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9046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鳄鱼的争斗一、谜语导课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教师更正其中的错误。)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6、通过预习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

2、“点到为止”两个词。三、精讲“兴风作浪”(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

3、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四、精讲“点到为止”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2、补白设计:罗宾好似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似在说什么;挪开好似在说什么。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1、习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2、小结本节课所学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六、

4、板书设计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2瑞雪一、教学目的1、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和人们喜悦心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3、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4、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表达顺序2、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宏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三、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四、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揭题,读题2、解题,瑞什么意思?二、

5、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默读2、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三、学习生字1、自学2、检查A、指名分段读课文B、分析p 字形:凛、罩、蒙、巍、眉C、辩字组词瑞例馒端冽漫D、解释词语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覆盖E、写出近义词凛冽、昏暗、分外、追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2、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读生字新词二、第1段1、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3、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4、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5、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6、下雪前刮风有哪些特点?7、朗读三、

6、第2段1、指名读2、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3、哪几句详细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4、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A、指名读B、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C、为什么说雪后的风光是宏伟壮丽的?D、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E、“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F、朗读指导四、作业1、齐读1、2段2、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3、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2、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2、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二

7、、第3、4段1、默读2、这两段分别写谁?3、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4、老农和小孩快乐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A、指名读农谚B、理解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年枕着馒头睡”?5、指导朗读三、总结1、齐读全文2、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3、背诵课文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的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p 】:

8、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p 】: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二、新课学习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2、小组互相检查。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5

9、、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三、生字的教学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二、新课学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

10、享。出示句子: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风光展现眼前。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那么,甚至有些混乱。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4、我一

11、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展描写?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四、课堂总结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五、课堂作业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4惠崇春江晚景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12、,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提醒课题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活力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教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6、心中有目的,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

13、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的。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3)简介惠崇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二、岀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教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1、师:知晓诗

14、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4、交流前两句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学生汇报,随机点拨。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考虑: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理解“三两枝”“鸭先知”作者站在江

15、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设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如今幽默的想象上。(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