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低浊水处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29739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低浊水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低温低浊水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低温低浊水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低温低浊水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低温低浊水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温低浊水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低浊水处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温低浊地表水处理技术的探讨刘晖( 深圳市物业工程开发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东北地区低温低浊地表水采用常规工艺难以净化处理, 往往又因为受到污染而使原水 的色度、耗氧量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难度。另外, 地表水体水质在一年中变化很 大,采用固定的常规净化工艺很难适应。本文对水处理工艺混凝、分离和过滤等环节进行 7 分析,得出了采用浮沉池工艺可以经济合理地处理低温低浊地表水的结论。关键词:低温低浊;地表水;混凝;分离;过滤;浮沉池1低温低浊水水质特点我国东北地工全年有四、五个月的时问处于寒冷季节,水体被冰层覆盖江河水温 o1C,水库水下层水温 24C。这个时期原水浊度也很低

2、,江河水为5-30NTU,而水库水也只有 5-10NTU。原水水温低,水的动力粘度系数提高,减弱了水中胶 体的颗粒运动, 降低了他们之间相互碰撞的机率; 水中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 颗粒周围的 水化膜加厚,妨碍颗粒凝聚;同时,通过混凝所形成的絮体较轻,不易下沉,难以通过沉淀 从水中分离出去。对于水库水而言.由于它的水流状态特点而表现出不同于江河水质的特性。水库水近似于静止状态, 水体中各部位因不易掺混而表现出水质成份分布的不均匀性。水库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不但妨碍水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而且藻腥味很重, 影响水质; 水体中的矿化度由于 水分的强烈蒸发而提高: 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腐烂所形成的腐植

3、质不仅提高了水库水的色度, 而且会对水中粘土形成的胶体、 硅酸溶胶、 铝和铁的氢氧化物起到保护作用。 这些都增加了 水库水的净化难度。2.水处理技术的改进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 低温低浊江河水和水库水的处理难度又有所增加, 常规的水处 理工艺如果不加以改造很难满足新的水质标准要求, 这就是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对策来 解决新问题。低温的不利因素,影响了水处理的各个处理环节。对于工程设计,应对投药、 混凝、 沉淀和过滤等处理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和分离两大过程。 混 凝的作用是促使原水中的胶体杂质形成絮体, 而分离是将混凝形成的絮体通过沉淀或者气浮 的方式从水中分离出去.

4、 剩余的少部分微小絮体及其它杂质, 再经过过滤而分离出去的处理 过程。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就是将混凝和分离过程都在滤池中完成的综合处理方式。下面就对水处理工艺的和各环节进行具体的分析。2. 1 混凝作用混凝是水质净化处理的制药、混合、反应各环节的总称,它包括凝聚和絮凝 两个阶段。凝聚实质是使胶体胶稳而具有凝聚的性能,胶体颗粒的大小,一般介于1mu一 0. 1 mu之间,凝聚作用的动力只能是布朗运动, 水流的搅动并不会加快胶体颗粒的碰撞速度。 当颗粒 尺寸增大到 1u 以上时.水流的速度梯度才能够起作用。凝聚作用力只是水分子的热运动。絮凝是脱稳的胶体结成大棵粒絮状体粒径约(1-2mm)的过程。颗粒

5、碰撞的动力是水流搅动形成的梯度。 絮凝过程存在着絮体的结合和破碎的问题。 随着絮体粒径的加大。 所受到的剪切 力增加, 当絮体粒径增加到一定尺寸时。 会由于剪切力的增大而破碎。 反应池的设计应尽量地减少絮体的破碎率,采用合理的速度梯度。在混凝过程中。 分清凝聚和絮凝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情况, 采用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处理效果。碰撞的机率大为降低, 从而影而快速搅动很难影响到微观的1) 加强凝聚的措施 低温低浊原水中, 胶体颗粒脱稳和混凝剂水解产物相互接触、 响凝聚效果。 为加强凝聚反应, 要提高原水水温是不现实的。分子热运动,也提高不了胶体微粒碰撞速率。 但是,合理的使用混凝剂,使其快速地均布于

