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3443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论文题 目 名 称人格心理学开展综述院 系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 业 班 级应心11301学 生 姓 名夏镇指 导 教 师 艳红人格心理学开展综述摘要人格是许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而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的视角探 究人性本质的一门学科。本文旨在简要表达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开展。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1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和历史开展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人格理论要从上世纪初由 Freud、Jung、Adler 等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场。其中,又以弗洛伊德的理论最为成熟、最有影 响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构造、人格动力、 人格开展 3 个局部。这种人格理论的架构划分极影响了日后人格心理

2、学的学科架构的开展。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局部组成。一般认为,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Murray)的“人格研究“(E*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1现在看来,这两部著作的容是各自阐释一种人格理论,而非提出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这也和当时不完善的学科知识储藏有关。无论如何,这些先驱

3、者做出的奉献不可磨灭。 自二战之后到 1960 年代,先后出现了3种对人格心理学知识整合的初步探索。第一种是由 Sears 所提出的人格心理学学科架构设想;第二种是由 Jensen 和 Nuttin 等人所倡导的,主人格心理学应以个人差异为核心线索,以分析个体特质、群体性格和人格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来建构和整合人格心理学;第三种是由 Hall 和 Lindzey 提出 的,以理论流派来组织人格心理学。这三种方式虽然受当时人格心理学研究状况的影响,并不完善,却对日后的探索产生重大影响。在之后的三四十年间人格心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在人格心理学理论开展上出现了包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特质理论、人

4、本主义、认知理论和生物学理论等的 “论grand theory。另一方面,更多明确的研究主题出现,如潜意识、依恋、社交焦虑、攻击性等。于是该学科出现了理论theory和研究research两大不是一强一弱知识领域,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实际整合起来却十分困难。这样就形成了这门学科在知识体系建构上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很不一样的情形。2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2.1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构造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开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局部,.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

5、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构造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开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开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制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

6、种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一样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开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开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奉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

7、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开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2.2特质学流派 特质心理学家假定,人格特征具有在时间上和跨情境的稳定性。“特质研究者通常没兴趣预测一个人在*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相反,他们想要预测那些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一围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特质研究者通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

8、,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重要的特质理论家有高尔顿奥尔波特、莫雷和卡特尔。 高尔顿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他提出了共通特质研究法和个人特质研究法,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以及机能自主性和本体性。莫雷的工作重点是了解“心因性需要,这是人格的根本要素。卡特尔使用因素分析法,致力于确定构成人格的根本特质有多少种;近期的研究支持人格有五个根本维度“大五理论。 对特质流派的批评者认为特质测量不能够很好地预测行为,且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一致性。而人格特质的辩护者认为只要特质与行为能够得到准确测量,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关系,另外,他们认为“由特质所解释的行为编译的数量是相当可观和重要的。2.

9、3生物学流派汉斯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他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汉斯艾森克是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格的早期提倡者,他认为,可以在三个根本维度上给人划分人格,称为外向型、神经质和精神质。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对刺激更敏感。一个著名的气质模型确定了三种气质维度:情绪型、活动型、交际型。心理学家认为气质主要是遗传来的,这些遗传倾向与经历相互

10、作用就形成了成年人的人格气质。理论家指出焦虑来自于社会拒绝。他们认为,由于独居降低了种族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性,因此焦虑帮助了种族的生存。气质研究对教育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使用了脑电图数据来测查个体在情绪上的差异。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两半球活动的几率的差异是遗传来的,这种差异使人们在体验消极或积极情绪的容易度上有所不同。一种肯定生物学流派的观点认为,它把人格心理学与生物学原则联系在一起。另外,这一流派的研究查明,关于人格开展的“白板说模式在实践中有局限性。生物学流派的第三个优势是它非常强调实验研究。2.4人本主义流派目前对于人本主义的畴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一般认为人本主义有四个核心容:强调人的责任

11、;强调“此时此地“;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到达这一目标的人被称为心理和谐的人。当遇到与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时会产生焦虑,人们往往采用扭曲和否认的方法来降低焦虑。跟据罗杰斯的观点,“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承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还发现,自我实现这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如顶峰体验。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对心理学的一大奉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工作满意度问题。2.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系流派华生在20世纪早期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预测、可人工控制的外显

12、行为。行为主义者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条件反射经历所导致的结果。 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标榜为激进展为主义,偏好可观察的外在事件,拒绝使用像焦虑这样的部状态来解释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者把行为主义的根本观点进展了扩大。洛特用人的期望和对强化的评价来预言在许多可选择的行为中,哪个行为会被激发。班杜拉认为部状态、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思维是有目的的并定向于未来,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但人是否会表现出通过这种学习获得的行为,取决于对奖励或惩罚的预期。 行为矫正疗法以条件反射为原理。有些疗法如系统脱敏以经典条件反射为根底,代币制等疗法以操作条件反射为

13、原理。班杜拉提出,在心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 对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评。肯定在于其实验根底和由其产生的心理治疗程序,批评包括它对自由意志和遗传因素的无视,以及行为主义治疗师把患者的问题归结为可观察的行为。 2.6认知心理学流派认知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人人格的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引起的。 乔治凯利是个人建构理论的早期开创者。他认为,人有着去认识世界的本能。他把人比喻为科学家,总是力求更好预测将要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他把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认知构造成为个人建构。凯利还认为,心理问题源于焦虑,焦虑是由人们不能预测事件引起的。 认知心理学家描述了几种认知构造以解释个

14、体差异和个体部信息加工过程。图示是用来帮助我们知觉、组织和储存信息的认知构造。 最重要的认知构造师有关我们自己的认知表征,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都与自我图示有关。研究结果说明,当*一信息与我们自己有管事,我们能更容易地知觉到或回忆出。有关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不同自我概念如出现差异会导致消极情绪。 阿尔伯特艾利斯是从认知角度对心理治疗进展探讨的早期倡导者。他认为,当人们使用非理性观念时就会出现情绪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就是帮助来访者看到他们自己用了什么样的非理性观念并用合理的管娘取代之。在自我指导训练中,来访者学会用更恰当更积极的心独白取代原来消极的。 凯利用行为工程网技术来测量人们在

15、建构方面的差异。 认知流派对人格探讨的奉献之一就是其强有力的实验背景。其主要问题在于,认知心理学家使用的概念都比拟模糊,另一个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总是用认知去解释行为。认知学派没有一个概括的模型吧所有研究工作组织起来。3人格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但也存在着缺陷。就理论使命来说, 人格的理论建构和十分丰富, 但距离科学理论的标准尚有差距。在理论的准确性、可检验性、概括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和有用性上都有欠缺。就实证的使命来说, 存在对心理测验的过分依赖现象, 而心理测验本身存在缺陷, 不仅心理测验的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 而且要开展新的数据收集方法。最根本的缺陷是规的缺陷。由于学派林立导致了人格心理学的分裂或别离。 但人格的研究呼唤整合的统一的理论, 不仅学科部各种式之间需要整合, 而且学科间也需要整合, 人格研究需要整合来自开展的、认知的、社会的、生理和临床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要到达这些目的,人格心理学需要一个大一理论。参考文献1 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二版教育.2 人格心理学研究开展综述分析巧璐心理学报3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郭永玉心理学报4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开展趋势许燕心理学报5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争议焦点兆永心理科学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