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32730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07274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一、选择题 1.右图是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上拥挤的人群,这一天股市崩溃,引起了经济的全面危机。在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当时的情景()A大批银行倒闭 B工业产品奇缺C国际贸易市场繁荣 D失业人数激增2.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的结果,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B.C.D.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股票投机活动猖獗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D.广大劳动人民消费能力低下

2、4.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 500万1 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A.波及范围广B.持续时间特别长C.破坏性特别大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5.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6.1933年罗斯福

3、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危机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D.危机持续的时间特别长7.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到:“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经济危机导致 ()A.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国际关系极度紧张C.人民苦难重重,空前绝望 D.社会混乱不堪8(2010福建德化一中模拟)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外贸缩减46.2%40.6%28.4%16.5%8.4

4、%1/3工业下降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 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 000万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人们常用“大萧条”“大恐慌”来形容这场危机,造成这场危机空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B.“自由放任”政策已落后于时代发展C.金融体系的毁灭性崩溃 D. 全球范围内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二、非选择题9.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 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结果如何?(3)在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二 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 1.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当今的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对外扩张的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跨国企业重新获得了发展的生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2.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得到美国公众的大力支持,是因为 ()调整农业政策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整顿金融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工代赈”缓解了就业压力A. B. C. D.3(2010濮阳模拟)20世纪3

6、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4.(2009江苏历史)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抑制物价上涨ABCD5.(改编题)罗斯福常对身边的新政派说:“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另换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这表明 ()A.新政开展得很顺

7、利B.新政实施缺乏规划C.新政有章可循D.新政是在摸索中进行的6.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表现在 ()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A.B.C.D.7.罗斯福总统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8.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错误的是 ()A.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

8、治,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C.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二、非选择题9.罗斯福新政本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急就章,初衷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改革弊病,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新政”本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急就章? (2)简述新政的两个阶段和三个方面。(3)列举新政的主要措施。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所采

9、取的措施不包括()A.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B.政府慷慨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C.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政策D.推行国有化政策2.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局面,“滞胀”的含义不包括()A.物价下降 B.经济衰退C.通货膨胀 D.失业率上升3.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关于“新经济”时代的表述,错误的是()A.经济持续增长B.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4.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年代1950196019701980与日本

10、+2.4+2.0-15.9-19.4与欧共体+2.0+10.7-5.8-17.8该表准确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急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危机A.B. C.D.5(原创题)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德国D.法国6(2010枣庄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A.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B.采取市场经济C.实行国家调控 D.实行社会保障7.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有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

11、的干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福利基金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A. B. C. D.8.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西欧各国的最大不同特点是 ()A.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B.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发展C.未推行工业国有化政策D.推行社会福利主义政策二、非选择题9.(2010泰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

12、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