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重点工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25444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重点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政重点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政重点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政重点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政重点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政重点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重点工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政重点工作汇报 尊敬的常厅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眉县县委、县政府对常厅长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民政工作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眉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个镇,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8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万,其中农业人口.万人,贫困线以下人口.56万人。今年以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省第二十次民政会议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县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全省第二十次民政会议精神 5月31日,全省第二十次民政会议召开后

2、,我县高度重视,6月3日晚,由主管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和县民政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全面传达学习了全省第二十次民政会议精神,并要求民政部门认真研究,及时制定出台具体贯彻意见。县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全省第二十次民政会议精神,审定了我县贯彻意见。月1日,召开了全县民政工作会议,全面传达学习了全省民政会议和曹厅长主要讲话精神,对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全县民政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超前规划,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截止202X年底,我县6岁以上人口达到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我县及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民政、财政、人社、老龄等部

3、门为成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眉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处,床位125张。其中,西安华西大学眉县红河老年公寓新增床位873张,滨河新区老年公寓新增床位0张,县中心敬老院床位18张、3所乡镇敬老院共有床位65张,基本达到了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张的要求。 三、创新管理,加速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县十五次党代会按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提出了社区管理全覆盖的总体目标,

4、先后出台了农村社区全覆盖工作实施意见、眉县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设置标准、眉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眉县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标准、眉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个,其余18个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力争202X年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全县已建成的1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救济优抚、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综合治理、纠纷调解、法律服务、计划生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深受各界好评。其中,横渠镇青化村、李魏村、横渠村以及金渠镇河底村四个村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示

5、范样板在全省推广,202年,我县被评为全省社区建设先进县。同时,积极对照相关政策要求,对全县5个城镇社区的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站建设、和谐社区创建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目前,全县5个城镇社区,共配备21名财政供养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全部享受公益性岗位补助,工作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个城镇社区拥有办公活动用房20平方米,社区服务网点8处,养老服务中心1个,通过宣传,3多人报名参加了市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录考试,全面达到了省市的相关工作标准和要求。 四、强化措施,着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县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出台了眉县综合防灾

6、减灾“十二五”规划,修订完善了眉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同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民政、国土、公安、水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目前,县城设立应急避难疏散广场处,县救助站综合楼即将建成投用,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和省民政厅待批,首善镇迎宾社区顺利通过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验收。同时,县财政坚持每年安排灾害救助资金30余万元,用于购买帐篷、雨衣、棉衣被等救灾装备和物资,全县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今年8月1日至9月1日,我县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强降雨过程,沿山汤峪镇、横渠镇、营头镇、齐镇局部降雨量达到0m以上,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

7、元,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灾情发生后,我县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管理系统,及时、科学、全面开展了灾情核报工作。同时,根据灾情,迅速启动了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时对部分重灾群众发放了救助资金,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五、多措并举,切实抓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始终坚持把退役士兵安置作为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认真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纳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实行用人单位和安置对象“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办法,将在部队表现好,有专业特长的退役士兵推荐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就业。同时,积极宣讲自谋职业有关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全县

8、共发放自谋职业费8万元,办理自谋职业7人。坚持每年为待安置人员发放待分配期间生活费,着力解决安置人员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待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全面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会议精神,及时召开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会议,印发各类宣传资料多份,全县共有7名退役士兵申请参加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陕汽技工学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今年7月份,由民政、人社等部门牵头,为退役义务兵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的特长及喜好,进行了汽训、钳工、电焊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参训率达到

9、0%,合格率95%。 六、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我县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76个,其中社会团体6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个。社会团体中农村专业经济协会35个,占社会组织的58.3%,行业性协会13个,专业性协会、联合性协会7个,公益类慈善协会1个。今年新登记社会团体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为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一方面,定期召开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会和培训会,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和行业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登记管理及业务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在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县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0个,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率达到75以上。同时,严格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

