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素材资料中秋与重阳_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2647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素材资料中秋与重阳_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素材资料中秋与重阳_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素材资料中秋与重阳_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素材资料中秋与重阳_人教新课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素材资料-中秋与重阳人教新课标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1-2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 ,已与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19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19年5月20日 ,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

2、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流传至今 ,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土 ,思念亲人之情 ,祈盼丰收、幸福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说法较多。中秋一词 ,最早见于?周礼?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 ,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 ,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 ,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 ,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 ,农民为了庆祝

3、丰收 ,表达喜悦的心情 ,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 ,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 ,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 ,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 ,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 ,成功创造月饼 ,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 ,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故又称九九重阳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 ,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 ,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 ,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经久不衰。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