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六(5)如何有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25544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燕六(5)如何有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燕六(5)如何有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燕六(5)如何有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燕六(5)如何有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想从阅读中得到更多收获,不仅需要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更需要深入细致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写作过程来看,文章的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写作的目的,也是写作的起点,作者只有确定他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才有可能写好一篇文章。从阅读过程来看,读者如若能够从作者所写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思想,也就读懂了该作品,使写作和阅读达到了和谐的统一。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指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各个学段阅读教学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由于低

2、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一、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思想。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 文章的中心句、总结句等关键句子以及重点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集中概括。因此,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就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理解的基础,在朗读中去体味、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而把握全文思想。第二学段(34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

3、。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中年级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二、抓关键词句。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

4、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三、抓课后问题。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56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指导高年级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呢?一、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课文内涵,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例如,要有感情的朗读开国大典,首先要把握全文的基调:兴奋、激动、自豪。但要注意大典进程中语调的变化

5、。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得庄重而平直;第四自然段要读出急切汇集广场的心情;第五自然段要读出对领袖的敬重;第六、七自然段要读出自豪感;第九、十三自然段要读出兴奋、激动之情等。其次,“挺立”、“直奔”、“欢呼”、“欢跃”等重点词语,要饱含深情,读出强烈的情感。再次,对“这庄严的宣告一起欢跃起来”,“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等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教师可以先范读,在指导学生反复读,深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备课时准确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教学时便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二、分析课题,感知大意,体会文章内涵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就能感知文章的

6、大意。三、创设情境,介绍背景,深化情感体验如开国大典所叙述的事件已过半个多世纪,与学生时空距离较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影视片段,教师也可以介绍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创设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间的时空差距,便于学生深化情感体验。四、激活经验,进入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温故而知新”,新的认知情感体验总是建立在已有认知和情感之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必须激活学生原有生活体验,也就是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身临其境地去想,去读。如体会开国大典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周一升国旗或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影视的感受

7、,设身处地去读第八自然段,去想,去感悟当时在场的人溢于言表的激动、自豪之情。尽管学生的感悟会有深浅,但进入课文的此情此景,必然会与作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五、以情激情,以读悟情,深化情感体验所谓“情感语文”,就是教师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情感,从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上是对如何把握各个学段文章思想感情的具体阐述,虽然阶段目标不同,但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习,抓关键语句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都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关键语句包括几种: 1、记叙文中的抒情句。通常此类句子都是直接抒发作者或者故事中主人公的感情的。 2、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通常这类句子都是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8、或者整篇文章的立场的。 3、说明文中的议论句。说明文中的议论句,常常是对说明对象的一个评点,对于说明的现象的一种看法,因此,往往也会成为概括全篇的句子。 4、 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段落首句和文章尾句。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来说,常常有一些特殊的位置,是中心句的聚集地,就是段落的首句、尾句,文章的首段和尾段等,这些地方出现的句子往往是文章或者语段的中心所在。 5、 修辞句。我们这里要强调几种修辞句,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通常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强调或者突出文章中心的,意义深远。 6、 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 这些关键语句突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其作用,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还有很多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广大教师慢慢摸索、实践,逐渐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语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一个阶段有效的教学模式。 李燕 2014年6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