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措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200861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质量通病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质量通病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质量通病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质量通病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措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质量通病治理的基本目标: 通过对公路质量通病的治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程序,进一步落实“四制”管理,加强施工自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公路建设基本消除质量通病。二、管理措施 1、强化对通病治理的领导,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和自检体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做到现场有人管,有人检,层层把关、层层落实。 2、提高对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经常开会沟通以往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和办法,列举出不成功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让管理者、施工者、自检人员等全方位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意识。 3、狠抓落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规范行为,杜

2、绝各种违规行为,项目经理部专门筹集一笔资金,对治理质量通病加大人员、材料设备的投入,对于治理好的奖,治理不好的罚,让质量与工人效益挂钩,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奖金额度由项目经理部全体成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协商敲定,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4、质量问题做到层层检测层层汇报。三、技术措施: (一)、翻浆1、现象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2、原因分析2.1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过多。由于其水稳性差,遇水后软化,在行车作用下浆水上冒。2.2低温季节施的半刚性基层,强度增长缓慢,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与雨水作用下使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浆水。2.3冰

3、冻地区的基层,冬季水分积聚成冰,春天解冻时翻浆。2.4沥青面层厚度较薄,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和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翻浆的形成。2.5表面处治和贯入式面层竣工初期,由于行车作用次数不多,结构层尚未达到应有密实度就遇到雨季,使渗水增多;基层翻浆。3、预防措施3.1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的上基层。粒料级配应符合要求,细料含量要适当。3.2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3.3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应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3.4表面处

4、治和贯人式面层经施工压实后,空隙率仍然较大,需要有较长时间借助行车进一步压密成型。因此,这两种类型面层宜在热天或少雨季节施工。4、治理方法4.1采取切实措施,使路面排水顺畅,及时清除雨水进水孔垃圾,避免路面积水和减少雨水下渗。4.2对轻微翻浆路段,将面层挖除后,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4.3对严重翻浆路段,将面层、基层挖除,如涉及路基,还要对路基处理之后,铺筑水稳性好、含有粗骨料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用适宜的沥青结构层进行修复。并做好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积水的技术措施。(二)、施工接缝不顺1、现象基层表面拼缝不顺直,或在拼缝处有明显高低不平。2、原因分析2.1先铺的混合料压至边

5、端时,由于推挤原因,造成“低头”现象,而在拼缝时未作翻松,直接加新料,由于压缩系数不同,使该处升高。2.2先铺的边端部分碾压时未压,后摊铺时部分接下去摊铺,虽然松方标高一致,但先摊铺部分含水量较低压缩性较小,碾压后形成高带。2.3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拼缝未搭接好。先铺段边缘的成型密度较低;后铺段搭接时抛高又未控制好,碾压后形成接缝不顺直,或高或低。3、防治措施3.1精心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段落和纵向拼缝,减少接缝。3.2在分段碾压时,拼缝一端应预留一部分不压(35m)以防止推移、影响压实,同时又利于拼接。3.3摊铺前,应将拼缝处已压实的一端先翻松(长度约0.5lm)至松铺厚度,连同未压部份及

6、新铺材料一起整平碾压,使之成为一体。对横向接缝压路机可以横向碾压以利端部压实。3.4人工摊铺时,尽可能整个路幅摊铺,以消除纵向拼缝。摊铺机摊铺时,应考虑新铺的一端要与已摊好的结构层有0.5m左右的搭接,发现接缝局部漏料应随即修整。待第二幅摊好后,再开始第一幅的碾压,以防止碾压时的横向推移。(三)、压实度不足1、现象压实未达到规范要求。在压实度不足的面层上,用手指甲或细木条对路表面的粒料进行拨挑时,粒料有松动或被挑起的现象发生。2、原因分析2.1碾压速度没掌握好,碾压方法有误。2.2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焦枯现象,沥青丧失粘结力,虽经反复碾压,但面层整体性不好,仍呈半松散状态。2.3碾压时面

