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伶磊《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31510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伶磊《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龙伶磊《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龙伶磊《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伶磊《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伶磊《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动的音符 教学设计 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 龙伶磊教材分析: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材资源来看,包含了3个相互关联、逐层深化的部分:1、展现音乐创造的基本材料和曲调生成最初始的方式(七个基本音组合即教材中“七个小矮人的游戏”)。2、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往往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即教材中“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3、通过遵循从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即教材中游戏从模仿开始。为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大胆的参与音乐组合游戏,

2、参与音乐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2、了解、学唱中国民歌,能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探寻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教学理念与设想:流动的音符是一节综合型课,意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相比,应加大信息量,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所以我教这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视唱与反复参与体验中,明白音符是流动的,并引导探寻到一般的流动规律,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重点设计:1、在民歌的学唱中学会乐句分句的辨析与处理2、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3、利用

3、“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创作旋律难点设计与处理: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即分句的辨析(充分让学生自己发现、探寻;教师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用比喻形象化,给学生以引导和点拨)教学方案:程序设计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一、课前导入1、学生随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走进教室。1、帮助学生尽快尽早进入音乐世界,感情渲染二、新课学习1、“七个小矮人”的游戏(1)这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调遣他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弄摆弄他们吧!请在纸板上排出6个小节的旋律,看谁摆得最流畅,最好听。(2)你们觉得自己组合的好听吗?请看老师的组合一起来哼一哼,唱一唱(3)同样的节奏,为什么有的摆出来好听,有

4、的不好听呢?就如一幅画,颜色搭配不好,画就不好看。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不好听。音乐中,音符组合有没有规则呢?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在我们就熟唱民歌二、三首,不会写歌也会哼! (1)、分小组进行比赛(让学生参与创作,体验乐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2)、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让学生明白音符虽然可以随意组合,但是要有规律)(3)、民歌中寻找规律2、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1)我的家乡日喀则a 范唱 b 听琴跟唱 c乐句分句的辨析(,v)(2)信天游a师唱歌谱,生分析有几句b哼唱民歌,分析歌词特点(一问一答,很有生活情趣)c带着情趣表演唱d讲解分析“同头换尾”创作手法(1)聆听、感受话要

5、一句句说,歌要一句句唱。思考:有几句 提示:分句(,v)(2)带着问题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探寻)(3)为“同头换尾”创作方法命名三、创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同头换尾”创作方法创作旋律1、 学生分组创作2、 展示作品(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大胆演唱、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反思:本课时立足于学生音乐创编、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用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紧绕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易化难点,让音乐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维、体验、创作的空间,因而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质就是把观察、思维、体验等一切音乐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关键在于有价值的问题提示和有效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