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决疑读后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31510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决疑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刚决疑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刚决疑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刚决疑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刚决疑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刚决疑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决疑读后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刚决疑读后感 “佛原不是世间人。而今平空走到人间来。则人人见而生疑矣。及其日用行事。件件不与人同。说话不同。规矩不同。事事法法。与世间相反。故动而见疑。”佛空降至人间,佛是天人师,佛眼看世间,“彼实犹如虚空花”。凡夫以肉眼根识看一切真实存在。故佛说世人颠倒梦想,故对佛言难信难解故。不仅天人生疑,“弟子中上首如迦叶等,举皆疑佛”。三千年前释迦在世时时如此,三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佛法确为难信易行之法。 为什么连诸弟子。闻者皆疑而不信佛。“以所说法。乍空乍有。乍是乍非。或赞或斥。全无一定之言。”佛也叫如来,经藏对于凡夫就是如来藏,佛所言是佛所证悟之内自证境界,是法界实相,是生命的背景,存在而不显

2、。显现的只是藏识的变现,显现的是境及境中的一个点,一片境影,看到是法相,是局限和相碍的视角。以大唯识梦的视角就非常好理解了。梦位看是有,醒位看是空。从识境看是有生,从智境看就是非生。从小乘看布施持戒六度万行是善行善举,理当赞许。从高一级平台看这些都是有为法,皆属虚妄分别,其布施不及学习宣讲一句大乘佛法。楞伽经云“佛以智悲视世间,彼实犹如一梦境”,”不可说其生或灭,故不能说有或无”。有了大唯识的视角,就有了佛的视角和平台,方能理解佛的密义,也即大唯识是解佛密义之匙。 幸亏佛的大弟子空生即须菩提火眼金睛,“有些见处。窥见世尊一斑。忽生赞叹。”佛看出弟子们有许多疑问,“决定因其疑而决破之。乃披露自己

3、一片金刚真心。令诸闻者。群疑顿断。故此经。乃佛示自心,以断弟子学佛者之疑。”疑即疑情,禅宗有起疑情一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起疑情以发趣,继以根识追寻意识,追寻意,追寻法相背后的真相和背景,才能瑜伽行与佛经切合。起疑不能仅仅把疑情放在人道里,起疑情还要放在大乘,放在法界缘起里。破疑方能生信,疑的深,解的透,方能悟出真谛。 疑问之一,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空生说大乘菩萨区别小乘是自度及度生,是下化众生,上求佛果。那么求至佛果应是心的安住处吧。可今满眼看见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无量无边,几时能度得尽。众生不尽,如何得成佛果。菩萨以求住之心急,此心不安,不能降伏。特求安心之法。佛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

4、付嘱诸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即“菩萨求心安作佛,不必别求。只要看住你的心念,其心自安。起心动念即起烦恼,众生随语起疑。虽未吐露。而心已动念。谓之意言分别。正是名言习气耳。佛告的安心之法是看护好自己的念头勿起心动念。“歇即菩提。起心动念皆在所相里,在名言概念里,在遍计所执里,在分别事识心猿意马,刹那间万念生,在这个虚妄平台上,不可能歇,不可能无念。“欲令一切众生。皆悉到于一切智地。是谓护念付嘱。”歇即菩提,就是要把心安住在能相上,安住在上一级平台上,境影自然被境觉隐没含摄,心自安耶。从究竟看要无住生心。 疑问之二,有没有众生。佛教菩萨度生。以布施为本。其所施者。

5、皆众生也。今众生皆空。则所作布施。谁为受者。佛先解释何为众生。众生虽多,无非胎卵湿化四类,无非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说到底众生无非色心,在色不过是有色无色,在心不过为有想无想,到极致为非有非无。而色心众生又为四大假合,众生本无,妄见生有。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菩萨认为有众生,是因为有菩萨凡夫之分别心,有我之执,有我则有我相,继而有众生相,寿者相。观无我,则离四相,离境相,转依为境觉。布施应不住于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布施有相亦为虚妄。 那么没有众生也就没有受者,没有受者亦无施者。在佛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说只有拥有法报化三身一体同时看的心的前提下众生就是佛,即无佛无众生。如只持化身

