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15936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摘要】博物馆承载智慧的启迪、钩沉历史、知往鉴今、陶冶情操。文物 的不可再生性,文物作为国之瑰宝、人文荟苹,决定博物馆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博物馆火灾的特性和危害,分析了火险隐患,探讨了防火措施和安全 管理对策。【关键词】博物馆防火安全刖言博物馆作为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革命、历史、军事、文化、 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或标本的机构,是保存、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 重要载体。一般而言,博物馆通常由陈列厅(室)、藏品库房、管理办公用房等部 分组成。因博物馆具有观众流量大、藏品价值高且易损伤等特点,消防安全工作 尤为重要。一、博物馆的火灾特性及危害1

2、、博物馆建筑结构利于火灾蔓延按照展阵的需要,博物馆建筑一般为回廊式结构。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建 筑内空气流动加强,空气强流动是造成火灾蔓延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安防、 展阵和建筑的需要,建筑内设置很多管道竖井,如电缆井、管道井、通风道、楼梯 间等。在设计或施工中,若未按防火规范进行科学设计,或施工方未按设计正常 施工,或防火处理不合理,火情一旦出现,竖井立刻演变成高耸的“烟囱”,发挥 强大的拔气作用,加速火灾蔓延。2、人员疏散困难博物馆观众多而杂,平面疏散距离较长,而陈旧的建筑内唯一的疏散设施只 有楼梯,因此,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 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3

3、、火灾与救火的双重伤害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博物馆是保护和贮 藏文物的重地,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易燃性古字画、丝绸类等宝贵文物的 永不复存。另一方面,在救火过程中,又容易造成装裱书画和彩绘壁画等珍贵文 物的二次伤害。二、对博物馆火险隐患的分析认真分析博物馆火险隐患,主要原因在:1、用火不慎因用火不慎造成博物馆和古建筑火灾,主要存在两个面的问题。一是日常生 活用火不慎,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和改革形式展开,有部分博物馆和古建筑文保 单位为了开展经营,增加博物馆收人,在博物馆和文保单位旅游区周边,居民乱 塔建的易燃棚,并长期使用液化石油气、煤炉等烧菜烧饭及经营活动,危险

4、性很 大,周边一旦发生火灾,博物馆和文保单位恐怕在劫难逃。2、电器设备使用不当博物馆电器设备的安装,虽然使用上都有严格控制。但是,由于博物馆为了 吸引观众,经常举办一些临时展览,有外单位人员进行施工,造成电线临时乱拉、 乱接的现象经常出现,有的电源线就直接用两根铜线插人电源闸刀内;有部分博 物馆和文保单位,为了增加经营收人,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经常拍摄电影、电 视、广告片等,使电器设备用电量无疑会有增加,使博物馆用电超负荷,长期超 负荷运转,会引起变压器起火,电器短路等。3、吸烟、乱扔烟头博物馆和一些文保单位内是严禁吸烟的,但是观众和游客在参加陈列时不吸 烟,走出陈列区就吸烟,由于有些博物馆古

5、建筑历经千百年风干,耐火等级较低, 周边环境不利,极易由小火而酿成大祸,观众和游客没有这面安全意识,吸烟后 将烟蒂乱丢,造成火灾。4、消防设施不全有的博物馆消防设施不全,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和古建筑博物馆,由于经 费不足,年久失修,房屋陈旧,没有避雷设施,领导不够重视等。消防设施和安 全责任不够落实,消防灭火器材没有按规定配备,有些博物馆虽然有消火栓及部 分灭火设备,但大多数为应付检查,消火栓不是没有水,就是年久失修,已经无 法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就是因为灭火器材和设施不管用而无法及时扑救,酿成的 火灾事故。5、电器设备陈旧老化有些博物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电器设备严重陈旧、老化,在大量使用照明

6、灯、灯箱,为了布展效果使用射灯,极易因电器使用过多超负荷,造成短路和漏 电现象,引起火灾,或电器设备不堪重负,起火引发火灾事故。三、博物馆的火灾防控对策1、把好新建馆的消防设计“源头关”设计阶段,按照消防现有规范和文物要求对消防设计进行审查,把好源头关, 加强对装修材料的监督检查力度,划分科学合理的防火分区,设立畅通的疏散通 道。2、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全馆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的 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有效的火灾隐患发 现、整改、预防机制,把火灾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3、新馆消防系统要充分考虑可用水源既要保证外网有充足的市政水源

7、供应,又要深入挖掘馆内自身可能水源。比 如某省馆,在馆的四角设置3 m深水池,平时做为喷泉池。一旦发生火情,保障 初期救火的水源供应。4、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若博物馆出现火情,重在扑救及时,自动消防设施的及时启动将起到决定性 作用。在平时,对消防设施要做到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经济条件容 许的情况下,为技术人员创造机会到消防安会部门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确保操作、维护和保养消防设施。四、博物馆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1、规划建设方面新建博物馆的建筑,除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还必须做 到,钢屋架结构应喷涂防火涂料,以增强耐火性能,吊顶装修应采用轻钢龙骨等 非燃烧材料。博物

8、馆应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 范中第5.1.1条规定,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 500m, 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m,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m。陈列 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 500m,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 1000m。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任何火灾的预防工作都离不开消防组织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消防组织的建设 要目标明确、工作内容清楚,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内应逐级建立火灾安全领 导小组,确立防火负责人和专职防火人员,层层落实防火岗位责任制。要针对博 物馆实际,明确馆内重点要害部位,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要经常 进

9、行消防知识教育,禁止人员吸烟,严格实行动火审批制度。3、电气安装方面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任何灯具的布置都应避 开可燃物。灯尾线应套耐高温材料的套管进行保护,日光灯的镇流器不允许安装 在可燃物件上,更不得安装在吊顶内,须做好散热防火处理。电线穿过金属或木 质部位,要套防火隔热绝缘套管,电线的负荷量应控制在70%80%,各低 压线路要安装分路保险,熔丝容量按实际额定电流的1. 5倍计算,线束直径不 大于2cm,所有电器线路、设备应有正式电工负责安装。4、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疏散要求博物馆应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内部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烧材 料制成。各展区应作有效的

10、防火分隔。同时,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场所,其安全 疏散出口不得少于两个,并须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及火灾事故应急照明 装置。5、报警及灭火装备博物馆应设高灵敏度的感烟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国家、省市级的博物馆应 安装固定的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一般博物馆则必须设置足够的便携式灭火 器。同时,博物馆亦应安装室内、外消防给水设备。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 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大型馆内的普 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文物库管理文物库的消防管理除执行仓库防火管理规则外,还须做到以下几点:存 放文物的柜、箱、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库房门窗

11、应密封;可燃材料的包装 物不准同文物一起进人库房;在库房内严禁进行文物修补作业和包装操作;装有 干燥机的库房,须有专人负责,以确保安全。结论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却有千均之重,我们主张“隐患险于明 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观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排查火险隐患,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就一定能够将博物 馆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参考文献】1 王裕昌.博物馆消防安全的实施途径和措施J.中国博物馆,2010( 4): 74.2 罗赤,李海涛,张娟.我国博物馆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C.城市文化国 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