优化。故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想象,配乐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追求;又让学生为古诗配插图,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还有多媒体所展示的大幅的春光图,也取到了同样的作用。 多方整合是以积累语言为基础的。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

8、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怎样的积累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有人说“智慧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得怎样,既取决于他对外部语言材料及其所涵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质量,同样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所以积累之功,重在整理构建,形成系统。本课的教学设计,多次安排了积累、整理语言的环节。“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一问,调动了所有小学阶段描写春天的语言储量,把它重新整理、构建、形成系统,这样的积累,是个非常强的信号冲击,必定能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巧

9、妙融通 1、结构上的融通 本堂课的结构,“曲径通幽”、“有张有合”,“游园不值”就像“一张嘴”,张开后,把“春日”吞进去,然后在里面咀嚼(学春日,体会“一时新”、“万紫千红”),最后再把门关上,回到第一首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二句,整个结构是一个圆,首尾呼应,形成“诗里有诗”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意境。这正是和古诗的意境相和谐的。这样的设计,能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情感上的融通。春日一诗以白描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无边无际的春天的画卷,诗人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怀,游园不值一诗则通过一枝红杏,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表露的是诗人惊喜的心情。尽管写作角度不同,然而表达的都是诗人热

10、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学生的情感在同一水平线上共振。 1)导语激情。教师的导语起着有效的激情作用,关键是要吐真音、抒真情,才能打动人。关牧村的歌声动人之处便是真、有个性。传神的导语起到了指点江山、冰消雪化的神效。2)媒体激情。适时使用媒体,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读“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时,教师可适时打出图片,当学生一下子看到繁花似锦的景象,好象整个春天一下子呈现在了眼前,情绪会一下子激动起来,争相动情朗读,通过自己投入、动情的朗读,“万紫千红”这个词在学生

11、头脑中活起来了。 3)朗读激情。朗读应引导学生读出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万紫千红”这些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如“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对“出”字的朗读把握,体会“出”为什么读得那么有力、带劲,领悟到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3、荷花的评课稿徐老师的荷花这节课让人眼前一亮,她在打造高效自主的课堂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是一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学法指导恰当,三步走,三步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一步有法可依。徐老师这节课中的学法指导分三步走,分为“学法示范”、“小组合

12、作”、“独立学习”三部分。虽然这三步都是从“先画出句子,再圈出词语,说出原因,最后读”这个方法来分别学习描写“荷叶”“荷花”等部分的,但这三步有她的独特之处。她的每一步,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表现在读的方面:在“学法示范”这一步,徐老师在刚开始让学生示范读的时候,让其他学生都是边听,手边指到哪里,强调一个“听”。而在“小组合作”这一步时,徐老师要求的读,就转变为小组之间“互读互听”。在“独立学习”这一步,转变为“自读自悟”。光一个“读”,徐老师都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阶段要求,让二年级的学生有法可依,而不是盲目自学。徐老师在学法指导的每个部分,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让低年级的孩子

13、有了自学的方向,进而为孩子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奠定了非常好的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有自己的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课上,徐老师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学生欣赏了荷花美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在此过程中,徐老师请学生画课文中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并圈出自己喜欢的词,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叶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了解。在学生交流喜欢的词这一过程中,徐教师更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句子对词做出多元解读。学生在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

14、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在徐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们体会到了荷花这篇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也体会到了徐老师和孩子们对这篇课文的真实感受,更感受到了徐老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上精细化的要求,从而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节高效自主的低年级语文课堂。4、珍珠泉评课稿马老师的这节课确实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我觉得马老师真正在实实在在地上一节课,在实实在在地上一节语文课!在上课开始马老师就出示几张珍珠的图片,让同学们找词来形容珍珠,五光十色、晶莹剔透、五彩缤纷.学生们七嘴八

15、舌的说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好多的词语,语文的学习不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吗?在对课文的学习中马老师又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进行比较来了解珍珠泉的特点,学生们在比较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那一句用的好,为什么这一句好,还渗透了在写作中如何能把事物写的更加具体,在最后马老师不是把作业泛泛的布置给学生,而是具体的以一个短句:( )的珍珠泉让学生更近一步的去积累词语,还有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下珍珠泉,这两个作业不仅让孩子的积累了一些词语,还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符合三年级的学生特点。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有效,马老师的课堂是真的在扎扎实实的教语文,孩子们也真的是潜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在学习语文。5、翠鸟评课听了邱老师的翠鸟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1、教师教态亲切,课上她自然亲切,庄重大方,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能很好地调控教学进程,把握住了学生的学习动态,注重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斥在不断叠起的高潮中,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2、学生预习很好。读书能力较强。表明教师平时常规训练做得不错,管理能力较好。有好的管理,才有好的教学质量。课标要求三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