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评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28883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的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的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的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的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的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的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的评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准扶贫的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成效,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最好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现在的深度贫困地区都是经过几轮扶贫剩下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现有的贫困地区大多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现有的贫困群众大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及部分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高,难度大。十九大报告要求,“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

2、机制”。精准扶贫涉及到金融支持、社会救助、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科学评估、全程评价并监督脱贫攻坚,可以有力提升扶贫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有效的成效评估可以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精准设计扶贫成效指标,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人民智库正是在此背景下,基于广泛的第三方评估、在贫困县村的实地调研、对当地群众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党政一把手的访谈评价,形成了精准扶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在主观评价方面,1关注老百姓脱贫的实际需求与感受,以及群众对于脱贫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等主观指标2结合专家学者观点和党政一把

3、手、驻村支书等精准扶贫一线工作者的工作体会与感受,找准精准扶贫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点3汇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群众认可、社会公认的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建立较为全面的精准扶贫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评价方面,通过扶贫工作流程中产生的客观数据考核减贫脱贫成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对脱贫攻坚成果的考察,要坚持“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不返贫”的科学原则,综合考虑多维贫困理论,合理考察“扶贫,扶智,扶志,扶技”各项需求社会认同:要从贫困人口生活的改善、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出发,确立全面体现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多维影响因子,构建符合大众观念的指标评测体系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各类管理机制 在对农

4、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各类管理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一)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适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细致“盘点”,摸准搞实帮扶对象。通过上级农村低收入户管理系统纳入到建档立卡范畴给予帮扶,为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二)必须完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帮扶成效,按照上级“三落实”工作要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

5、的工作思路,对低收入户实行帮扶包保责任制,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重点落实三级帮扶联系人责任制,加大项目、资金等帮扶措施落实力度,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三)必须完善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实施精准扶贫,落实资金是关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制定出台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扶贫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和专款专用,从根源上杜绝挤占、挪用、套取扶贫资金的现象的存在和发生,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全部用在与低收入人口增收密切相关的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成效。扶贫

6、项目的效率是扶贫整体绩效最为直观的反映,这类指标的评估主要从扶贫资金到位率、扶贫资金利用率、扶贫项目计划完成率和脱贫率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精准扶贫的直接效果。该类指标的评估内容具体如下:(1) 扶贫资金到位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项目的资金用途更加强调其“精准性”,即扶贫项目资金尤其是财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贫困对象的情况。扶贫资金长期存在项目资金到位时间周期长,按计划半年才能传到省一级,到村到户时间更长,缩短了资金实际使用时间。该指标主要通过计算财政扶贫资金的用于扶贫对象的比例以及具体投向,来考察其用途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瞄准贫困对象,是否符合扶贫对象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的到村

7、比例”、“财政扶贫资金的到户比例”。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比例”主要考察财政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对象的睡准和侧重比例。(2) 扶贫资金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指实际用于扶贫的资金占全部扶资金的比重。在扶贫资金管理利用中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管理机制常出现违规违纪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一些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党政领导千方百计套取扶贫资金、滞留扶贫资金,使大量的扶贫资金“隐形”违纪,成为本地的第二财政。这不仅严重破坏党的形象在广大贫困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而且极不利于扶贫项目成效的实现。这一指标主要考察精准扶贫资金实际投入使用金额占总扶贫资金的比重以及资金流失率。(3) 项目计划内容完成率项目计划内容完成率主

8、要从扶贫项目具体建设内容的产出情况和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项目是否在有效的管理下按时按量完成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年度项目建设进展”,即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数量占计划完成数量的比例;“周期项目建设进展”,即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数量占总项目周期计划完成数量的比例。(4) 脱贫率这一指标用于考察扶贫项目的实施所带来的贫困人口脱贫和收入增长成效,主要包括项目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率”,即项目实施以来的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较上年减少比率;“项目贫困收入增长率”,包括项目贫困户上年的收入增长幅度和增长率,并同非项目贫困户、项目非贫困户进行对比;以上指标同县级以及省级层面减贫水平的比较;“项目专项收入贡献率”,在增长的收入中项目专项收入增长额所占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