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648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绪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绪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绪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绪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绪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绪论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本章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主要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三节内容。本章重点:(1) 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2)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3)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关系。(4)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练习题1、 名词解释稀缺、经济物品、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经济模型、边际分析、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2、 选择题(1)拥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

2、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B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 D实证经济学(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C )A. 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C.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D.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更多的生产而消耗掉(3)研究个别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4)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C.政府能决定谁获得多少商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

3、问题包括( 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6)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B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B研究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在竞争中的用途C消费者如何获取更多的收入D企业获取利润的活动(7)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C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 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8)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生产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稀缺的D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9)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 B )。A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金钱 B投入这种行

4、为的资源的其他可能用途C任何不能弥补的成本 D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10)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B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政府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11)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C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2)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是( B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C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美国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

5、30000美元(13)局部均衡是研究经济体系中( C )。A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 B全体消费者与厂商的均衡状态C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而忽略其他市场 D价格体系的均衡状态(14)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 ( A )。A比较它的预期结果与经验事实 B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C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学家作出结论 D以上各项都是(15)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D )A. 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 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 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西方学习,不适于我国国情(16)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这是指( B

6、)。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做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17)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A )。A是否包括价值判断 B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 D是否运用了归纳法(18)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为( D )生产。A政府 B消费者C想买但买不起的人 D想买但买得起的人(19)在经济学中,下列情况不具有“均衡”含义的是( D )。A实际购买的数量等于实际卖出的数量 B一种稳定的状态C愿意购买的数量等于愿意卖出的数量 D长期过剩或短缺(20)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冰激凌价格上升,那么需求量将会如何变化?对这个问题的回

7、答是( B )。A静态均衡分析 B比较静态均衡分析C动态分析 D一般均衡分析3、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1)如果各种经济资源都很充裕即不存在稀缺问题,那么就不需要经济学。( T )(2)你每天有24小时可以支配,假定你只能将时间用于工作和睡觉两种用途,每工作一小时的工资是50元,那么可以说你选择睡一小时觉的机会成本是50元。( T )(3)有选择就有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 F )(4)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 T )(5)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两种: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 T )(6)在中国转轨经济

8、体制条件下,政府仍然会参与到经济决策过程中,但是随着转型过程的完成,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功能会自动消失。 ( F )(7)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 T )(8)因为经济分析过程中所假设的前提条件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对现实经济过程毫无指导意义。 ( F )(9)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联。 ( T )(10)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他们共有一个祖先。( T )(11)经济人假设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下都是自私自利的。( F )(12)边际分析就是增量分析。( T )(13)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相对较为静态的分析。( F )(14)经济学家假设人

9、们的经济选择是有目的的选择。( T )(15)当生产力充分发达了,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就不存在了。( F )4、问答题(1)如何理解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的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答: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这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

10、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假若人类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或者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即在这样一个丰裕的伊甸园里,不存在稀缺物品,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像沙漠中的沙和海岸边的海水,价格和市场互不相关,那么经济学就无须存在了。正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生产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才引起了人类的经济活动,经济学也就成为一门考察稀缺资源的配置的科学。(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答:根据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

11、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人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人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的都

12、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各自研究的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微观经济学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联系在于:第一,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3、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如均衡方法、边际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等。(3)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些”的问题,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问题?答: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而不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人们的收人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坚持效率优先的人会认为收人差距大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相反,坚持公平为重的人会认为,收人差距小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以体现收人均等化原则。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