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31053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7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河(XX段)综合治理工程初 步 设 计 报 告项目主体:XX市XX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报告编制:XX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九月 XX河(XX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甲级设计证书编号:二0一一年九月目 录1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2水文21.3 工程地质41.4 工程任务及规模4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6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51.7工程管理61.8施工组织设计61.9水土保持71.10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71.11环境影响评价71.12投资概算71.13经济评价82水文92.1流域概况92.2气象92.3设计洪水102.4施工期洪

2、水152.5泥沙173 工程地质193.1 区域地质概况193.2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203.3 天然建筑材料313.4 结论与建议344 工程任务和规模354.1 社会经济概况354.2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5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84.4工程任务424.5工程规模43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465.1设计依据465.2工程总体布置475.3河道疏浚工程495.4堤防复堤工程505.5 砂堤截渗工程615.6 险工护坡工程665.7 防汛道路设计695.8拦河建筑物设计706机电、金属结构及消防设计766.1 水泵选型及管路设计766.2电气设计806.2 金属结构816.3 消防设计

3、817施工组织设计827.1施工条件827.2施工导流837.3 料场设计857.4主体工程施工867.5施工交通运输887.6 施工工厂设施897.7 施工总布置907.8 施工总进度917.9主要技术供应928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958.1 工程影响范围958.2实物指标调查988.3 专业项目复建规划998.4 临时用地复耕规划1008.5投资概算1009 环境保护设计1069.1设计依据1069.2 环境保护目标及采用标准1069.3 施工区环境状况1079.4 环境影响复核1089.5 环境保护设计1119.6 施工期环境管理、监理及监测1149.7 环境保护投资11810水土保持方

4、案12010.1编制依据12010.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12110.3水土流失预测12110.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12710.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2810.6水土保持监测13810.7投资概算14010.8防治效果及效益分析14510.9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14610.10综合结论14811 节能设计15011.1 设计依据15011.2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15111.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15111.4 能耗指标15111.5 节能措施15111.6 节能效果分析15312工程管理设计15412.1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15412.2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541

5、2.3 工程管理运用15512.4 工程观测15512.5 管理设施15612.6工程年运行费16213工程概算16313.1工程概况16313.2编制依据16313.3工程单价编制16513.4主体工程概算编制16513.5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环境监测及保护、水土保持工程费16613.12投资概算16614 经济评价16914.1 概述16914.2 国民经济评价16914.3 财务分析170附: 1、XX河(XX段)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图册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流域概况XX河发源于XXXX区,经XX省的XX源、XX水、XX南、临XX、郯城,自北向南在XX市齐村西进入XX省境

6、内,在新XX市苗圩附近入骆马湖,全长333 km,控制流域面积11820 km2,其中XX境内长度45.5km。XX河在XX刘家道口辟有分XX入沭水道,分XX河洪水经新沭河直接入海;在江风口辟有邳苍分洪道,分XX河洪水入中运河。XX河上游为山洪河道,水流湍急,洪水暴涨暴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下游在华XX以下分为两支,西支为老XX河,现作为内部排涝河道,不再分泄洪水。东支为苏北导XX时开辟的新河道,河槽相对比较平顺,比降较平,穿陇海铁路南下,于苗圩附近入骆马湖。沿线主要支流有白马河、浪青河、新戴河等。 1.1.2治理概况1949年以前XX河临XX站以下只能防御4000

7、4500m3/s的洪水,堤防残缺。解放初期,XX省的“导沭整XX”和XX省的“导XX整沭”工程开工,XX省于1949年冬至1950年春完成“导XX整沭”工程,随后对XX河又先后进行了四次治理。第一次在1953年,新XX县华XX以上按行洪3500m3/s,堤顶超高1.2m,华XX以下按行洪6000m3/s,堤顶超高1.5m整治了河道,加固了堤防,并从华XX苗圩开辟了一条长17km的新河道,XX河即从新XX河入湖,老XX河段成为排内涝的低水河道;第二次在1955年,对华XX以上段按行洪4200 m3/s,堤顶超高1.5m,顶宽6m进行了复堤;第三次在1957年大水后,按XX河行洪6000 m3/s