6、为身,不开启法报身法身的有情才名众生,才因有众生之名而有佛。在此佛又开示安心之法为观无我为主。无我哪处觅心。所以在一层里阿难七处征心觅不可得。诸相即是非相。众生即非众生。 疑问之三,可否以身相见如来。无相之因,不能契有相之果。明明见佛现证菩提果,佛还是有相。空生闻佛说佛非色相。遂起疑云。佛说不可以色相身相见如来。以法身非相破之。大乘密严经有偈“佛体最清净,非有亦非无,远于能所觉,及离于根量。诸相妄所境,离相是如来。”真正的佛,不在根识的现量里。凡有相皆是虚妄境的产物,是泡影。见相离相,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

7、。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以大唯识说之,一切相为如来藏识的变现,显现的都是果,在梦里找不到做梦的。佛是醒位是做梦的,显现的相如同梦中影像,似有,梦醒看是空。且佛是不见顶相,是法身实相。 疑问之四,不可以色相见如来,那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具足。除破所见之相,亦破能见之见。所见之相无有,能见之见亦无。法身无我。报身非相。是为真佛。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层看为色,此能见之见是虚妄见,是不实之见,是佛所破之见。而色即是空,空不异色的见,是在二重能相的见。站在境上看,才能看到境影的不实。看到相其实如阳炎不可得。

8、“佛言。化身说即法身说。以三身不异故。即于此法能持四句。为人演说。其福最胜。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故。到此尘说刹说炽然说也。”三身不异,即六识实为一心的六识,七识为一心下的七识,八识为一心八识。就像一棵大树,根茎叶一体。叶子有长落,树却常青。鲜有人看到掉一片叶子,就以为树死了。根茎叶血脉相同。以此说明,在一层里只有生灭的相,而无生灭的实质。 第二篇:烈火金刚读后感浴血的英雄 永远的记忆 烈火金刚读后感 作者:午极初级中学王赟指导教师:曲昌旻 近期,我看了一本关于红色经典的书烈火金刚。这本书主要是写抗日战争的故事为主,不仅有史更新,肖飞,丁尚武等英雄人物,更有金月波,田耕,林丽等巾帼英雄,生动形象

9、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冀中百姓和部队的抗日故事,将冀中军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歌颂了那些抗日传奇式的英雄。 这部小说报告了地裂山崩的反“扫荡”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向国民党蒋介石加紧了政治诱降,回师前方会合兵力向冀中军民进行了灭绝兽性的大“扫荡”。战争打得最告急最猛烈的时间,在滹沱河的卑鄙桥头镇,生了一次残酷的阻击战役,跟主力部队离散的我八路军排长史更新、肖飞、丁尚武等人,在冀中平原与敌后武工队结合,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向敌人睁开出没无常的袭击战、反抗战,末了歼灭了侵略军、伪军,争取了叛逆军,并狠狠地处罚了汉奸。 在小说结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好汉人物

10、,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玉石俱焚。在与战友执行使命时力争献身、的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男人强忍内心的壮大悲痛,经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随后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恼怒激射的镜头形貌,淋漓尽致地突现了好汉的爱恨情仇。 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照旧离开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后毅然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呼,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拦截,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穷敬 仰、强烈的爱国主义反动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愤恨。片尾中的熊熊猛火,又一频频现

11、了捐躯了的好汉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磐,在人民公理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久铭记他们。 看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更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明白了原来那时候的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苦,那时的人们不是为了生活而努力,而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原来他们吃饭有了上顿没下顿;原来他们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衣服;原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他们为我们创造的,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而相比现在,我感到了深深的愧疚,我似乎有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不仅没有好好珍惜生活,还在不停地浪费。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幸福的每一天,不能辜负那些英雄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知识

