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302083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排架施工专项安全方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说明12、编制依据13、工程概况14、排架施工方法24.1支架形式34。2使用材料要求44。3模板及支架系统设置说明45、排架稳定性计算75。1板的荷载分析及验算75。2墙的荷载分析及验算125.3梁荷载分析及验算165.4柱模板176、支架模板的构造要求186。1支架构造要求:186.2支架搭设应满足以下使用要求:186.3支架搭设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196。4杆件搭设中的注意事项196.5扣件的安装及注意事项206.6支架的拆除206。7模板制作与处理207、排架搭设及拆除管理及验收措施2171原材料验收217.2管理要求228、大排架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239、大排架施工的

2、安全防范措施2410、大排架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510。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2510。2职责2610。2。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2610。2.2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2610.2.3抢险救援组职责2710。2。4技术支持组职责2710.2.5通讯联络组职责2710.2。6保卫疏导组职责2710。2.7后勤保障组职责2710。2。8医疗救护组职责2810。3应急物资储备2810。4应急预警及信息报告2810.5应急响应2810。5.1响应分级2910.5。2响应程序2910。5。3处置措施30第 1 页 共 31 页大排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1、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深基坑结构大排架施工管理工作,预防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特编制此专项方案,以指导现场安全作业。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5、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7、直缝电焊钢管 (GB/T13793) 8、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体系安全技术规范 (DG/TJ080162004)3、工程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里程范围为K313+900K314+030;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

4、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至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宁波站改建工程基坑分为五区,其中11区先行施工,基坑表层采用放坡开挖,深度为4米,最大开挖宽度123.5米。国铁集散厅区域垂直开挖,最大开挖深度约9米,宽度为75米;地铁基坑位于集散厅中部,最大开挖宽度为42.1米,最大开挖深度为24米,支撑结构形式均为钢筋砼支撑,结合围檩、圈梁支撑体系.集散厅及地铁基坑设置3道支撑,南端头井设置4道支撑。主体结构主要尺寸为:夹层板厚为400mm(南端头井D1至D5范围加厚为500mm),底板厚度为2500mm;中纵梁尺寸为1000mm1000mm;底纵梁尺寸为1000mm

5、3850mm;侧墙端头井厚度为800mm,标准段为600mm。下一层净空为3.7m,下二层标准段净空为5。78m6.45m,端头井净空为7m。车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4、大排架施工方法4.1支架形式 本工程全部采用满堂支架体系。见图414.2使用材料要求楼板、中柱及中、顶板下翻梁的模板采用2440122018木胶合板,10050木枋,100100木枋.(1)模板用料要求a、中柱及中、顶板下翻梁模板均采用2440122018木胶合板,侧墙模板采用P1015,P3015,P6015组合钢模.图4-1 满堂支架体系照片b、主楞为10cm10cm木枋,次楞为510c

6、m木枋;c、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d、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2) 支架用料要求a、钢管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3号)钢,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炭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的规定.每批钢材进场时,应有材质检验合格证。b、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0mm的焊接钢管。钢管严禁打孔,立杆、横杆和斜杆的最大长度为6m. c、扣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铸件不得

7、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浇冒口残余披缝,毛刺、氧化皮等要求清除干净。d、立杆连接处外套管与立杆间隙应小于或等于2mm,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延伸长度不要的小于110mm。e、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f、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g、钢管及扣件报废标准:钢管出现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等情况;扣件脆裂、变形、滑扣等应报废和禁止使用.h、可调顶托规格为30mm500mm.4.3模板及支架系统设置说明(1) 车站模板及支架配置说明a、中板及标准段下二层侧墙车站主体结构的中板和标准段下二层侧墙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架体系,模板采用1.8cm厚覆膜胶合

8、板。支架基础为施工完的车站结构底板,承载力满足要求,无需另行处理。b、端头井侧墙及下一层侧墙由于施工端头井侧墙结构时满堂支架仅单侧受力,不可作为侧墙支架.车站下一层侧墙与车站顶板不同步施工,为节约支架工程量,不设置满堂支架.以上两处均采用斜撑,并在相对应的底板与中板位置预埋32螺纹钢,作为支撑的固定点,提供反力。其中抛撑与侧墙夹角设置为60度。c、支架模板体系设置夹层板(中板)立杆纵向间距90cm、横向间距90cm,横杆步距140cm;站台层(底板)立杆纵向间距90cm、横向间距90cm,横杆步距140cm.支架立杆顶部加顶托。考虑到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支撑架体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