8、,堤顶超高1.5m,顶宽6m,边坡1:3全面加高加固了堤防;第四次在1974年大水后,华XX以上按1974年实际最大行洪流量6380 m3/s,堤顶超高3.0m,顶宽8m,边坡1:3,华XX以下按堤顶超高2.5m,堤防断面标准与华XX以上相同进行了堤防加固。在东调南下一期工程中,针对XX河的防洪问题,淮委、省重点工程指挥部,先后以苏水重工(95)21号文,苏水XX指(96)3号文及苏水建工(98)76号文,批准实施了XX河提办工程,94年度工程、96年度工程及20年一遇剩余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XX河的防洪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中泓过水断面不足,砂堤砂基和部分险工未作处理,一些堤段堤

9、身单薄、高度不足,XX市北部高亢地区灌溉水源匮乏等突出问题,为使本地区防洪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尚需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XX河进行综合治理。1.1.3编制依据1.1.3.1依据文件(1)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9月编制的XX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修订)(以下简称实施规划);(2)2003年4月关于加快XX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骆马湖南四湖段工程省部联席会议纪要;1.1.3.2依据法规及规程规范(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防洪标准(GB

10、50201-94);(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高程系统为85国家高程系统。本初设报告中右堤(W)代表西堤,左堤(E)代表东堤。1.2水文1.2.1气象本地区属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干冷、夏湿热,常年平均气温14.0。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气

11、温26.0,无霜期约210天。XX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800mm左右,北部小于南部。华XX站年平均雨量904.5mm,最大年降雨量1371.0mm,最小年降雨量574.9mm,降雨年际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分布极不均匀,降水大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本流域为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与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53.0m/s,极端最大风速为23.4 m/s。1.2.2水文1.2.2.1 流域设计洪水根据XX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修订)要求,XX河综合治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XX河设计流量为:祊河口至刘家道口16000m3/s,刘家道口至江风口12

12、000m3/s,江风口以下XX河8000m3/s。XX河入湖口苗圩水位25.20m。1.2.2.2 建筑物设计洪水建筑物设计洪水采用港上站(1972年2004年)的实测降水资料,取最大24小时降水系列进行频率和统计参数计算设计降水及净雨,点面折算系数根据邳苍郯新地区水文复核报告规划面积在50km2以下,设计暴雨量以点代面。按照邳苍郯新地区水文复核报告24小时排模公式M=0.033R1.0F-0.25进行计算。1.2.2.3 施工期设计洪水XX河华XX坝上导流流量包括港上站以上来水及区间来水,港上站以上来水用实测流量资料分析计算,区间来水用间接法即利用实测雨量资料进行分析计算。1、区间流量计算采

13、用港上站(1963年2004年)枯水期的实测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和统计参数计算得其设计降水及净雨,点面折算系数采用邳苍郯新地区水文复核报告点面雨量换算系数。按照邳苍郯新地区水文复核报告6小时流量计算公式Q=0.041R1.0F0.75进行计算,XX河华XX坝上设计10年一遇10月次年5月区间流量为44.5m3/s。2、港上站流量计算根据港上站(1972年2005年)实测流量系列的频率曲线,港上站设计10年一遇105月的流量为300m3/s。3、华XX坝上导流流量XX河华XX坝上导流流量为区间排水流量与港上站流量之和,设计十年一遇10月次年5月的流量为344.5m3/s。1.3 工程地质地层岩性:

14、本区位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同时处在郯庐断裂强烈上升区。该区经过多次构造变动,除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缺失外,从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第四系地层厚度4080m,局部断陷带中心厚达100m,古河道、洪冲积扇较发育,沉积物以冲积相为主。地质构造:工程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徐淮拗褶带与鲁西断块的分界地带,郯庐断裂为二大构造单元的分界。郯庐断裂是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活动断裂带,新XX境内断裂带宽约25km。XX沭断裂是郯庐断裂出露最好,“两堑夹一垒”构造形迹最清楚的地段,XX河就分别发育在东西地堑之上。地震地质:工程区处于郯城营口地震带,发震规律受华北地震群控制。地震主要受构造活动控制,特别是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断裂与北西西向派生断裂相交汇处易发震,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而频度低的特点。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XX河XX段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部分位于0.2g范围内,戴沟以下为0.3g,相应场地基本地震烈度度,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可按照建筑物等级,依规范要求设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