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5332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2)教学设计四、典例精析【例】(福建理综)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图4-1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图4-1A. a B. b C. c D. d【精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

2、(如 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B正确。【答案】B【例】、(2001天津、山西理综)有人设计了下了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二、方法步骤与结果(一)制备琼脂块(如图4-2)图4-2 (二)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4-3)图4-3基端顶端基端顶端琼脂块(b)图4-4(三)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4-4)。三、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

3、:“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一)、(二)、(三)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精析】题干中已明确告知“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题目中实验步骤已证明了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中部的顶端运往下端,尚未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倒转过来运往上端。” 题意所要求证明的正是这一点。补充方法、步骤时最好参照给出的结果,用绘图的方法表示,简单、明了。【答案】补充方法步骤和结果

4、(一):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倒放,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补充方法步骤和结果(二):取补充(一)下面琼脂块(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胚芽鞘不弯曲【点拨】补充的实验,假如胚芽鞘中间部分不倒放,而是将含IAA的琼脂块放在下面,不含IAA的琼脂块放在上面,那么空白琼脂块中不含IAA,据此就不能得出“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倒转过来运往上端。”的结论,因为此设计有两个因素影响结论的得出:一个是它本身不能运,另一个是重力是否阻止IAA向上运输。这样设计就引入一个无关变量-重力。【例】(08广东卷) 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

5、请予以完善。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1) 材料与方法(1)家兔12只,2.5 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 ml,0.5 h滴定。(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2) 结果与分析(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 (2)原因: (3) 讨论(1) 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2) 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精析】根据水分调节的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

6、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每组的实验兔子应用几只.为了更好说明NaCl溶液对尿量的调节,再增加一组实验,该组注射低于0.9%NaCl溶液。【答案】(1)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比较:甲乙丙(2)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1.5%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蒸馏水。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所以丙、乙、

7、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 【点拨】实验结果的分析重要的是分析实验的过程是否能达到目的。兔子内环境的渗透压与0.9%NaCl溶液渗透压相当,所以注射的NaCl溶液要有三组。【例】:(xx年全国卷-30-)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精析】该题目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的预实验。既然要确定适宜浓度,那一定要设置高于、低于、近似于适宜浓度

8、三个组。不需要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答案 】 在该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和高于高浓度的范围的增加一系列的浓度梯度以及在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取消蒸馏水的对照组。原因是生长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可以促进扦插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促进作用。【点拨】本题是考察设计思路的,等量原则等不要求。一般回答实验设计思路时,主要回答自变量如何控制,因变量怎样呈现,如何设置对照。【例】(07宁夏理 )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

9、同温度,如图4-5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图4-5(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不变色的试管是_,不变色的原因是_。(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精析】:考查温度

10、对酶活性的影响。发芽的玉米籽粒中有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对淀粉的催化程度也不相同。400C条件下酶的活性比200C情况下强,催化分解的速度快,产生的麦芽糖多,因此加入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加热后颜色较深,1000C情况下,酶因高温失活,因此试管中没有反应。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三支试管都变蓝说明三支试管中都有淀粉存在。要确定酶的最适温度,要增加试管数量,并设置成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酶的最适温度应位于砖红色最深的两个试管之间,或者就是砖红色最深所对应的试管。【答案】(1)A和C C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 E 酶失活()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11、)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它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点拨】注意此题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时,温度间隔应该相同。【例】(08北京理综)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4-6-表示实验步骤。图4-6请回答问题:(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上看,蓝藻属于 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 ;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 。(2)引发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 (是、不是)蓝藻生长、繁

12、殖所必需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3)图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4)图中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 。(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精析】本题实验涉及平行重复原则和对照原则。【答案】 (1)原核第一营养级自养需氧型 (2)不是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 (3)对数 (4)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 。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蓝藻

13、培养液(5)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点拨】进行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使结果更可靠。重复实验时应注意取材的随机性和典型性。【例】.(xx重庆理综).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4-7所示:图4-7(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中,此结构最初由发育而来.(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糖类在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作用生成相对应的.(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其原因是.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1)实验原理:蛋白质,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2)实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