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32614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3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自卑、沉没寡言、生怕别人揭自己的伤疤,但还有的残疾人却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

2、故事。板书:1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7分钟)1大家都预习了,肯定知道文章具体写什么人的故事,也一定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来,谁来回答这两个问题2接下来请大家快速的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自读课文时,要求同学们:首先,自己读自己的;其次,读书时,要做到嘴动,手动,脑动。三、深入思考(20分钟)1学生质疑。2归纳问题。3讨论问题并反馈。(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

3、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

4、,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过渡语:是啊,这样一位坚强敬业、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的老师,怎不让人心生钦佩同学们,如果你也要写一位自己最尊敬的人,你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一些表达方法吗4写法上的启示。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5、四、总结1学习了这一课,你对刘老师的印象如何。(5分钟)2教师小结。(2分钟)有了理想,生活才不会空虚;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方向。热爱生活的刘老师,用风筝寄托自己的理想,让理想伴随风筝在蓝天翱翔。他的乐观开朗,敬业向上,对生活和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就如同春天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学生,同样也照亮了大家。五、布置作业(1分钟)1熟读课文。2阅读积累middot;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附板书设计:(2分钟)14理想的风筝刘老师课上:跳跃旋转关爱学生顽强敬业(身残)课下:放飞风筝追赶风筝热爱生活(志坚)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理想的风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

6、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因这篇课文较长,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熟并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读自悟。尽量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但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我反思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不够重视,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课堂的气氛调动不起来,显得比较沉闷。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没有融入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不能形成默契,总是感觉跟学生有着很深的距离。这也许跟借班上课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我以前都没有这样的经验。由此我得出跟学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3、朗读的指导我觉得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做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生说到刘老师提问、考试时的情景时,应该让学生多读。应该让学生先读再谈体会,接着再读。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说说刘老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刘老师对学生的爱。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也读的不够到位。我都只是让学生读一遍带过没有深入的加以指导,学生就理解得不够深刻了。总之,这节课上的不理想,我以后还得在驾驭课堂方面多下工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