7、层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沥青虽裹覆较好,但已逐渐失去粘性,沥青混合料在压实时呈松散状态,难以压实成型。2.4雨天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内形成的水膜,影响矿料与沥青间粘结以及沥青混合料碾压时,水分蒸发所形成的封闭水汽,影响了路面有效压实。2.5压实厚度过大或过小。3、预防措施3.1在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行进速度须慢而均匀。碾压速度应符合规定。3.2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方向前进,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3.3沥青混合料拌制时,集料烘干温度要控制在160C一180C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沥青出现焦相,丧失粘结力,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和整体性。3.4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

8、,碾压温度过低会使沥青的粘度提高,不易压实。应尽量避免气温低于10或雨季施工。3.5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0cm,最小厚度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1.5倍(中、下面层)或2倍上面层。压实度应符合规定。4、治理方法 压实度不足的面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害,一般应予挖除后重新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四)、路面面层离析1、形成原因: (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筑面层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 (2)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 2、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 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

9、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 (3)运料装料时应分至少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料滚落锥底。 (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的2/3以上。(五)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1、形成原因:(1)装卸、摊铺过程中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 (2)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 (3)碾压温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装料过程料车前后移动,运料车应覆盖保温。 (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器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 (3)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路机的重叠和压实遍数。(

10、六)、枯料1、形成原因: (1)砂及矿粉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 (2)集料孔隙较多。 2、防治措施: (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 (2)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废弃。 (3)对孔隙率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七)、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 1、形成原因: (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偏大或偏小。 (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 (4)油石比控制较差。 2、防治措施: (1)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 (2)确保生产油

11、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 (4)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 (5)严格控制压实度。(八)、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 1、形成原因: (1)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 (2)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 (3)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 (4)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合比误差下限值。 (5)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 2、防治措施: (1)保证石料的质量和均匀型。 (2)对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 (3)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的范围内。 (4)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 (5)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

12、。 (6)将每日沥青用量和集料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 (九)、沥青面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 1、形成原因: (1)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 (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 (3)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 (4)碾压程序不合理。 2、防治措施: (1)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 (2)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 (3)控制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压实度为限,不要超压。 (4)应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压用钢轮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十)、沥青面层厚度不够1、形成原因: (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 (2)施工时未根据每

13、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 (3)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试好。 (4)基层标高超标。 2、防治措施: (1)试铺时仔细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 (2)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 (3)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十一)、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1、形成原因: (1)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2)基层开挖海槽埋设管线。(3)通道沉降缝、搭板尾部与基层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 2、防治措施: (1)处治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减少基层横向裂缝。 (2)基层开裂处、桥头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缝处顶面铺设玻纤网,以降低对面层的影响,减少面层横向裂缝。(十

14、二)、沥青面层污染 1、形成原因: (1)交叉施工,运料车行驶滴油撒料造成路面被污染。 (2)其他工程施工产生的砂浆污染。 (3)浇水产生泥水污染。 2、防治措施: (1)实行路面交通管制,规范施工车辆行驶线路,禁止车辆滴油撒料。 (2)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尽可能完成会产生污染的工程。(十三)、沥青面层平整度超标1、形成原因: (1)摊铺机及找平装置未调整好致使松铺面不平整。(2)摊铺过程中停车待料。 (3)运料车倒退卸料撞击摊铺机。 2、防治措施: (1)仔细设置和调整,使摊铺机及找平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试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确保摊铺连续、均匀的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不得时快时慢,做到每天摊铺仅在收工时才停机。(十四)、路缘石折断或缺角破损1、形成原因: (1)预制钢模变形。 (2)混凝土强度偏低。 (3)运输路缘石时野蛮装卸,将路缘石摔断。 2、防治措施: (1)注意模板的拼装及接封的处理。 (2)禁止使用破损折断的路缘石,折断路缘石应废弃。 (3)禁止野蛮装卸路缘石。(4)提高混凝土预制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