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25551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一一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

2、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教学难点:图形的

3、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

4、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

5、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章节名称四则运算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

6、的概括和总结。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内容分析这一单兀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兀。本单兀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

7、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环节问

8、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课导一、谈话导入入堂新课教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学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过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程(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节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设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学(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计习新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9、。(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思路知环节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环节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 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

10、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 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 练习做一做”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

11、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 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 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问题情境与学生活动媒体设计意图环节教师活动应用目标达成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导入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

12、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新课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可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学习新知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X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环(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卄么?求什么?怎样算?节列式计算:

13、12-3=4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环节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x因数一个因数一积十另一个因数(

14、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十除数除数=被除数十商被除数=商乂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三、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0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00+0=0+568二0X78=0-23=128-128=0-76=235+0=99-0=49-49=0+319=0X29=学习新知环节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