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者》导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31510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劳动者》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时代劳动者》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代劳动者》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劳动者》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NO.10)主备人答疑电话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就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难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三、课前预习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_,对整个_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_与_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_和_。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_,从而获得_,使_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_,丰富_,提高_,从而促进人的_。2.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我国的_

2、和_都比较大,而_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与_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_市场不完善;_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3.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_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_的就业政策,完善 ,扩大 ,改善 。4.劳动者要树立_观、树立_观、树立_观、树立 观,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_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劳动者要享有权利,首先要以_为前提;依法签订_,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利受侵害时,可以通过_、_、申请_、申请_、_等途径加以维护;劳动者要增强_和_,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3、。四、课后巩固:(一)判断1.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的前提。 ( )2.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脑力劳动是光荣的。 ( )(二)单项选择题1.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就业市场的稳定,为了稳定就业,企业可采用的措施是 ( )A与员工协商薪酬 B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C提高生产效率 D缩短劳动合同期限2.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 B. C. D. 3.2010年初,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荒”加剧,不

4、少企业拥有生产订单却招不满工人。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养 A. B. C. D. 4.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5.近期,福建省对从事个体经营且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优惠、小额担贷款和贴息等政策扶持。这表明 ( )A实现就业必须通过市场竞争 B高校毕业生应树立平等就业观C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D选择职业只能根据个

5、人兴趣专长6.某地采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即出职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工资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工资标准等进行平等协商,在此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该制度 ( )提高了劳动者的竞争意识 实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保护了劳动者获得合法报酬的权利 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A B C D7.2007年12月9日,80多万名考生竞争139个中央国家机关的6691个职位。由于报名人数过多,网络系统一度瘫痪。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 )A.树立竞争就业观 B.改善劳动就业环境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8.某校高一5位同学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6、社区劳动力现有劳动力2032人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95人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163人,约占42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306人,约占73实现再就业281人就业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就业领域第二产业(工业及建筑业)63人,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218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宁愿在家呆着拿政府的失业补贴,也不愿主动找份简单的工作。(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劳动就业中存在的哪些现象和问题? (2)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3)有部分失业人员认为,“只要党和政府促进就业,个人就能实现就业”。请评析这种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