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298388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 年 级 生 物 教 学 案 例(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头道河中学才 华2009/9/21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二、教学难点和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

2、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 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

3、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

4、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

5、的。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六、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想象“当你来到一片森林你会看到什么 ? ”接下来让学生把想到的画面画到一张纸。 2、说出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讨论说出自己所知生态系统并用投影仪把他们的图画放映出来,引导他们认识到其实你们今天画的图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非常自然的引人新课。一片树林

6、,一块农田,一片沙漠(出示图片)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3、地球上有哪些不同生态系统?提示、补充:校园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1、说出森林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和周围的环境构成的。2、讨论、发言: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光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需要植物提供营养来源。答: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3、看影片后说出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4、做练习1看角色扮演六名同

7、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 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观后回答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老虎吃其他动物,等等。2、做练习1、看图 引导:生态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包括哪些基本成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一片森林里除了树木,还包括那些成分? 补充,例如还有真菌(蘑菇)和细菌。2、引导:谁能说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养活自己的?问:在森林里,每一天都有动植物死去、但他们的尸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3、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总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属于生物因

8、素。而环境属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等。1、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这些生物因素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呢?相信看了下面的表演,大家就会找到答案。2、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说明食物链的连接形式,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下面几种生物。(课件)食物网3、(连图)25页。生:老师,这么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充分讨论,结论:许多生物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3、我们刚才连接的两条食物连,关系都很简单,但在真正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关系复杂

9、。请看书P25页,用食物链把这些生物连起来。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引出食物网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会怎样?总结: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讨论结果: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天敌也会增多,兔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回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回答: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

10、,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1、提供资料: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兔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加?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2.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总结:这个例子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总结知识总结、概括总结本节的四个知识点,板书环保教育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搜集的资料(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2、阅读,回答:在食

11、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3、把全班发言整理、落实成文字,向全校发出环保倡议。例:尽量购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垃圾污染;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把塑料袋多次使用。尽量用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把旧电池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1.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其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2、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书中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继续举例:日本的水俣病

12、农药DDT,4、50年后危害到南极企鹅总结:这些例子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珍惜环境吧!3、引发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

13、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七 年 级 生 物 教 学 案 例(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头道河中学才 华2009/10/23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案例一、学习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及与人类的关系。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病毒

14、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学习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的关系。三、学习难点: 病毒的结构 四、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病毒及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五、教学流程5.1 引言 以网络歌曲小鸡唱禽流感导入新课,在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进入探究主题。5.2 病毒的发现过程 通过角色模拟,体验远古人类饱受病毒折磨的痛苦和无知带来的茫然,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病毒的特征。(明白科学手段对科研的重要作用)5.3 病毒的大小 指导学生进行微观比较和宏观比较,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显微镜是认识病毒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5.4 病毒的结构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多种直观手段(如病毒结构挂图,“病毒结构”简易模型,病毒结构动画片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有效突破难点。5.5 病毒的生活 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潜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1讨论 “病毒有生命吗?”拓展2推知 生物的最初形式是病毒还是细胞?5.6 病毒的分类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分类依据,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5.7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学生运用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全面辨证地认识病毒。5.8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