10、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指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今年上半年,组织专人对全县社会组织进行年度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对不符合法规政策的社会组织,坚决予以取缔,共取缔社会组织2个。 七、长远谋划,全面推进殡葬改革 为进一步加快殡葬改革步伐,结合全县实际,积极启动了占地50多亩的眉县公墓建设,正式命名为灵龙山人文纪念园(公墓),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西安设计院进行了勘测和设计。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00多万元,实现了专用道路全线贯通,并对专用道路及墓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墓区水、电、通讯及办公用房已建设完工。今年共修建墓穴20多个,对县城周边开发及重点项

11、目用地内的墓地实施统一搬迁。同时,按照关中大地园林化的要求和“精致、美观、整齐、大方”的整治标准,投入310多万元,集中开展了主干道路两侧农村墓地和零散坟地的绿化整治工作,对县境内310国道、西宝高速、法汤高速、关环线、姜眉路、河营路等条主干道路两侧51处坟地进行了全面绿化,栽植米以上塔柏、雪松、侧柏等苗木1067棵,绿化总长度1900米。 八、积极探索,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 围绕优抚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确保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在全市率先推行重点优抚对象到县、镇医院住院就诊“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县02X名重点优抚对象凭医疗优惠证到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均可直接办理合疗报销和重点优

12、抚对象医疗救助,赴外地就诊后,持县合疗办批件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合疗报销时,可同步办理医疗救助。今年以来,共救助优抚对象8名,拨付救助费用11.8万元。二是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重点优抚对象定点限额就诊制度。将全县“三属”、71级残疾军人、在乡复员老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0年代以前参战参试人员纳入定点限额就诊救助范围,优抚对象持定点限额就诊证到各定点医院看病,在规定限额内全部免费。今年以来,为62名享受定点限额就诊的优抚对象下拨了816万元医疗救助费,基本上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门诊困难。三是抓好义务兵优待金发放工作,今年4月份,按照宝市民发02X5号文件精神,重新确定了优待标准,农村义务兵优待标

13、准为每户426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0%,城镇义务兵优待标准为每户2765元,达到了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截止9月底,全县累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76.8万元,发放“三属”、残疾军人等抚恤补助费4262万元。四是加强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通过普查,计划将全县登记的8座零散烈士墓集中搬迁至眉县公墓,进行集中管理。 九、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始终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不断创新社会救助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城乡困难群

14、众社会救助实施细则,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救助什么”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项社会救助制度大胆创新,积极实施“+”的一体化社会救助工程,对困难群众实行分类救助,消除了现有社会救助制度的空白点和缝隙。同时,进一步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由民政、公安、卫生、综合执法等部门负责,加强上街巡查和主动救助,确保了县城街路无流浪未成年人。二是全面实施“阳光安居”工程。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制定出台了眉县“阳光安居”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整合民政、财政、住建、扶贫、残联等相关资金,计划利用4年时间,把居住在危漏土坯房、草房、土窑洞及沿山独居的困难群众搬迁到交通便利的村庄、集

15、镇、乡镇保障性住房或社会养老中心,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确保X年末全县所有困难群众都能住有宜居。今年,在全县8个镇123个行政村实施搬迁或重建,对95户无能力建房户由县上全额补助,村组具体实施,彻底解决其居住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重建125户,4个集中搬迁点中,横渠镇河滩村整体搬迁2户已全面完工,正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槐芽镇肖里沟村2户整体搬迁户房屋主体已经建成;齐镇南寨村和横渠镇青化村正在建设。三是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彻底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认真落实农村合疗和大病救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拿出10万元,在卫生部门设立困难群体社会医疗救助基金,有效解决了部分特殊困难群众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问题。同时,对因病致贫家庭,在核实相关情况后,将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除领取一定的生活补助外,在住院费用报销中给予大幅度优惠;对因危重疾病、车祸、溺水、矿难、火灾等重大事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经县社会救助一体化联席会议审批,依照困难程度予以救助,最高救助金额000元。四是下功夫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先后出台了眉县特别困难家庭学生高等教育救助办法和眉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凡普通高考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困难群众子女,给予一次性500元的入学救助。考取大专以上学校的学生都可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