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26587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混凝土构造根本原理学时学分: 1周、1学分课程 5102140 学生班级:土木11151116 指导教师:何春林 制订日期: 2013年6月 归口单位:建筑工程学 院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一工业车间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二、设计资料楼盖梁格布置如下图,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 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或、; 2、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bh=400mm400mm ,层高 4.5m 。楼面面层: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砂浆抹面容重:;水磨石:0.65kN/m2;钢筋混凝土

2、。板底及梁用20mm厚混合砂浆抹底;图1 平面图表1 柱网尺寸表序号L1L215700540025700570036000510046000540056600500066000600076300480086300510096300600010630063003、学生分组情况说明为了到达每人的课程设计完全不一样,分组情况如下:1每个班学生按照*1-10号的柱网尺寸按照表1确定,依次11-20,21-30,31-40,41-。2活荷载的标准值不同,1-10为,11-20为,21-30为,31-44 为。比方:1号同学,柱网为57005400mm,;2号同学,柱网为57005700mm,;13号同学

3、柱网为60005100mm,等等。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进展设计。三、设计容和要求1、构造平面布置图:柱网、板、次梁及主梁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构造施工图: 1 构造平面布置图 l : 100 。2 板的配筋图 l : 50 。3 次梁的配筋图 1 : 50 或 l : 25 。 4 主梁的配筋图 l: 40 或 1 : 20 及弯矩 M 、剪力 V 的包络图。5 图纸说明。 要求完成全部的设计容,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计算书要求计算准确,步骤完整,容清晰。设计图纸一套,建议计算机画图。课程

4、设计时间为一周。四、课程设计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确实定;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考虑塑性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3通过主梁的计算,熟练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力的方法,并熟悉力包罗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根本技能;五、设计参考进度本设计按排在混凝土构造根本原理课程完毕后进展,时间为1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布置设计任务,阅读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例题,复习有关课程容。确定梁格布置、板计算及绘制板的配筋草图;第二天:次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第三天:主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

5、草图;第四至五天:绘制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辩论。六、参考资料l 混凝土构造设计原理 第二版,梁兴文主编, 2011 。2 混凝土构造,郭继武编著, 2011。3 建筑构造荷载规 , 2011。 4 混凝土构造设计规 GB 50010 一 2010 ) , 2010 。5 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蒲生主编,高等教育, 2005 。. z.-*工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混凝土构造根本原理课程5102140 学时学分: 1周、1学分学生班级:土木11156 指导教师:何春林制订日期:2013年6月 归口单位:建筑工程学 院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在现浇钢筋混

6、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为连续板或连续梁,其中,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为了简化计算,通常作如下简化假定:(1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 (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力的影响。 (3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 (4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一样,且跨度相差不超过 10 时,可按等跨连续梁、板计算。一、平面构造布置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构造布置应满足实1、梁格及柱网布置应力求简单、规整,以减少构件类型,便于设计和

7、施工。柱网布置可为形或长方形。2、板跨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这样主梁的受力均匀,弯矩变化较为平缓,有利于主梁的受力。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一样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4、为了提高建筑物的侧向刚度,主梁宜沿建筑物的横向布置。5、在混合构造中,梁的支承点尽量避开门窗洞口。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板的分类 单向板与双向板楼盖构造中每一区格的板一般在四边都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板。为了设计上方便, 混凝土构造设计规 GB 50

8、010 一2010规定: (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 . 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 . 0 ,但小于 3 . 0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3 . 0 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板厚 ,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次梁 , 。主梁 , 。2、板的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一样,且跨度相差不超过 10 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也就是说,所有中间跨的

9、力和配筋都按第三跨来处理,如图2( b 所示。板的受荷围如图 1 所示,一般取 lm 板带宽进展计算,板的计算简图如图 2 ( a 所示,图中的 L1 为板的计算跨度,注意区别按弹性理论计算和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计算时,计算跨度取值的不同。图1 图2在计算假定中忽略了支座对被支承构件的转动约束,这对等跨连续梁、板在恒荷载作用下带来的误差是不大的,但在活荷载不利布置下,次梁的转动将减小板的力。为了使计算结果比拟符合实际情况,采取增大恒荷载、相应减小活荷载,保持总荷载不变的方法来计算力,以考虑这种有利影响。同理,主梁的转动也将减小次梁的力,故对次梁也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次梁的力,但折算得少些。折算荷载

10、取值如下:连续板:连续梁:式中 g 和 q 分别为单位长度上恒荷载和活荷载设计值; g和 q 分别为单位长度上折算恒荷载和折算活荷载设计值。当板或梁搁置在砌体或钢构造上时,则荷载不作调整。当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 边跨: . ()3、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板自重 板厚1 =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恒载: 活载:标准值设计值总值: = 4、力计算:用塑性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系数如下:则5、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选钢筋实际配筋位于次梁跨上的板带,其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

11、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一样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嵌入墙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板构造配筋如以下图: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别离式配筋。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当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 边跨: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2、荷载计算: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次梁肋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 次梁粉刷重 粉刷层每平米重 = 恒载: 活载

12、: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设计值总值: = 3、力计算:值:值:其中: 4、正截面强度计算: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且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 。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截面1B2CM ()选择钢筋实际配筋截面ACV (=)箍筋肢数、直径实配箍筋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6、配筋构造次梁的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一般连续式配筋形式施工方便,应用广泛。沿梁长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及剪力包络图确定。但对于相邻跨跨度相差不超过 20 % ,活荷载和恒荷载的比值酬 g的连续梁,可参考图 6 布置钢筋。四、主梁设计力按弹性理论计算:1、计算简图: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抗弯刚度比钢筋混凝土柱大得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展计算。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图。主梁除承受自重和直接作用在主梁上的荷载外,主要是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可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其作用点与次梁的位置一样。则主梁计算跨度:中跨: 支座中心线之距边跨: 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次梁传来的荷载: 次梁恒载主梁间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