6、水中, 有助于原水中胶体颗粒外部双电层的有效压缩,降低 E 电位,使颗粒脱稳: 使用助凝剂加强对胶体颗粒的架桥和网捕作用; 另外, 为使混凝剂水解反应进行的彻底, 应及时散除 水解反应产生的 CO2 ,亦可获好的凝聚效果。 使用助凝剂低温低浊原水处理,只用硫酸铝作混凝剂效果并不好。因为水温低,形成的强水化氢氧化物比较稳定, 而絮凝体产生的速度却很慢, 导致了混凝剂的大量使 用。目前很多水厂除了使用硫酸铝外, 还采用助凝剂。助凝剂在混凝剂投加后 1 分钟投加。效 果较好。原水水质的色度比较高时, 可在混凝剂之前投加助凝剂。 投加助凝剂,不但可以提 高凝聚效果,还可以减少约 30%的混凝剂投加量。

7、 快速混合混凝剂投加到原水中,水解速度很快,药剂的浓度和pH值在各部位应该瞬间达到均匀的程度。所以要求快速混合。 否则,在原水中会出现药剂不均的问题。浓度高的部位,pH值低,胶体扩散层的正离子被异电负离子压缩和包围,出现胶体再稳定的情况,导致药剂的浪费; 浓度低的部位, 药量不足,不足以压缩双电层,达不到混凝效果。 快速混合常采用水泵和静 态混合器,速度梯度约为 7001000s 1。在1 2s内完成混合。 散除 CO东北地区地面水体一年中长时问低温,水中CO2难以散除。当混凝剂投加到水中后由于瞬问水解作用又产生一些 CO2 ,如果不能及时散除水中的 CO2 , 混凝剂的水解化学反应会受到影响

8、。 这样, 不但浪费混凝剂的用量, 而且对原水中胶体的脱 稳也起不了作用。混凝剂加入水中充分混合后,要立即曝气,如能降低水中C02含量60%。则可节省混凝剂用量 30%以上。低温低浊经曝气混凝后,形成的絮体比较密实,水的透明度高。(2)提高反应的絮凝效果为提高反应的絮凝效果, 反应池设计除了保证必要的反应时间外, 还要研究速度梯度的变化 和活性泥渣的作用。 速度梯度除了与外加能量有关外, 与反应池的池型也有一定的关系。 另 外,反应池设计的指标 GT 值,对于低温低浊度原水处理,反映不出活性泥渣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拟作如下探讨:反应池 GTC 值絮凝主要是在反应池中完成的。 脱稳的胶体颗粒具备

9、了相互吸引的能力。 在水流速度梯度产 生的微旋涡作用下, 碰撞接触结成大颗粒的絮体。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絮体颗粒越来越大, 而颗粒的数量则越来越少。单位体积中,絮体颗粒减少的速率为:由公式( 1)推导反应池的设计指标,可以看出不只是GT 值,而且絮体的粒径和颗粒数也对反应的结果起作用,假设颗粒形成为球形,则单位体积水中颗粒体积所占的比例C 值为:C=(n/ 6) . d3,n。将 d3. n=6 C/口代入公式,得:由公式 (3) 可以看出,采 GT 作为反应池的设计指标值是不全面的而应该采用GTC值的。因为水中颗粒的体积浓度C对反应过程也有重要影响。2. 2 絮体的分离措施分离处理构筑物

10、有沉淀池、 气浮池和滤池。 低温低浊水的不利因素也影响了絮体颗粒的分离 效果。根据斯托克斯公式:式中:Pp;沉降颗粒的比重;Pt :水的比重;u:水的动力粘度系数;g:重力加速度:d:沉降颗粒的粒径。颗粒的分离速度 U与水的动力粘度系数、絮体颗粒的比重和颗粒粒径d有关。原水低温低浊时, 形成的絮体轻而疏松,絮体密度减少, 再加上水的动力粘度系数提高的不利影响,因 而颗粒分离速度减低很多。 所以, 分离构筑的设计, 在了解低温的不利影响和水质变化的同 时,要研究构筑物本身对不同季节水质变化的适应性。斜管或平流沉淀池, 处理浊度的范围从几十度到一、 二千度都是可行的, 但是对于去除藻类、 色度以及

11、低温低浊水,效果却很差。而采用气浮法则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运用气浮和沉淀的不同功能. 采用浮沉池来适应水质的变化。 当处理低温低浊江河水和藻类 生长期的低浊度水库水时, 浮沉池以气浮的方式运行; 而在夏季原水浊度提高时, 可采用沉 淀的方式运行。 这样使浮沉池与滤池有机结合, 对原水的水质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以收 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浮沉池设计是在斜管 ( 板) 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絮体无论是下沉还是上浮, 水流都要经过斜管(板),以改善水力条件。 上浮或下沉运行的水力负荷是一致的,均为7. 29mVm2 h,颗粒的分离速度都适用于斯托克斯公式。一般絮体的密度为1. 0021 .

