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1934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摘要】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什么是自我管理?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及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通过每个幼儿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文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个人行为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幼儿的互督、自律的守规行为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已十分有意义。但是较长时间以来,幼儿

2、园较偏重对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我管理能力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当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后,自然而然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发展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一、 从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实行自我管理。 幼儿已经有很强的辨别,分析,思考,探索能力,以前我们常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幼儿行为,而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为规则总是利于别人的,于是他们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纲要强调,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的同时,诸如独立、自

3、制、合作等终生受益的品质,也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之中了。实际上,不从内在动机出发,不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幼儿则会长久地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而激发内在动力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孩子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幼儿才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如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的区角与内容,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法,自己寻找玩伴及决定与同伴的合作方式等,活动中真正体现从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二、 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体验我能行意识.(一)引导幼儿参与制定规则。 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

4、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而孩子的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让孩子通过讨论:“每个活动环节可以做些什么?,孩子自己制定出活动的规则,如上厕所,排队、进餐、午睡、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教师还需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引导幼儿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玩具摆放的规则,教师把它交给由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体验了我能行,发展了自我管理能

5、力,才能快乐,满足。(二) 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规则的作用,共同遵守. 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制定群体规则,共同遵守。尊重幼儿自身人格,教师把幼儿当成自己工作的第一鉴定者,开展“如果你是老师”、“假如没有规则”等探讨活动,师幼换位,让幼儿明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知道个体必须遵守群体规则才能人人快乐,没有群体规则就没有个体公平等道理;组织“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听你们指挥” “你需要老师怎样做”等机动活动,了解幼儿需求,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及形式,共同制定活动要求,约定群体规则,参与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幼儿内在需求得以满足,自我建立的规则就更容易内化为自身真正的行为,达到制定规则个体

6、参与,遵守规则群体响应,个人与群体和谐统一的良好效果。1、强化自我管理能力,使幼儿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 只有使幼儿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活动更顺利,与人与己都有利,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规则才具有实际意义. 案例:班上的一个孩子没在位置上喝水,另一个小朋友就跑来告状:“老师,他没回位置喝水!”老师走过去问那个孩子,他说:“在这喝很方便,一下子就喝完了,为什么非要到座位喝呢?”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霎时想到:是呀,为什么一定要回位置喝呢?第二天,在孩子们喝水前,老师把这件事情跟大家讲了,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一些小朋友说:“是呀,没什么不好的,我在家也这样的。”有的孩子连忙反对说:“不

7、行,要在那喝的。老师说:“这样吧,既然大家争执不下,那就试试.现在请女孩子去喝水,然后就站在那儿喝。孩子们来了兴致,有的小朋友接完水就在那喝,几个小朋友回到了座位上,一个小朋友堵在了热水壶那喝,别的孩子在那无法接到水就大喊:“老师,我们没法喝水.老师一直在旁边静静的观察他们,只听见一个孩子说:“看来站着喝水不行,太乱了。”有个孩子就跑过来说:“老师这样没法喝啊,人多一碰就洒了。”等小朋友喝完水后,老师问:“你们觉得今天喝水怎么样啊?”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行,太乱了.”“那你们觉得怎么做才合适呢?经过讨论,最后小朋友们达成了共识:要是喝水的人多的时候,最好是回到座位上去喝;要是喝水的人

8、不多,可以站在暖水壶附近喝,只要不影响他人就好。 规则应该是灵活可调的,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孩子们,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让幼儿照着去做,而很少去考虑合理性。其实,到了中大班,孩子对事物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有自己的思想了.可以让他们针对问题进行一场“讨论会”通过共同讨论,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出真正服务于他们的活动规则,而这也更利于孩子们理解和感受规则的作用,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自觉遵守。2、让环境感染幼儿的行为。 幼儿在活动室内外能否自主学习,当然要视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而定,但环境中的规划和设计无疑是感染幼儿行为很重要的关键,只有让幼儿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

9、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幼儿真正内化自我管理能力,真正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1)通过分割的环境暗示,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争执和矛盾. 在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教室划分为动静区,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把活动区合理地分割开来,并保持通畅,使幼儿知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合适的场地选择活动内容等具体要求。在区域内挂上适量的工作牌;将座位安排成半圆形,让幼儿可以看到彼此及展示的物品,同时可以起到鼓励幼儿参与的作用等。(2)通过设计标志的环境暗示。通过设计标志的环境暗示,可以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的规则,玩好后整理物品的规则,形成互督行为。为指引幼儿