9、间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其角度为45。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立杆顶部安装可调支托,在其上安放1010cm的木枋纵梁,其间距同立杆间距,纵梁上设置510cm的方木横梁,间距为30cm。安放纵横方木时,应注意纵向方木接头应在立杆顶托中心,横向方木接头应在纵向方木中心位置.横向方木接头位置要和纵向方木接头位置错开,且任何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站台层与站厅层支架基本保证在同一铅垂线上. 现以标准段为例,进行模板和支架系设计及计算,示意图如下:图43 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2)侧墙模板及支架配置说明侧墙模板P1015,P3015,P

10、6015组合钢模,模板后横向安放断面为510cm的方木,间距为30cm。竖向分配梁采用断面为10cm10cm的方木。侧墙支撑采用与支架联成一体的通长钢管对口撑(加顶托),间距为80cm,步距0。8m,用十字扣件与横向所有立杆可靠相连。端头墙模板支撑采用6m钢管和支架连为一体,钢管端头设置可调支托,间距为80cm80cm(考虑到端头井墙体水平受力对架体稳定性的影响,于横向分配梁上设置钢管抛撑,抛撑顶端安置可调支托,抛撑钢管和架体立杆、水平杆可靠连接,间距为140cm140cm)。图4-4 端头井、下一层侧墙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图4-5 标准段侧墙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3)立柱模板及支架配置说明 矩形

11、柱的模板由四面侧板、柱箍、支撑组成。柱子四边侧模都采用竖向侧板,则模板横缝较少。为承受混凝土侧压力,侧板外应设置510cm木楞作为竖梁,柱箍采用483.0双钢管,间距为0。6m。并沿纵向在每层柱箍处设置三道12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两侧架设燕尾钩,以加强对拉螺栓的调节能力.如下图所示:图46 立柱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4)下翻梁模板及支架配置说明火车南站站中纵梁尺寸为10001000,按照最大受力工况设计支架体系,即取顶纵梁为例进行模板和支架的验算.顶板翻梁底模板采用1。8cm胶合板,模板下铺5*10cm的方木作为纵梁,间距为300mm;在支架顶托上设置10*10cm的方木作为横梁,间距为900mm

12、。梁下设置4立杆,立杆间距为400mm.梁侧模板设置双钢管为纵梁,加固体系为对拉螺栓,间距为300。中板翻梁底模板采用1。8cm胶合板,模板下铺5*10cm的方木作为纵梁,间距为300mm;在支架顶托上设置1010cm的方木作为横梁,间距为900mm。梁下设置3立杆,立杆间距为500mm。梁侧模板设置双钢管为纵梁,加固体系为对拉螺栓。模板及支撑体系示意图如下:图4-7 中板梁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5、排架稳定性计算5.1板的荷载分析及验算a、板的荷载分析:图5-1 顶板模板示意图按最不利荷载效应考虑,以0.4m厚中板为例进行荷载分析组合。 1、模板:Q1=0.5kN/m2; 2、新浇混凝土自重:Q

13、2=25 kN/m3;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3=2.5kN/m2; 4、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4=2 kN/m2 5、纵横木楞自重:7。5KN/m3,每平方米立杆所承受的方木重量为:Q5=0。0500.107.53+0.10.17.52=0.26KN。(按照3根5010次楞和2根10*10主楞考虑)竖向荷载效应组合如下:式中 -模板及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忽略支架自重);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产生轴向力总和: b、底模强度验算中板底模采用高强度胶合板,板厚1.8cm.底模背肋为5*10cm方木,间距

14、300mm,故取300宽为模3板强度计算单元。模板受力模型见下图:图5-2 木模板受力模型图(单位为mm)(1) 模板力学性能:弹性模量:E=1104 MPa抗弯强度:m=20MPa 截面抵抗矩:W= bh2= 301。82=16。2cm3惯性矩:I=bh3=301.83= 14.58cm4截面积:A=30*1.8=54cm2(2) 模板受力计算底模板均布荷载:Q= 0。4Q2+ Q3+ Q4=0。4*25+2+2。5=14.5KN/m2转换为均布线荷载:q=Qb=14.50.3=4。35KN/m跨内最大弯矩:Mmax= =0.049KN。m弯应力为:Vmax=M/W=0。049*103/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