12、03而空气的密度只有水的 1/775。气浮运行时,絮体粘附了微气泡,组合粒径增大,从斯托克斯公式可知颗粒的上升速度与组合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从而使颗粒上升速度加大而易被浮至水面。浮沉池以气浮方式运行处理低温低浊水或用于除藻的合理性在于: (1) 因为水中悬浮杂质量 少,气浮的气固比低,用气量小,可节省加压回流水的能耗: (2) 水温低空气在水中的饱 和溶解度提高。使得低温时空气更容易溶解于水中: (3) 原水在加压提升的过程中会溶入一 些空气,而且当混凝剂水解时所产生的CO2 微气泡也容易与絮体接触粘附在一起,强化絮体的上浮。浮沉池采用气浮方式运行 对于前序混凝反应的要求也并不像沉淀法那样高。

13、 因为沉淀法是 依靠颗粒絮凝长成大而重的絮粒而下沉的,而絮粒的成长过程则需要足够的时间 ( 一般为2030min)。气浮则可借助于微气泡的作用,因此,只需要絮粒成长到足以被上升的微气泡粘附住就可以了。实践表明将气浮方式运行前的反应时间缩短到10min 可行的 。也就是说浮沉池按气浮方式设计反应池, 可以减少反应池体积的 1 3 1 2 。降低了工程造价; 如果考虑浮沉池增加的气浮设备投资, 则总造价与沉淀池相当。 至于日常运行费用, 虽然增 加了冬季气浮运行的电费,但是可以用节省混凝剂的用量和排泥的水量来予以补偿。这样。浮沉池能够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而灵活运行,并保证出水水质的优越性就显而易见了

14、。目前 东北地区低温低浊水及水库水处理。 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混凝、 沉淀和过滤的工艺流 程。夏季出现高浊度原水时。 混凝、沉淀构筑物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原水低温低浊期间, 如果采用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运行, 则反应池和沉淀池在将近半年的时问内发挥不了应有的 作用。如果采用浮沉池与滤池配合使用, 按照气浮的方式运行, 则滤前水的浊度可大为降低, 一般可达到10度以下。浮沉池就可承担了滤池的大部分负荷,因而也提高了滤后水质。 为保证滤后水质, 滤池不应承担较大的负荷, 就是采用接触过滤工艺 也要求原水的浊度和 色度均不得大于 25 度;而普通快滤池的滤前水浊度更是要求在10度以下,滤速不大于 8

15、m/ h,滤后水才能达到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水温对于过滤过程的影响可由下式表示:式中: V 一过滤速度H 一过滤的水头损失;d 一砂粒的当量粒径:m空隙率:L 一砂层厚度;a 一砂粒的形状系数;u 一水的动力粘度系数。当原水水温从6C降至0C时,提高了 1. 3倍,而滤速减低了 0. 77倍。说明水温降低了 滤池的过滤能力。此外,水温低,滤池中水流的剪应力(T=u . G)也相应的提高,滤层中絮粒破碎的可能性大,易穿透滤层。由此可见,滤池是水质净化工艺流程中的最后环节,把矛盾都集中在这一环节进行处理容易加大滤池的负荷, 缩短滤池的工作周期, 增加滤池的反冲洗水量 和能耗。 滤前的预处理构筑物应在任何时候都发挥作用, 如果在近半年的时间内都发挥不了 作用的构筑物, 在设计上技术经济效益低,是不可取的。 而采用浮沉工艺, 对这一问题则可 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3结论 低温低浊江河水及水库水的处理是较为困难的, 一方面由于原水水温低, 影响了水处理工艺 的各个处理环节, 降低了处理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不同季节原水水质变化大, 给处 理构筑物的设计造型和处理工艺的确造成了困难。 对于江河水的处理, 既要对低温低浊原水 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改进又要考虑工艺对雨季高浊度原水的适应性;对于水库水的处理, 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