10、进行合作的行为,可以根据班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在活动区玩出的半成品该怎样提醒别人不要破坏 ”“怎样提醒小朋友用肥皂洗手 ”“如何提醒大家爱护自然角的植物 ”“如何提醒大家因地滑而滑跤”等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设计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大家都来遵守需要注意的规则。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应遵循的原则:一、 保证规则中的适应性原则。 一张一弛是生活之道,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也应如此。制定适度而良好的规则,群体会呈现出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的管理效果;而过度的规则要求,则会使群体出现毫无活力、死气沉沉的状态。作为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必要的规则要求下,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创造的机会

11、。多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放手让幼儿自由交谈,自由游戏。如:在每天饭前饭后的时间,我们的规则是不大声喧闹,不影响同伴进餐,幼儿可以自由地与同伴讲话,说笑,玩自己的玩具.又有让幼儿轮流当一日活动不同环节中的常规“小督察”“小领导”,在活动中幼儿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等等。幼儿虽然生活在规则下,但仍充满自由,有张有弛,他们并不觉得受拘束。二、注重规则中的个体差异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一般会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颁布规则和要求.同时,每个幼儿都与众不同,与其他幼儿相比,都有长处优势、不足劣势,教师发现儿童的特点,鼓励幼儿的强项,改善幼儿的弱项,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以

12、更亲近孩子,更尊重孩子个性的方式,将规则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如:劳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选的活动区展开了劳动,动作快的小朋友早早地把自己份内的活动区擦干净了,而一些动作比较慢的孩子还在认真地劳动着,这时候,老师就会问那些还在劳动的小朋友:”你们需要帮忙吗 有些孩子会说:我需要你们的帮忙。也有些孩子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劳动结束后,得到别人帮助的孩子会感到高兴,而不需要帮助的孩子也会为自己完成了劳动任务感到高兴.由于老师尊重了不同个性的孩子们,使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遵守劳动规则,由于孩子们都知道我们劳动的意义,所以每次劳动活动时,孩子们都会自觉遵守劳动规则,完成劳动任务

13、,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既清洁又美观.三、把握规则与尊重的和谐统一原则. 规则中体现尊重,尊重里伴随规则,规则和尊重是和谐统一的,没有尊重的规则,它是僵化的,过时的传统。比如,教师要求幼儿”规规矩矩地坐着:双手平放在腿上,挺直腰板,紧闭嘴唇,举手发言时,手要统一老师的标准举,否则不准发言,甚至还要练习举手的常规.有的孩子因为积极发言,或一时冲动抢断别人的话,就会遭到批评.幼儿不明所以地被迫遵守着各种各样的老掉牙的”规矩,没有”为什么,只有”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请看下面两种方法制定的规则,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不能看书,上课不准插嘴,不要破坏玩具”和请在需要时间看书,上课请举手发言,请轻拿

14、轻放,爱护玩具”,这两种规则的制定看上去虽然讲的同一件事,但是前者有利用强势压迫使人服从的感觉,这种披着教育外衣的精神强制只能导致儿童心灵的压抑与封闭;而后者有着尊重的成分,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收益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定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做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制定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幼儿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如班上有两位小朋友做任

15、何事动作都很慢的现象,于是老师采用了由大家讨论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使幼儿感到生活内容是可以预知和掌握,从而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同时做事动作慢的现象逐浙消失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使规则的实施更快更稳。二、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 幼儿最相信教师的话,也最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一方面使幼儿从教师的行为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教师所讲的社会规则是可信的、有益的,从而去积极行动;另一方面是幼儿学有榜样.教师以自身的智慧、人格、求知精神、品质等来感染幼儿,增强了规则的吸引力,保证了教育的有效性。三、注意做到一致性,一贯性。 1、主配班老师的一致性要求很重要。只

16、有要求一致,才能使幼儿更明确目标,无论孩子在谁的面前,都能按规则要求去做,深化自我管理能力。 2、幼儿园和家长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得到家长的密切合作,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并使幼儿在将来也能受益。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会让他们知道在今后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有利于自己与他人,从而最快的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参考文献: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 向瑞吉欧学什么3 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