12、,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英雄的精神激励我在学习的路上开拓进取永不言败。 第三篇:西决读后感待你归来 读西决有感 “这样一部非常规意义上的青春小说(准确地说来,西决绝对是一部严肃文学作品),受到了读者的疯狂追捧。 西决可以在无数风花雪月的故事里脱颖而出,归根结底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笛安笔下具有的超越大部分作者的叙述能力和她精准的文字把握。在洗去铅华之后的那些不带繁复修饰辞藻的平白句子之下,隐藏的是更加高段位的叙述技巧和文字功底。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和我一样,享受笛安带来的这一场文字盛宴,这一场情感的风暴。” 郭敬明“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兄弟姐妹的故事。东霓,西决,南音,北北。人生在

13、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总是要和一些人发生非常深刻的联系。我们四个就是如此。东西南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血浓于水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也说不清的。”笛安西决 西决,男主角。也是一个乏陈无味的男子,他潇洒,宽容,坚强。作为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在他眼里,他没有资格懦弱,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孙,自然而然,责任不可估量。东霓,一个妖娆多情,又美丽的女子。也许是小时候的经历,让她的眼中有着凛冽和倔强。她满世界的疯跑,撞了南墙才肯回头。身为家中的老大,却成了“反面典例”,父母的不断厮杀,扭打,成为她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她无法原谅父母,也使自己得不到救赎。南音,家中的重点人物,共同捧着的宝贝。她对

14、西决,也就是她堂哥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相依为命的坚决。西决也觉得对她好是理所当然。西决的善良,演化成南音后来对追求自己生活的执着和坚强。 西决、南音、东霓三个人,上演着无数出极为平凡却又真实扣人心弦的戏剧。他们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叙述了整个故事,一个充满家庭矛盾的故事。 郑家大家庭支离破碎,但在其中却有着光明与温馨的一处三叔的家。西决幸运的从小就生长在三叔家,他本性的善良才得以保留,甚至极大范围地扩大了。 太过完美的家庭,常常很容易留下划痕,使一切变得不完美。这永不消逝的痕迹,从开始连续到最后,贯穿整个完美。随着岁月无情的无数次划过这个伤口,完美终将变成不可再圆的碎片。 西决、南音、东霓,三人都

15、背负了太多重担。一个背负太多悲伤,一个背负太多的爱,一个背负太多的恨。 三个人以超越常人的毅力,独自承受各自的痛苦,在勉强僵硬的笑容中,藏匿着不为人知的巨大秘密。 几时有着互相的抱怨,三人之间的感情却极其稳固。也许稳定的三角形这是他们三人的最好诠释。 叛逆与软弱,体现在了南音身上不顾家人反对做着各种任性的事。事后若遭遇挫折,不敢找父母哭诉,而或是独自承受,或是找西决狠狠地痛哭一番。西决的慰藉,饱含温暖的言语,驱散了南音心底无法抹去的阴霾。 正如西决所说,他永远都“乏善可陈”,但却因为他这种“乏善可陈”的善良,牺牲了一度自己所有的幸福,成全了郑家其他人的幸福未来。东霓说西决太过善良,但正因为他的太过善良,把郑家的人的带上的平坦的道路。 小说的结尾,郑家“东南西北”四个孩子都到齐了,至此看来,故事应该算完美,但这完美是经历了恩恩怨怨,反复挫折牺牲才得到的,所以在我看来,完美却带有瑕疵。文章的 结局,是个悬念,也是对未来的猜想。 东南西北,看似密不可分,但也是相差甚远,东代表最大,因而东霓是家中的老大。西的地位也不可忽视,所以西决成了姐姐和妹妹的重要支柱。人各有命,这三个孩子的命运不同,但他们却相偎相依。还是希望有个共同美好的未来吧。 或许在以后,他们四个之间还会发生种种难以预料的事,但对于将来不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