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21464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初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例1)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 名_学 号_ 年 月 日2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在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金融系统也表现出全新的态势。在新常态下,国内金融会突破大中型公司、高阶层群体对金融服务的垄断,不再只关注金融规模的扩展;而是非常关注发展个人金融、小微金融,为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服务,关注自身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就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部分,也是新常态下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系统两部分创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探究优先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会为国家

2、新型城镇化发展准备强大且稳定的扶持,也可以加快经济结构改善,减少贫富差距,因此具备明显的现实影响。关键词:新常态;农村惠普;金融目 录一、引言1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概述1三、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2(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普及率低2(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地理分布不均衡2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2(一)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主体单一2(二)农村普惠金融缺乏相应的管理考核体系3(三)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类型单一3四、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4(一)金融机构建设主体多元化4(二)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经营管理考核标准4(三)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5参考文献6一、引言2015 年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持续促进普惠金融,让全部市场主体都可以得到专业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的创建逐渐变成我国金融变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普惠金融系统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局势中,国内金融发展需要处理下面的问题:第一金融服务群体不公平。农民等收入不高的群体无法得到金融服务,进而造成贫富差异更加显著,社会纠纷深化;第二金融结构不均衡,造成经济资源在产业以及地区之间的分配显著失衡,不利于经济长久稳定进步。本文站在农村发展的角度上,在整理普惠金融分析结果以及充足经验的前提上,融合国内目前经济、农村发展计划以及现在农村金融的现实状况,从众多层面对国内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开

4、展深入分析,且指出处理方式和意见。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概述(一)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的概念就是:可以高效、全面的为国内全部阶层以及人群,特别是可以为贫困、收入低的人群准备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定义的指出并不只是金融理论的关键创新,此外对全球消除贫困事业也有重要的作用。其重点概念涵盖下面众多部分:第一,普惠金融体系重要目标人群包含下面三类:一农村、城市贫困以及收入低的人;二是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三小微公司。第二,普惠金融体系凸显金融平等的观点。也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相同金融服务的权利。第三,普惠金融体系关注利用金融服务,促进偏远区域的长久发展,提升贫困、低收入人员的生

5、活质量。(二)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意义首先,提高农民资本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我们把经济的基本要素分为资本、劳动力、科技。而我国农村居民是劳动力的主要供给主体。在我现行的经济状态和分配制度下,资本的回报率要远远的高于劳动力和科技,造成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让农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投资,在经济中享受更多资本的话语权,从而分享到资本带来的回报。农村普惠金融不但让农民更便捷的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且提高了农民的资本性收益,缩小贫富差距。其次,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将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将为农业产

6、业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扩大农村服务型需求,化解过剩产能,扶持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三、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普及率低2009年7月,银监会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提出了3年内设立1 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远景目标。截至2011年末,全国组建了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12年末也仅达到845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到:“新型农村机构加快发展。年末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各类新型农村机构共计6 923 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占比87.8%.”推算得

7、到。数量虽有所增长,但未能实现规划。此外,2012年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约为28 960人,总资产为4 267.8亿元, 分别占全国银行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8.57 和3.43 。 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乡村人口数量64 222万人, 乡村农户数量17 839万户计算,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服务于农户的比率仅为0.00016人/户。 无论从机构数量, 还是从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来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势力”范围过小, 很难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中国西部地区除村镇银行占比较东部地区略逊外,其他两种类型的机构比重在全国均为最

8、高。中国东北部地区三种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比重最小、数量最少,其中,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占比仅为中部地区的1/2,仅农村资金互助社占比与中部地区持平,而其与东部和西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对于以农业为主、经济不发达、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的东北地区,若不能尽快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以支持农业经济增长,则与其他省份的相对劣势必将继续扩大。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一)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主体单一在之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国内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参加金融组织创建的准入要求繁多,导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到金融体系创建中,导致国内农村普惠金融系统由政府单个主体所引导的现状。农村普惠金融系统的发展,因为政府主

9、导而导致其丧失活力,效率降低,无法发挥自身功能。其还是国内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变成当前局面下国内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政府主导创建的国内农村金融体系主要问题为:第一,金融组织可持续性不强。因为政府干涉,并未遵照市场发展规律,金融组织简单的进入到农村,并未将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相融合,导致金融组织的可持续性差,建立一段时间之后就关闭甚至远离农村。第二,金融组织效率不高。政府主导中的金融组织,使用行政化的监管运作制度,贷款等金融服务审批流程繁多,时间很长,效率不高。第三,权利寻租明显,出现腐败问题。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系统,拥有权利的人缺少合理的管理,权利

10、寻租问题显著,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变成本地区当权者的提款机,金融服务并未具备普惠贫困、低收入人群的功能,反之却催生了金融腐败问题,导致国内矛盾持续增加。(二)农村普惠金融缺乏相应的管理考核体系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所需要处理的主要内容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国内农村的金融组织实地网点普及率很低,金融普惠的关键工作是促进农村金融基础设备的发展,提高农村金融组织服务网点的数目。国内农村民众即便人数众多,然而密度不高,农村民众居住地区并不集中,导致国内农村金融组织普及需要创建充足的物理网点,需要投放充足的人力、物力,建设费用很高,导致金融公司不想去农村地区发展,只设置少数乃至并不设置农村金融组织网点。此外,

11、因为国内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创建并未修订对应的管理审查指标,在一定层面上强化了以银行为典型的传统金融组织对创建农村金融服务系统的排斥性。修订相对健全的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管理审查系统,减少农村金融普及的费用,提升农村金融的使用人数,就变成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系统创建所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三)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类型单一在国内农村可得到的金融服务中,存贷款业务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此处主要是贷款业务,存贷比值明显不对应,特别是对于并不具备抵押物的大部分农村家庭以及个人来说,贷款就变成了奢求。如此就导致,国内农村民众的储蓄资金被持续的传送到农村,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持续增加了城乡差距。农村金融服务非常

12、简单的关键因素就是下面三个部分:第一,银行类金融组织的服务自身出现显著的问题,去除存款服务之外,其余金融产品以及业务大部分都设置相对高的准入门槛以及严苛的准入要求,因此对贫困、低收入的农村人群来说就表现出一定的排斥性。第二,农村民众并没有抵押产品。国内信用系统并不健全,农村征信系统甚至是一片空白,此外在之前的政策制度下,农民缺少可抵押的实际物品。因此就导致农村家庭以及个人无法得到贷款。第三,农村非银金融组织数目少。在国内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中,保险、券商、金融租赁、信托等相关企业以及其余全新农村金融组织在国内农村非常少见。此处部分组织在农村基本上并不存在,导致农村民众的理财以及投融资方式非常

13、少,只可以使用银行存款服务。四、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一)金融机构建设主体多元化现在,政府所管理的农村普惠金融系统并未发挥现实作用。在目前的环境中,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清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承担关键作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在农村创建普惠金融体系需要将市场当做导向。然而因为国内大多数农村经济基础并不好,产业化水平不高,信息明显不对应,信用系统丧失,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出现很高的风险,众多资本并不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只依赖市场发挥作用的话,农村普惠性金融系统的现实效果无法被激发出来。在政府以及市场主导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失灵的时候,有关专家对农村普惠

14、金融体系发展指出了全新的想法,也就是:将市场当做导向,让政府参加进来。详细的说:减少金融组织创建的标准,持续吸收民营资本、产业资本参加到普惠金融系统的发展中;激励农村民众以集体或个人持股方式参加到金融组织中。其中政府不只要参加进来,也需要激发自身职能,引领、制约市场,创建且维护合理、稳定的市场秩序,促使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更加多样化。(二)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经营管理考核标准国内农村金融组织的覆盖率不高,资金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大。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中需要促进农村金融相关设施发展,提升金融组织营业网点的覆盖率,为农村民众准备更加方便的金融业务。详细方式就是:提高 ATM 机数目,宣传银行卡的使用效

15、果、增加农村金融组织营业网点。农村普惠金融系统发展很慢、资金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大的关键因素是管理者并未创建农村普惠金融的运作管理审查体制,地区金融组织管理者因为个人利益,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修订相对健全的普惠金融体系考核规则,可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金融组织对农村资金扶持政策、服务质量三部分设定考核参考要求。比如,每个村落都增设 ATM 机数考核为大于等于1,一般 1到3 个村拥有一个金融组织营业网点。运作管理要求的修订可以从金融系统内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系统的发展,从本质上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品质。(三)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持续增加以村镇、农村商业银行为重点的银行类金融组织,将村镇银行的设置当做平常的事情。在国内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制度中,村镇银行的规模化设置,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满足农村民众和公司的存取款、贷款、理财等现实金融服务需要。 第二,扶持、刺激保险组织在农村设置运作网点,且开创性的设计出现实需要的保险产品,特别是农村地区需要的农业巨灾保险以及疾病保险。增加符合全新运作主体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